第五节 环境卫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蓬莱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03658
颗粒名称: 第五节 环境卫生
分类号: R12
页数: 2
页码: 609-610
摘要: 县内民间素有晨起即扫的良好习惯。每年“辞灶”前后,家家户户均扫灰除尘迎接春节。1946年上半年,县政府成立城市卫生管理委员会,管理县城环境卫生,城内设垃圾箱28个,建公共厕所5个。至1984年,全县480个村庄实现绿化,49148户达到卫生户标准,荣获烟台市卫生检查第一名。1986年和1987年,连续两年获得“山东省爱国卫生先进县城”和“烟台市爱国卫生先进县”称号。1990年,开展创建卫生乡镇、卫生村、花园式单位活动,登州镇当年达标,成为烟台市第一个卫生乡镇。至1991年,全县建成登州、北沟、大季家、刘家沟4个卫生镇和11个卫生村、46个花园式单位,荣获烟台市政府授予的“卫生先进县”称号。县内242个行政村用上自来水,占行政村总数的40%。
关键词: 环境卫生 环境医学 蓬莱

内容

县内民间素有晨起即扫的良好习惯。每年“辞灶”(腊月二十三日)前后,家家户户均扫灰除尘迎接春节。
  1929年,民国县政府在县城设卫生警察,设专人清扫街巷,检查城区居民室内卫生。
  1946年上半年,县政府成立城市卫生管理委员会,管理县城环境卫生,城内设垃圾箱28个,建公共厕所5个。1953年,县、乡、村均成立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订立爱国卫生公约,开展以“三光”(墙光、炕光、地面光)、“五灭”(灭蝇、灭蚊、灭蚤、灭虱、灭臭虫)、“一捕”(捕老鼠)为主要内容的爱国卫生运动。1958年全县广泛开展讲卫生灭“四害”(苍蝇、蚊子、老鼠、麻雀)活动。1965年提倡改造厕所(上有棚、下有盖,实行水泥双罐化)和旧水井(井口高出地面,周围砌矮墙),至1979年全县共改造厕所87961个(占厕所总数的91%),改造旧水井2100眼(占饮水井总数的89%)。1982年县城先后出动23万人次清除垃圾、疏通河道,投资55万元整修画河堤岸,平整两侧街道;农村组织专人修整街道、栽花植木,提倡禽、畜圈养。至1984年,全县480个村庄实现绿化,49148户达到卫生户标准,荣获烟台市卫生检查第一名。1986年和1987年,连续两年获得“山东省爱国卫生先进县城”和“烟台市爱国卫生先进县”称号。1988年开展创建卫生城活动,当年达标,经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卫生城鉴定委员会鉴定,蓬莱县城被命名为“省级卫生城”。1990年,开展创建卫生乡镇、卫生村、花园式单位活动,登州镇当年达标,成为烟台市第一个卫生乡镇。至1991年,全县建成登州、北沟、大季家、刘家沟4个卫生镇和11个卫生村、46个花园式单位,荣获烟台市政府授予的“卫生先进县”称号。县内242个行政村用上自来水,占行政村总数的40%。

知识出处

蓬莱县志

《蓬莱县志》

出版者:齐鲁书社

《蓬莱县志》是一部新编地方志书,书中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形式,全面系统地记述了蓬莱1840—1991年的发展历史。志首设概述、大事记,综述县情大略和境内发生的重大事件;中按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顺序设专志,末设人物和附录。全志共30编,120万字,并配有图片百余幅。政治部类重点记述了蓬莱人民的革命斗争历程,突出了建国后在党派群团和政权建设方面所取得的光辉业绩。经济和文化部类则着重记述了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生产、流通、城乡建设、文教科卫等各项事业所发生的重大变化。人物编除为民族英雄戚继光、一代枭雄吴佩孚、当代作家杨朔等著名蓬莱人立传外,还编纂了革命烈士英名录和模范人物名录。志书对驰名中外的蓬莱阁、迅猛发展的旅游业和风俗、方言等均设专编记述,并收录了海市蜃楼照片、八仙过海传说等珍贵资料,充分显示了“蓬莱仙境”、“旅游胜地”的地方特色,是中外宾朋了解蓬莱、游览仙境的指南。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