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遗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蓬莱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03602
颗粒名称: 宋代遗址
分类号: K878
页数: 3
页码: 582-584
摘要: 墟里遗址:位于墟里村北海水中,距海岸750米,长25米,宽15米,低潮水深1.5米。礁石缝隙内有大量蛋青色、酱色瓷碗残片。蓬莱阁为主体建筑,其东、西、南侧有三清殿、吕祖殿、天后宫、龙王宫和弥陀寺。营前梁家墓群:位于营前梁家村西南山坡,面积1万平方米,地堰断面发现几处残墓室,为砖砌穹窿顶墓,周围发现与墓内相同的砖和残瓷碗片。地堰断面发现多处残墓室,为砖砌穹窿顶墓,出土多为钵底、盆底、陶器口沿、胚胎模具等陶器。1984年发现墓葬3座,现场暴露的一座残墓为青砖垒砌穹窿顶墓,残高0.73米,宽0.63米。60年代整地时发现8座墓,均为砖砌穹窿顶墓,出土有外饰菱形花纹扁砖,泥质灰陶罐。
关键词: 文化遗址 宋代 蓬莱

内容

墟里遗址:位于墟里村北海水中,距海岸750米,长25米,宽15米,低潮水深1.5米。礁石缝隙内有大量蛋青色、酱色瓷碗残片。
  蓬莱阁建筑群:位于水城村西北丹崖山上,始建于北宋嘉佑年间,明代扩建,清代重修,建筑面积18960平方米。蓬莱阁为主体建筑,其东、西、南侧有三清殿、吕祖殿、天后宫、龙王宫和弥陀寺。保存完好。
  营前梁家墓群:位于营前梁家村西南山坡,面积1万平方米,地堰断面发现几处残墓室,为砖砌穹窿顶墓,周围发现与墓内相同的砖和残瓷碗片。墓群破坏严重。
  邱家墓群:位于邱家村西北山坡地,面积4800平方米。地堰断面发现多处残墓室,为砖砌穹窿顶墓,出土多为钵底、盆底、陶器口沿、胚胎模具等陶器。墓群破坏严重。
  东石硼村墓群:位于东石硼村东南,分布于南北长60米、东西宽40米的高台地。1984年发现墓葬3座,现场暴露的一座残墓为青砖垒砌穹窿顶墓,残高0.73米,宽0.63米。出土有四鼻瓶、碟,饰黑白釉。墓群保存完好。
  仵家村墓群:位于仵家村西南300米,分布于东西长80米、南北宽60米的高台地。1972年整地时发现1座残墓,为砖砌穹窿顶墓,墓室高1.73米,底径1.8米。出土有泥质灰陶罐、素面青砖等,已毁坏。墓群保存较好。
  山后陈家墓群:位于山后陈家村东,分布于东西长40米、南北宽30米的丘陵地。1958年整地时发现几处残墓,均为砖砌穹窿顶墓,以素面砖为主。墓群破坏严重。
  石家庙墓群:位于石家庙村西北,分布于南北长250米、东西宽150米的斜坡地。早年整地时发现20余座砖砌穹窿顶墓,素面砖较少,带纹饰砖较多。墓内有砖砌小炕,侧有小拱门。出土高体泥质灰陶罐及少量瓷器,已毁坏。墓群破坏严重。
  牛山杨家墓群:位于牛山杨家村东500米,分布于东西长100米、南北宽80米的高台地。60年代整地时发现8座墓,均为砖砌穹窿顶墓,出土有外饰菱形花纹扁砖,泥质灰陶罐。墓群破坏严重。
  树夼夏家墓群:位于树夼夏家村西北150米,分布于南北长80米、东西宽60米的高台地。东侧断崖上发现残墓2座,均为砖砌竖穴墓,残墓高0. 60米,宽0.90米,采集有子母榫的青砖。墓群破坏严重。
  皂户于家墓群:位于皂户于家村西南1000米,分布于南北长300米、东西宽200米的高台地。1958年整地时发现几处墓,均为砖砌穹窿顶墓。出土有泥质灰陶罐、瓷碗等。墓群保存较好。
  岳家圈墓群:位于岳家圈村西100米丘陵地,东西长100米,南北宽80米。1974年整地时发现5处穹窿顶墓,内有小炕,侧有小拱门,砖多为菱形花纹。出土有泥质灰陶罐,均已破坏。墓群破坏严重。
  小宁家墓群:位于小宁家村北300米平坦地,东西长180米,南北宽150米。1965~1966年整地时发现10余座砖砌穹窿墓,砖有菱形花纹。出土有泥质灰陶罐等,均被毁掉。墓群破坏严重。
  大刘家墓群:位于大刘家村东500米处高台地,南北长120米,东西宽120米。70年代中期整地时发现9处砖砌穹窿顶墓,砖有菱形花纹。出土泥质灰陶碗罐等,均遗失。墓群破坏严重。
  佰马宁家墓群:位于佰马宁家村西南500米平坦地,南北长40米,东西宽30米。据群众描述早年所见的残墓形状为砖砌穹窿顶墓,菱形花纹砖砌筑,侧有拱门,内有小炕,出土灯台、碗、盆、罐等陶器,均被毁。墓群破坏严重。
  山西韩家墓群:位于山西韩家村西北500米平坦地,东西长100米,南北宽80米。早年可见4座残存砖砌穹窿顶墓,砖外有凸出菱形花纹。出土泥质灰陶罐,均已毁。墓群破坏严重。
  山西杨家墓群:位于山西杨家村东北350米,分布于南北长120米、东西宽100米的高台地。修水库时发现9处砖砌穹窿顶墓,墓内有小炕,侧有小门,砖外饰菱形纹。墓群保存较完整。
  方家村墓群:位于方家村南100米,分布于东西120米、南北120米的平坦地。早年发现6处砖砌穹窿顶残墓,砖多见菱形花纹,出土泥壶已遗失;还发现一有石门的砖砌墓,门上坎呈拱形。墓群破坏严重。
  大树宋家墓群:位于大树宋家村北斜坡地,南北长80米,东西宽50米,1958年发现7处穹窿顶砖墓,内有砖砌小炕,侧有小拱门,砖为菱形花纹扁砖。出土高体陶器、四鼻瓷罐等,均毁。墓群破坏严重。
  富阳张家墓群:位于富阳张家村东北300米,分布于东西长200米、南北宽200米的丘陵地。1963年发现1座砖砌穹窿顶墓,被破坏。现可见残墓痕迹。墓群破坏严重。
  贺家沟墓群:位于贺家沟村西北,分布于南北长70米、东西宽40米的平坦地。60年代中期整地时发现7座砖砌穹窿顶墓,侧有拱门,内有小炕。出土瓷碗、罐等,已毁。墓群破坏严重。
  孟家墓群:位于孟家村内平坦地,东西长80米,南北宽60米。1975~1976年群众建房时出土大量菱形花纹扁砖。墓群破坏严重。
  西南王墓群:位于西南王村南800米,分布在南北长50米、东西宽40米的高台地。60年代整地时发现2座砖砌穹窿顶墓,侧有小拱门,内有砖砌小炕,出土陶罐已毁。墓群保存完整。
  泥沟墓群:位于泥沟村东北300米,分布于南北长60米、东西宽40米的平坦地。早年整地时发现4座墓,均为砖砌穹窿顶墓,墓室内有砖砌小炕,侧有小拱门。出土陶器、盘、碗等,已毁。墓群破坏严重。
  汪家村墓群:位于汪家村西北,分布于南北长100米、东西宽80米的平坦地。早年整地时发现8座墓,均为砖砌穹窿顶墓,多见饰菱形花纹砖,出土陶瓷器,已毁。墓群破坏严重。
  大丁家墓群:位于大丁家村西南,分布于东西长120米、南北宽80米的高台地。早年挖土时发现5座墓,均为砖砌穹窿顶墓,多见外饰菱形花纹砖。出土陶器,已毁。墓群破坏严重。
  北姜家墓群:位于北姜家村南150米,分布于南北长250米、东西宽100米的高台地。整地时发现10余座墓,均为砖砌穹窿顶墓,多见外饰菱形花纹砖。出土泥质灰陶罐和瓷碟。墓群破坏严重。
  高里夼墓群:位于高里夼村南300米,分布于东西长200米、南北宽80米的高台地。整地时发现10处砖砌穹窿顶墓,砖两侧饰有菱形花纹,出土泥质灰陶罐,已遗失。墓群保存较好。
  大孙家墓群:位于大孙家村西南1500米,分布于东西长180米、南北宽80米的山丘地。栽树时发现9处砖砌穹窿顶墓,砖侧饰菱形花纹,墓侧有拱门,内有小炕。出土人骨、陶罐,已毁。墓群保存较好。
  兴隆庄墓群:位于兴隆庄村东北1000米,分布于东西长90米、南北宽80米的高台地。整地时发现3处砖砌穹窿顶墓,砖为侧饰菱形花纹扁砖,呈灰褐色。墓群保存完整。
  小雪村墓群:位于小雪村周围丘岭地,由三部分组成。村东南墓群面积4800平方米,村西墓群面积4万平方米,村西北墓群面积3万平方米。墓为砖砌穹窿顶墓,砖饰菱形花纹。墓群保存完整。
  晌李墓群:位于晌李村东北100米,分布于东西长150米、南北宽80米的山丘斜坡地。墓室为青砖砌体,有少量外饰花纹青砖,地堰处可见宋砖和残石碑。墓群保存完好。
  北沟三村墓群:位于北沟三村南部,分布于南北长120米、东西宽100米的平坦地。墓群内发现1座穹窿顶墓,墓侧有小拱门,内有小炕,并发现高体四鼻罐和黑灰色陶罐,多见两侧饰菱形花纹的扁砖,墓群破坏严重。
  西正李家墓群:位于西正李家村西南500米,分布于南北长80米、东西宽60米的高台地。1976年发现2座穹窿顶墓,有小拱门,内有砖砌小炕。出土有灰陶罐和菱形花纹扁砖,已不存。墓群保存完整。
  董家墓群:位于董家村东北100米,分布于东西长300米、南北宽200米的高台地。曾发现5座拱顶砖砌竖穴墓,砖侧饰有菱形花纹,出土有石人、石马、石羊等。墓群保存较好。

知识出处

蓬莱县志

《蓬莱县志》

出版者:齐鲁书社

《蓬莱县志》是一部新编地方志书,书中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形式,全面系统地记述了蓬莱1840—1991年的发展历史。志首设概述、大事记,综述县情大略和境内发生的重大事件;中按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顺序设专志,末设人物和附录。全志共30编,120万字,并配有图片百余幅。政治部类重点记述了蓬莱人民的革命斗争历程,突出了建国后在党派群团和政权建设方面所取得的光辉业绩。经济和文化部类则着重记述了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生产、流通、城乡建设、文教科卫等各项事业所发生的重大变化。人物编除为民族英雄戚继光、一代枭雄吴佩孚、当代作家杨朔等著名蓬莱人立传外,还编纂了革命烈士英名录和模范人物名录。志书对驰名中外的蓬莱阁、迅猛发展的旅游业和风俗、方言等均设专编记述,并收录了海市蜃楼照片、八仙过海传说等珍贵资料,充分显示了“蓬莱仙境”、“旅游胜地”的地方特色,是中外宾朋了解蓬莱、游览仙境的指南。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