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春秋战国遗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蓬莱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03598
颗粒名称: 西周春秋战国遗址
分类号: K878
页数: 2
页码: 580-581
摘要: 村里集古城址:位于古城东、古城李家、古城苗家3个村之间台地,南北长600米,东西宽500米,面积30万平方米。城墙大部破坏,现存北垣长100米,基宽10米,残高4米,城墙夯土层厚4~6厘米,夯窝径4厘米。城内出土的器物有泥质灰陶罐沿、豆把、鬲足等。南王绪墓群:位于南王绪村东南窑沟西坡,南北长120米,东西宽85米,在墓群西断崖上发现两座土坑竖穴墓,其内发现泥质灰陶残器物口沿和器底。发现一座残墓,为土坑竖穴墓。方里董家墓葬:位于方里董家村北400米平原地,南北长4米,东西宽3米,深4米,为土坑竖穴墓。
关键词: 文化遗址 春秋战国 蓬莱

内容

村里集古城址:位于古城东、古城李家、古城苗家3个村之间台地,南北长600米,东西宽500米,面积30万平方米。城墙大部破坏,现存北垣长100米,基宽10米,残高4米,城墙夯土层厚4~6厘米,夯窝径4厘米。城内出土的器物有泥质灰陶罐沿、豆把、鬲足等。
  村里集墓群:位于辛旺集等村,分为柳格庄、辛旺集和站马张家3个墓区。建国后先后抢救清理西周中、晚期墓近20座,墓皆为土坑竖穴,无封土,其中殉人墓8座、车马坑1处,出土陶器有〓、鬲足、罐等,铜器有鼎、编钟,还有少量玉饰。墓群保存较完整。
  南王绪墓群:位于南王绪村东南窑沟西坡,南北长120米,东西宽85米,在墓群西断崖上发现两座土坑竖穴墓,其内发现泥质灰陶残器物口沿和器底。墓群破坏严重。
  堡后孙家墓群:位于堡后孙家村东南250米,分布于东西长80米、南北宽40米的黄土高台地,发现土残坑竖穴墓3座,采集标本有泥质灰陶残豆盘、残陶口沿、器底和少量泥质红陶片,外饰网纹。墓群破坏严重。
  接夼司家墓群:位于接夼司家村东北50米至村西北100米处的黄土高台地,因山洪之故,墓群被分为东西两部分。东半部南北长100米、东西宽60米,西半部南北长80米、东西宽60米。发现一座残墓,为土坑竖穴墓。1966~1968年整地修水库时,曾发现青铜剑、陶罐等。出土泥质灰陶片、残〓足及口沿、残陶罐口沿,多见绳纹。墓群破坏严重。
  门楼村墓群:位于门楼村内高台地,东西长3米,南北宽2米,地下4米深处有土坑竖穴墓。墓内出土铜鼎、铜辔、马衔、铜剑等,由烟台文管会收藏。墓已完全破坏。
  宁家古墓:位于宁家村东南600米的黄土山丘西北坡,黄土层厚度12~14米。墓圹长2米,宽2米,深4.5米,随葬物品上覆盖一层草木灰。1973年冬出土过6件铜器:鼎2件、盘1件、卣1件、叵1件、盒1件,由省博物馆和县文管会分别收藏。
  南山王家墓群:位于南山王家村南,分布于南北长60米、东西宽50米的丘陵地,可见1座残墓,为土坑竖穴。出土有铜剑、箭头、泥质灰褐色陶罐等,由县文管所收藏。墓群破坏严重。
  方里董家墓葬:位于方里董家村北400米平原地,南北长4米,东西宽3米,深4米,为土坑竖穴墓。墓北壁有一壁龛,四方形,长宽各1米,进深0.3米。墓内填有一层卵石一层沙子,下挖未及棺椁。出土泥质灰陶罐和铜器,当即被毁。墓葬破坏严重。

知识出处

蓬莱县志

《蓬莱县志》

出版者:齐鲁书社

《蓬莱县志》是一部新编地方志书,书中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形式,全面系统地记述了蓬莱1840—1991年的发展历史。志首设概述、大事记,综述县情大略和境内发生的重大事件;中按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顺序设专志,末设人物和附录。全志共30编,120万字,并配有图片百余幅。政治部类重点记述了蓬莱人民的革命斗争历程,突出了建国后在党派群团和政权建设方面所取得的光辉业绩。经济和文化部类则着重记述了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生产、流通、城乡建设、文教科卫等各项事业所发生的重大变化。人物编除为民族英雄戚继光、一代枭雄吴佩孚、当代作家杨朔等著名蓬莱人立传外,还编纂了革命烈士英名录和模范人物名录。志书对驰名中外的蓬莱阁、迅猛发展的旅游业和风俗、方言等均设专编记述,并收录了海市蜃楼照片、八仙过海传说等珍贵资料,充分显示了“蓬莱仙境”、“旅游胜地”的地方特色,是中外宾朋了解蓬莱、游览仙境的指南。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