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音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蓬莱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03561
颗粒名称: 民间音乐
分类号: J607
页数: 2
页码: 565-566
摘要: 它的曲调随着劳动内容、强度和动作节奏的变化而变化,以粗犷奔放、节奏紧凑有力的“宫”、“微”调式为主,以优美娓婉、节奏和缓平稳的“商”、“羽”调式为辅。整套号子由溜网号、上网号、拉锚号、摇橹号、撑篷号、紧橹号、上网小号、捞鱼号、拉网号、〓鲃号、爬爬号等11个部分组成,系列地反映了渔业劳动过程。溜网号是渔民们在海滩上整网、织网、晒网、收网时哼唱的渔歌,调式平稳、缓慢、华彩、愉快。蓬莱烧纸调的伴奏乐器为单皮鼓。单皮鼓形似蒲扇,使用时既是打击乐器,又是舞蹈道具。
关键词: 地方音乐 民间音乐 蓬莱

内容

蓬莱渔民号子:又称“登州号子”,是当地渔民在长期的渔业生产劳动中为协调动作、抒发情感而产生和形成的一套完整的号子。它的曲调随着劳动内容、强度和动作节奏的变化而变化,以粗犷奔放、节奏紧凑有力的“宫”、“微”调式为主,以优美娓婉、节奏和缓平稳的“商”、“羽”调式为辅。整套号子由溜网号、上网号、拉锚号、摇橹号、撑篷号、紧橹号、上网小号、捞鱼号、拉网号、〓鲃号、爬爬号等11个部分组成,系列地反映了渔业劳动过程。
  溜网号是渔民们在海滩上整网、织网、晒网、收网时哼唱的渔歌,调式平稳、缓慢、华彩、愉快。
  上网号。网具整好,搬运上船,领号者即兴引亢,协调着伙计们抬着沉重的渔网上坡下坡、走海滩、涉海水、过跳板、登上船弦的行动,调式沉重而跳跃。
  拉锚号。拉锚时,一领众合,齐心协力。因锚有大小,流有缓急,劳动强度不同,亦产生不同风格的锚号。大锚号沉重、平稳,小锚号轻松欢快。
  摇橹号是一首短小号子。摇橹出海时风平浪静,随摇橹的大推大拉动作一唱一合,节奏缓慢、深沉,平静安详。
  撑篷号是一首大型渔号,情绪多变。开始时无须用大力,号调轻松畅快;随着篷帆升高,须加大拉力,号调转为深沉、缓慢,力度由弱到强;篷帆升至桅顶,揽绳收尾,气氛转缓,号调拖腔结束。
  紧橹号。发现鱼群,全船伙计精神振奋,喊起紧橹号子,团结一心,紧摇橹猛划船,破浪赶鱼群,调式急促、强烈、紧张有力。
  上网小号。起网时,鱼儿活蹦鲜跳,伙计们兴高采烈,喝喊上网小号,调式明快、流畅而又风趣。
  捞鱼号。用鱼抄往船仓装鲜鱼,喝起捞鱼号子,虽然曲调简单、重复,但生动朴素,欢快喜悦。
  〓鲃号。船儿满载,渔民们满怀丰收的喜悦摇橹返航,长领长合,号调缓慢悠扬。
  爬爬号为独唱曲,是蓬莱渔民号子中唯一的一首“羽”调式抒情动人的渔歌。渔船返航时由船老大独唱,节奏跳跃,活泼风趣。
  器乐曲:蓬莱民间传统的乐器主要有笙、管、笛、箫、唢呐、大杆号、钟、磬、钲、鼓等。民间器乐曲大致可分为传统的俗乐、传统的祭祀礼仪乐曲、由民歌改编的小调、新歌变奏曲四类。传统俗乐主要有《春来了》、《二凡》、《凡五调》、《小青羊》、《开门》、《双开门》、《罗江怨》、《老僧扫殿》、《句句双》、《老虎灵》、《扫地风》、《北号令》、《满园春》、《百鸟朝凤》等。传统的祭祀礼仪乐曲有《昭平之章》。民间小调主要有《孟姜女》、《十五做媳妇》、《爬墙头》等。新歌变奏曲主要有《北伐军歌》、《三世仇》选曲、《血泪仇》选曲、《慰劳歌》、《拥军歌》、《歌唱二郎山》、《社会主义好》等。
  演奏编制一般为6~8人:或管1、笙2、笛1、大杆号2;或唢呐2、大杆号2、笛2、鼓1、钹1。遇盛大活动,可酌情增加人数,乐器增加大鼓、大锣、大钹等。
  县内历史较久且富有影响的民间器乐班主要有方里董家村的董家班(二三十年代即卓有名声,其大杆号尤为著名)、虎路线村的姜家班(以历史久远著称)、古城李家村的李家班(吹奏乐具古老风格)和北沟村的王家班等。
  在诸多民间乐器中,大杆号独具特点。大杆号又名“招军”、“先锋”、“号角”,是一种无孔无缝、直管吹奏的铜管乐器,起源于宋代,是当时牧民和军队用来传递消息的工具。它由两节铜管构成,平时套在一起,用时拉出,长约2.7米,前端喇叭口直径约16厘米。吹奏时右手将号管托起,上昂45~50。角,运足丹田之气吹响,声韵宏厚,响达数里,其音阶高低和曲调抑扬皆由吹奏力度的大小、气口缝隙的大小和唇齿间的松紧度来控制。吹奏技巧有塌、挑、颤、顿、滑、臌、连、粘等。大杆号的吹奏形式有单奏、与锣鼓合奏、与吹打乐合奏,多用于民间节日娱乐活动。大杆号乐曲可分为祭祀性和娱乐性两类。祭祀性乐曲具有庄严肃穆、威武雄壮、气势宏大等特点;娱乐性乐曲则具有喜庆热烈、欢快明朗、诙谐幽默等特点。
  蓬莱烧纸调:烧纸是起源于宋代,在蓬莱东、南、东北部地区乡间流传的一种风俗性祭祀活动,用以求福求财求平安和祭奠祖先。整个仪式由开坛、请神、安神、搭棚、封灯、劈山、搬亡人、歇坛、故事、送神等10个阶段组成。烧纸调是整个烧纸仪式活动的伴曲,含鼓乐和唱曲两部分。
  蓬莱烧纸调有九腔十八调。九腔主要有大腔、悲腔、急腔、大悲腔、四大腔、娃娃腔、对口腔、接神腔等;十八调主要有接神调、安神调、封灯调、送神调、三棒鼓、慢板、悲调、靠山调、喜盈门调、流水调、搬亡人调、答文良调等。烧纸调旋律婉转,节奏富于变化。演唱故事时,唱腔遵循“接神、安神……送神”的程式,中间根据故事内容自由选择调式。
  蓬莱烧纸调的伴奏乐器为单皮鼓。单皮鼓形似蒲扇,使用时既是打击乐器,又是舞蹈道具。鼓柄下端以铁条曲成3个椭圆形环,各穿3片六角形铁片,动辄声响,使用时边打边晃,产生鼓声和铁器声交响的效果,形成特殊气氛。单皮鼓乐主要有开坛鼓乐、三棒鼓乐、六棒鼓乐等,结合演唱腔调的急、缓、顿、抑、灵活掌握打击技巧,以控制鼓点与唱腔和谐。

知识出处

蓬莱县志

《蓬莱县志》

出版者:齐鲁书社

《蓬莱县志》是一部新编地方志书,书中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形式,全面系统地记述了蓬莱1840—1991年的发展历史。志首设概述、大事记,综述县情大略和境内发生的重大事件;中按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顺序设专志,末设人物和附录。全志共30编,120万字,并配有图片百余幅。政治部类重点记述了蓬莱人民的革命斗争历程,突出了建国后在党派群团和政权建设方面所取得的光辉业绩。经济和文化部类则着重记述了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生产、流通、城乡建设、文教科卫等各项事业所发生的重大变化。人物编除为民族英雄戚继光、一代枭雄吴佩孚、当代作家杨朔等著名蓬莱人立传外,还编纂了革命烈士英名录和模范人物名录。志书对驰名中外的蓬莱阁、迅猛发展的旅游业和风俗、方言等均设专编记述,并收录了海市蜃楼照片、八仙过海传说等珍贵资料,充分显示了“蓬莱仙境”、“旅游胜地”的地方特色,是中外宾朋了解蓬莱、游览仙境的指南。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