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蓬莱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03539
颗粒名称: 京剧
分类号: J821
页数: 2
页码: 558-559
摘要: 京剧在县内兴起较早,清末和民国初期业余京剧班已遍及全县,逢年过节、庙会期间均搭台唱戏,除县内业余京剧班演出外,还常到烟台、掖县等地请班演出,县城里的京剧票友也常组织演出,演出剧目多为传统剧目。20年代,县内较有名气的民间业余京剧班有巩家、上口高家、刘家沟、安香丛家等村的京剧班。30年代,县内较大村镇都有戏装、道具,进行业余演出活动。1936年春,县城票友成立春鸣俱乐部,演出《上天台》、《大回潮》、《鬼断家私》等剧目。1938年,春鸣俱乐部改称蓬莱国剧社,演出《鱼藏剑》、《贞女泪》、《一元钱》等剧目。1939年,日军侵占县城,蓬莱国剧社解体,重组扶雅国剧社。建国前夕,成立解放剧团。
关键词: 戏剧文学 京剧 蓬莱

内容

京剧在县内兴起较早,清末和民国初期业余京剧班已遍及全县,逢年过节、庙会期间均搭台唱戏,除县内业余京剧班演出外,还常到烟台、掖县等地请班演出,县城里的京剧票友也常组织演出,演出剧目多为传统剧目。20年代,县内较有名气的民间业余京剧班(俗称“戏班”)有巩家、上口高家、刘家沟、安香丛家等村的京剧班。30年代,县内较大村镇都有戏装、道具,进行业余演出活动。1936年春,县城票友成立春鸣俱乐部,演出《上天台》、《大回潮》、《鬼断家私》等剧目。1938年,春鸣俱乐部改称蓬莱国剧社,演出《鱼藏剑》、《贞女泪》、《一元钱》等剧目。1939年,日军侵占县城,蓬莱国剧社解体,重组扶雅国剧社。
  抗日战争胜利后,县文化协会接收扶雅国剧社,经改组、整顿,成立解放剧社。1947年国民党军进占县城,解放剧社解体。1948年国民党军队逃离县城后,成立铁流剧社,不久解体。建国前夕,成立解放剧团。1953年9月更名建国京剧团。1956年9月,山东省第二届戏曲观摩演出,蓬莱建国京剧团演出京剧《疯僧扫秦》,演员任金祥获演出二等奖。1958年,建国京剧团与黄县新新京剧团合并,成立蓬莱县京剧团,除排演传统剧目外,1959~1966年排演新编历史剧《戚继光》和现代剧《鸳鸯缘》、《暴风骤雨》、《焦裕禄》、《刘介梅》、《红灯志》、《林海雪原》、《芦荡火种》等剧目。“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县京剧团瘫痪,正常演出停止;农村业余京剧演出组织全部解体,戏装道具遭严重破坏。1969年县京剧团恢复演出,但仅能排演所谓“样板戏”。
  1978年以后,传统剧目的演出逐步恢复,县京剧团曾去烟台、青岛、大连等地演出。1982年,蓬莱县京剧团撤销。此后,县内京剧活动主要是邀请外地京剧团演出或文化部门组织当地京剧爱好者演出京剧折子戏。1991年10月,县内部分爱好京剧的企业家成立京剧艺术研究会,从事京剧艺术理论探讨和接待外来演出团体、组织民间京剧演出等活动。
  蓬莱籍京剧表演艺术家吴素秋,为全国京剧界之旦角翘楚,年少时曾与名师金少山合演《霸王别姬》,时有“大霸王少虞姬各得其好”之誉;平生演出剧目颇多,以《孔雀东南飞》为最绝。蓬莱籍琴师高月波在京剧界亦有一定声誉。

知识出处

蓬莱县志

《蓬莱县志》

出版者:齐鲁书社

《蓬莱县志》是一部新编地方志书,书中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形式,全面系统地记述了蓬莱1840—1991年的发展历史。志首设概述、大事记,综述县情大略和境内发生的重大事件;中按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顺序设专志,末设人物和附录。全志共30编,120万字,并配有图片百余幅。政治部类重点记述了蓬莱人民的革命斗争历程,突出了建国后在党派群团和政权建设方面所取得的光辉业绩。经济和文化部类则着重记述了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生产、流通、城乡建设、文教科卫等各项事业所发生的重大变化。人物编除为民族英雄戚继光、一代枭雄吴佩孚、当代作家杨朔等著名蓬莱人立传外,还编纂了革命烈士英名录和模范人物名录。志书对驰名中外的蓬莱阁、迅猛发展的旅游业和风俗、方言等均设专编记述,并收录了海市蜃楼照片、八仙过海传说等珍贵资料,充分显示了“蓬莱仙境”、“旅游胜地”的地方特色,是中外宾朋了解蓬莱、游览仙境的指南。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