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概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蓬莱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03467
颗粒名称: 发展概况
分类号: G63
页数: 2
页码: 529-530
摘要: 县内中学教育始于外国传教士所办教会学校。备斋部分改办为文会中学(1941年停办),于原省立八中旧址兴办蓬莱县立初级中学,当年招收男女学生3个班,1937年县立中学和蓬山中学停办。蓬莱县抗日民主政府于站马张家借用民房兴办抗日中学,于县内花夼村兴办蓬黄联合中学,招收初中一年级2个班,招收学生244人(其中初中一年级105人、二年级95人、三年级44人)。学校干部及部分教师参加中共蓬莱县委工作队;学校迁至磁石区四甲村复课。同年蓬莱第二中学设高中部,全县在校初中学生2891人。
关键词: 初等教育 中等教育 蓬莱

内容

县内中学教育始于外国传教士所办教会学校。清光绪二年(1876)登州文会馆分设正备两斋,正斋为中学,备斋为小学。光绪三十年(1904)正斋迁出蓬莱,备斋部分改办为文会中学(1941年停办),学生82人,学制6年。
  光绪二十八年(1902),瀛洲书院改办为登州官立中学堂。光绪三十年(1904),校址由县城西门外君子洲迁至城内北街路西,年招生30人左右,学制5年。1912年1月改称登州中学堂。1913年9月,校址迁至钟楼东街北侧察院,改称山东省立第八中学,隶属省教育厅。教员7人,在校学生141人。1930年春迁于烟台。
  1932年冬,于原省立八中旧址兴办蓬莱县立初级中学,附设简易师范班。校长由县长曹长春兼任,当年招生两个班,学制3年。学校经费充足,设备齐全,师资水平较高。1933年,邑绅姜致中和曲崇周于县城里府学旧址联合兴办私立蓬山中学,当年招收男女学生3个班,120人。1937年县立中学和蓬山中学停办。
  1938年4月,蓬莱县抗日民主政府于站马张家借用民房兴办抗日中学,为抗日武装部队培养骨干,校长为杜仁山,招收学员60余人;6月学员全部到蓬莱抗日武装起义部队实习。12月,抗日中学并入胶东公学。
  1939年9月,于县内花夼村兴办蓬黄联合中学,招收初中一年级2个班,二年级1个班,附设师范班1个,共60余人。学生实行供给制。1940年5月,学员分配工作,学校停办。
  1939年秋,日伪军侵占蓬莱县城,当年于城里万寿宫建中学,校长为张余三,有教职员工16人,在校学生6个班217人,推行奴化教育。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县政府于县城里创办蓬莱中学,副县长巴南冈兼任校长,教育科长阜左明兼任政治指导主任,有专职教员7人,招收学生244人(其中初中一年级105人、二年级95人、三年级44人)。1946年10月,新招初一班67人、师范班58人;11月,校址迁至巨山区景文村。1947年3月再迁金果区乌沟傅家村,7月迁至县城里原文会中学旧址;9月国民党军进占县城前,学生大部参军,少数师生以放假形式疏散回家,学校干部及部分教师参加中共蓬莱县委工作队;12月,学校迁至磁石区四甲村复课。1948年2月奉命停办。
  1943年7月,蓬黄福联立中学于海阳县长沙铺一带成立,招收学生约200人,分公费生、半公费生两种,一律免收学费。校长为于岫东。1944年与北海中学合并。
  1948年12月,北海中学蓬莱分校于县城东二刘家村成立,1950年4月改为蓬莱中学,1952年8月改为蓬莱第一中学。
  1952年8月,蓬莱第二中学于大辛店村成立。当年招生4个班,200人。是年,全县在校初中学生1294人。
  1956年,蓬莱一中设高中部,学制3年,当年招生4个班,188人。同年蓬莱第三中学于潮水村成立。1957年,蓬莱第四中学于村里集村成立。1958年,蓬莱第五中学、第六中学、第七中学分别于徐家集、大柳行、二刘家村成立;同年蓬莱第二中学设高中部,当年招生两个班88人。是年,全县在校初中学生2891人,教师122人;在校高中学生676人,教师28人。1960年,蓬莱第八中学、第九中学、第十中学分别于北沟、大季家、龙山店村成立。全县在校初中学生增至4028人,高中学生897人;初中教师150人,高中教师34人。
  1961年,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各中学压缩招生,当年高中减少招生两个班104人,初中减少招生21个班1050人。1963年,四中、七中、八中、九中、十中5处中学增设7个民办班,招生297人,聘请民办教师8人,办学经费由学生缴纳学费解决。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教学工作一度瘫痪,连续两年未招生,三届毕业生未按期毕业。1969年县内开始兴办联中,当年全县共办联中92处,在校学生17437人;各公社均办高中,共21处,在校学生946人;学制:初中2年,高中2年。由于师资、校舍、教学设备不相适应,教学质量下降。1975年普及了二年制的初中教育。1979年,县教育局对中学进行全面考察。1980年,开始调整中学布局。1981年学制改为初中3年,高中3年。1982年,全县保留一中、辛店、潮水、徐家集、村里集、大柳行、城关7处高中,在校学生4335人;初中76处,在校学生21165人。1983年撤销村里集、大柳行两处高中,1984年撤销城关、徐家集两处高中,建立蓬莱县实验中学。1985年恢复徐家集高中,全县共设高中4处:蓬莱一中、蓬莱二中(大辛店)、蓬莱三中(潮水)、蓬莱四中(徐家集),在校学生4094人;是年,县实验中学实行初中4年制试点。1989年,初中调整为:北沟镇、大季家镇各2处,其他乡镇各1处,县设少年业余体校和实验中学各1处,共24处,在校学生19097人。1990年,登州、北沟、大季家三镇开始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初级中学学制由三年改为四年。至1991年,县内7处乡镇实施初级中等义务教育。
  1991年,全县高中仍为4处,在校学生3406人;初中仍为24处,在校学生24194人。

知识出处

蓬莱县志

《蓬莱县志》

出版者:齐鲁书社

《蓬莱县志》是一部新编地方志书,书中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形式,全面系统地记述了蓬莱1840—1991年的发展历史。志首设概述、大事记,综述县情大略和境内发生的重大事件;中按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顺序设专志,末设人物和附录。全志共30编,120万字,并配有图片百余幅。政治部类重点记述了蓬莱人民的革命斗争历程,突出了建国后在党派群团和政权建设方面所取得的光辉业绩。经济和文化部类则着重记述了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生产、流通、城乡建设、文教科卫等各项事业所发生的重大变化。人物编除为民族英雄戚继光、一代枭雄吴佩孚、当代作家杨朔等著名蓬莱人立传外,还编纂了革命烈士英名录和模范人物名录。志书对驰名中外的蓬莱阁、迅猛发展的旅游业和风俗、方言等均设专编记述,并收录了海市蜃楼照片、八仙过海传说等珍贵资料,充分显示了“蓬莱仙境”、“旅游胜地”的地方特色,是中外宾朋了解蓬莱、游览仙境的指南。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