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书院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蓬莱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03455
颗粒名称: 第二节 书院
分类号: G649.299
页数: 1
页码: 524
摘要: 登州府学宫位于县城登州府治东,清康熙年间(1662~1722)和道光初年增修。咸丰五年(1855)重修大成殿,东为教授宅,西为训导宅,蓬莱县学宫始建年不详,清道光年间(1821~1850)迁至府学东。光绪六年(1880)重修。瀛洲书院建于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清乾隆十六年(1751)重修,光绪四年(1878)扩建。书院负责者称“常课生常住书院。余者皆不住书院;时课生初一、十五到书院听课,生员连年魁元者(前一、二、三名)奖给纹银数两。光绪二十八年(1902)改办为登州官立中学堂。
关键词: 书院 蓬莱

内容

登州府学宫位于县城登州府治东,建于宋大观年间(1107~1110)。明重修4次。清康熙年间(1662~1722)和道光初年增修。咸丰五年(1855)重修大成殿,东西为两庑;南为神库神厨,前为大成门及石坊,再南为半池。棂星门,左右为庠门,东为礼门,西为仪路,前为庙门;殿后为明伦堂。明伦堂左右4斋,东为教授宅,西为训导宅,房35间。学额:廪膳生40名,增广生40名,附文、武生岁科试各20名。清末废。
  蓬莱县学宫始建年不详,明、清两代经几次搬迁,清道光年间(1821~1850)迁至府学东。光绪六年(1880)重修。学额:廪膳生、增广生各20名,岁试取文生20名,武生15名。清末废。
  瀛洲书院建于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位于县城西门外君子洲。清乾隆十六年(1751)重修,光绪四年(1878)扩建。书院负责者称“山长”,系主讲人,另有训导。生员分常课、时课、月课、季课。常课生常住书院,逢五、十听课一次;余者皆不住书院,时课生初一、十五到书院听课;月课、季课生分别为每月、每季到书院考试一次。生员连年魁元者(前一、二、三名)奖给纹银数两。清嘉庆十三年(1808),录取廪生20名,广生20名,文生20名,武生15名。清末,生员定额40名。光绪二十八年(1902)改办为登州官立中学堂。
  登州文会馆清同治二年(1863),美国基督教长老会教士狄考‘文偕夫人到蓬莱。翌年,在县城里西北隅租一废寺,修缮办学,称蒙养学堂。学生免费入学,约定6年为期,违约者偿费。狄及夫人教授,请一儒师讲经,一老年妇女司厨。办学9年,共招生徒85人,学满6年者仅4人。光绪二年(1876)更名登州文会馆,学制延长3年,按宋代书院分斋办法,分正、备两斋,正斋为高等科(中学),备斋为小学,斋舍增修,课程主要设宗教、经书和科学常识;先后29个班171人毕业。光绪十二年(1886),美国长老会追认登州文会馆为大学,系山东省最早的教会大学。光绪三十年(1904),正斋部分与青州广德书院大学班合并,称广文大学,迁到潍县,后迁济南,改称齐鲁大学;备斋部分留原地,改办为文会中学,1912年迁址城东关,1941年停办。
  另,县城里曾有道东书院(位于察院东)、大东书院(位于县城里西街)、资政书院(位于府治后)、蓬莱书院(位于县城北门西)、霖苍书院(位于水城天后官)。

知识出处

蓬莱县志

《蓬莱县志》

出版者:齐鲁书社

《蓬莱县志》是一部新编地方志书,书中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形式,全面系统地记述了蓬莱1840—1991年的发展历史。志首设概述、大事记,综述县情大略和境内发生的重大事件;中按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顺序设专志,末设人物和附录。全志共30编,120万字,并配有图片百余幅。政治部类重点记述了蓬莱人民的革命斗争历程,突出了建国后在党派群团和政权建设方面所取得的光辉业绩。经济和文化部类则着重记述了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生产、流通、城乡建设、文教科卫等各项事业所发生的重大变化。人物编除为民族英雄戚继光、一代枭雄吴佩孚、当代作家杨朔等著名蓬莱人立传外,还编纂了革命烈士英名录和模范人物名录。志书对驰名中外的蓬莱阁、迅猛发展的旅游业和风俗、方言等均设专编记述,并收录了海市蜃楼照片、八仙过海传说等珍贵资料,充分显示了“蓬莱仙境”、“旅游胜地”的地方特色,是中外宾朋了解蓬莱、游览仙境的指南。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