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地下水工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蓬莱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02816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地下水工程
分类号: TU991
页数: 2
页码: 306-307
摘要: 土井土井历来为县内主要地下水工程,均为人工挖掘,多系砖石砌筑。井深随地下水位高低而定,一般不超过10米,口径和单井涌水量较小。建国后,政府号召打井灌溉,群众积极响应,土井数量不断增加,1953年为3473眼,1956年增至5699眼,1958年达到6591眼,为县内土井数量最多的一年。此后,随着灌溉机械的发展和打井技术的提高,土井渐被机电井取代。机电井机电井有两类,一类是人工挖掘口径和涌水量较大的深井及平塘,另一类是钻井机械钻成的小口径深井。大口井:1955年11月至1956年3月,刘家沟农业社在村北挖成一座面积2.86亩的平塘。80年代初期是县内平塘建设全盛时期,几乎村村有平塘。1987年全县建成大口井1857眼,1991年增至2389眼。
关键词: 给水工程 生活供水 生活用水

内容

土井土井历来为县内主要地下水工程,均为人工挖掘,多系砖石砌筑。井深随地下水位高低而定,一般不超过10米,口径和单井涌水量较小。1949年,全县有土井3024眼。建国后,政府号召打井灌溉,群众积极响应,土井数量不断增加,1953年为3473眼,1956年增至5699眼,1958年达到6591眼,为县内土井数量最多的一年。此后,随着灌溉机械的发展和打井技术的提高,土井渐被机电井取代。
  机电井机电井有两类,一类是人工挖掘口径和涌水量较大的深井及平塘(通称大口井),另一类是钻井机械钻成的小口径深井(俗称机井)。1991年,全县共有机电井4325眼。
  大口井:1955年11月至1956年3月,刘家沟农业社在村北挖成一座面积2.86亩的平塘。此后,聂家农业社在村南玄武岩上挖掘大口井,附近村庄争相仿效。60年代,南王公社在沙质地带打“沉井”,全县推广。70年代,徐家集公社率先在丘陵河谷地带挖掘平塘,带动全县。80年代初期是县内平塘建设全盛时期,几乎村村有平塘。1982~1983年,全县有55座平塘获烟台地区水利局颁发的优秀工程证书。1987年全县建成大口井1857眼,1991年增至2389眼。
  机井:50年代后期,机井在县内开始兴起,初多为人工钻(大锅锥)钻井,并试验成功“对口抽”井(将井筒密封,代替吸水管直接抽水)。1964年8月,黄县钻井队在北沟公社西正李家大队钻成深40米、直径150毫米的机井。当年12月蓬莱调进钻机,开始在地下水埋藏较深的基岩地带和大河沿岸钻井。1 987年,全县钻成机井1225眼,1991年增至1936眼。
  截流 70年代,沿河村庄开始在河床适当位置,横河挑沙清基至河床硬底筑坝,截留地下水,与其它水利设施配套使用。至1991年,全县河床截流125处。

知识出处

蓬莱县志

《蓬莱县志》

出版者:齐鲁书社

《蓬莱县志》是一部新编地方志书,书中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形式,全面系统地记述了蓬莱1840—1991年的发展历史。志首设概述、大事记,综述县情大略和境内发生的重大事件;中按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顺序设专志,末设人物和附录。全志共30编,120万字,并配有图片百余幅。政治部类重点记述了蓬莱人民的革命斗争历程,突出了建国后在党派群团和政权建设方面所取得的光辉业绩。经济和文化部类则着重记述了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生产、流通、城乡建设、文教科卫等各项事业所发生的重大变化。人物编除为民族英雄戚继光、一代枭雄吴佩孚、当代作家杨朔等著名蓬莱人立传外,还编纂了革命烈士英名录和模范人物名录。志书对驰名中外的蓬莱阁、迅猛发展的旅游业和风俗、方言等均设专编记述,并收录了海市蜃楼照片、八仙过海传说等珍贵资料,充分显示了“蓬莱仙境”、“旅游胜地”的地方特色,是中外宾朋了解蓬莱、游览仙境的指南。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