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采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蓬莱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02761
颗粒名称: 第一节 采种
分类号: S725.1
页数: 1
页码: 286
摘要: 建国以前,县内采集树种多为自采自用,数量很少。1955年开始,每年采集的树种,除满足县内需求外,剩余部分调出,并调入短缺树种。1966年8月,县人民委员会发出《关于大力发动群众采集树种的通知》,实行收购紫穗槐种奖售化肥政策,当年收购紫穗槐种7975公斤。1951~1991年,全县共采收各种树种14.8万公斤,调出赤松、紫穗槐、刺槐等种子6.3万公斤,调入板栗、麻栎、核桃、黑松、太青杨、香椿等种子8.6万公斤。其中,1952年采收树种4163公斤;1955年采收3126公斤,调出1750公斤,调入10500公斤;1964年采收5000公斤,调入12500公斤;1977年采收17578公斤,调出15000公斤;1985年采收6250公斤,调出1500公斤,调入568公斤;1991年采收14800公斤,调出1000公斤,调入2630公斤。
关键词: 树种 规划 树种选择

内容

建国以前,县内采集树种多为自采自用,数量很少。
  1951年,县内开始有组织地采集和收购,当年收购各种树种4447.5公斤。此后每年树种成熟季节,都发动群众,大量采集。1955年开始,每年采集的树种,除满足县内需求外,剩余部分调出,并调入短缺树种。1956年9~10月,县林业局组织40名林业干部,进行母树资源调查,划定采种区域,建立树种基地,仅艾崮区和辛店区即确定采种母树2846株(其中刺槐2502株、麻栎263株、核桃60株、黄连木15株、板栗6株)。1966年8月,县人民委员会发出《关于大力发动群众采集树种的通知》,实行收购紫穗槐种奖售化肥政策,当年收购紫穗槐种7975公斤。1974年,全县评选出优质种树26株,其中楸叶泡桐1株被省选中。1982年树种收购工作改由林木种苗站负责,采购树种实行“四定”(定采收点、定质量、定数量、定合同)。1984年开始,实行林木种子商品化生产。
  1951~1991年,全县共采收各种树种14.8万公斤,调出赤松、紫穗槐、刺槐等种子6.3万公斤,调入板栗、麻栎、核桃、黑松、太青杨、香椿等种子8.6万公斤。其中,1952年采收树种4163公斤;1955年采收3126公斤,调出1750公斤,调入10500公斤;1964年采收5000公斤,调入12500公斤;1977年采收17578公斤,调出15000公斤;1985年采收6250公斤,调出1500公斤,调入568公斤;1991年采收14800公斤,调出1000公斤,调入2630公斤。

知识出处

蓬莱县志

《蓬莱县志》

出版者:齐鲁书社

《蓬莱县志》是一部新编地方志书,书中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形式,全面系统地记述了蓬莱1840—1991年的发展历史。志首设概述、大事记,综述县情大略和境内发生的重大事件;中按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顺序设专志,末设人物和附录。全志共30编,120万字,并配有图片百余幅。政治部类重点记述了蓬莱人民的革命斗争历程,突出了建国后在党派群团和政权建设方面所取得的光辉业绩。经济和文化部类则着重记述了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生产、流通、城乡建设、文教科卫等各项事业所发生的重大变化。人物编除为民族英雄戚继光、一代枭雄吴佩孚、当代作家杨朔等著名蓬莱人立传外,还编纂了革命烈士英名录和模范人物名录。志书对驰名中外的蓬莱阁、迅猛发展的旅游业和风俗、方言等均设专编记述,并收录了海市蜃楼照片、八仙过海传说等珍贵资料,充分显示了“蓬莱仙境”、“旅游胜地”的地方特色,是中外宾朋了解蓬莱、游览仙境的指南。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