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蓬莱县园艺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蓬莱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02723
颗粒名称: 附:蓬莱县园艺场
分类号: S605
页数: 1
页码: 274
摘要: 1948年11月,县政府接收乌沟苗家村苗氏地主果园24亩和安香于家村刘氏地主果园40亩,成立蓬莱县果园。场部设在南园,后迁至北园,共有苹果、梨、樱桃、桃、李子、杏等结果树1184株,其中苹果树居多。主要品种有大国光、小国光、青香蕉、红玉、秋花皮、大珊瑚、伏红魁、祝光和红海棠、白海棠、秋子等。1958年1月改称蓬莱县园艺场。1961年,果园面积发展至870亩,果品总产量5.4万公斤。1983年果品总产量137万公斤,苹果一等果率80%以上。1985年全场总收入299万元,利润80万元。1991年,园艺场总面积约2000亩,其中果园千余亩,固定资产1500万元,果品总产量225万公斤,工、果业生产总值2846万元。
关键词: 园艺管理 果园管理

内容

1948年11月,县政府接收乌沟苗家村苗氏地主果园24亩(时称南园)和安香于家村刘氏地主果园40亩(时称北园),成立蓬莱县果园。场部设在南园,后迁至北园,共有苹果、梨、樱桃、桃、李子、杏等结果树1184株,其中苹果树居多。主要品种有大国光、小国光、青香蕉、红玉、秋花皮、大珊瑚、伏红魁、祝光和红海棠、白海棠、秋子等。1951年果园面积发展到120亩。1953年果品总产4.7万公斤,其中苹果3.9万公斤。1958年1月改称蓬莱县园艺场。1959年场址迁于望珠媾。1961年,果园面积发展至870亩,果品总产量5.4万公斤。1982年,园内打机井3眼,铺设地下管道8公里,建扬水站2座,90%的果树得到灌溉。1983年果品总产量137万公斤,苹果一等果率80%以上。同年,建半地下自然通风库1座,可贮果50万公斤。在发展果业生产的同时,先后建起氧化锌厂、葡萄汁加工厂、染线厂、葡萄酒厂等十余个工业企业。1985年全场总收入299万元,利润80万元。1991年,园艺场总面积约2000亩,其中果园千余亩,固定资产1500万元,果品总产量225万公斤,工、果业生产总值2846万元。

知识出处

蓬莱县志

《蓬莱县志》

出版者:齐鲁书社

《蓬莱县志》是一部新编地方志书,书中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形式,全面系统地记述了蓬莱1840—1991年的发展历史。志首设概述、大事记,综述县情大略和境内发生的重大事件;中按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顺序设专志,末设人物和附录。全志共30编,120万字,并配有图片百余幅。政治部类重点记述了蓬莱人民的革命斗争历程,突出了建国后在党派群团和政权建设方面所取得的光辉业绩。经济和文化部类则着重记述了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生产、流通、城乡建设、文教科卫等各项事业所发生的重大变化。人物编除为民族英雄戚继光、一代枭雄吴佩孚、当代作家杨朔等著名蓬莱人立传外,还编纂了革命烈士英名录和模范人物名录。志书对驰名中外的蓬莱阁、迅猛发展的旅游业和风俗、方言等均设专编记述,并收录了海市蜃楼照片、八仙过海传说等珍贵资料,充分显示了“蓬莱仙境”、“旅游胜地”的地方特色,是中外宾朋了解蓬莱、游览仙境的指南。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