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杂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蓬莱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02670
颗粒名称: 第四节 杂粮
分类号: S51
页数: 4
页码: 260-263
摘要: 高梁县内历史上种植的品种有“牛心头”、香高粱、“黑壳”、“歪脖秋”、“打锣锤”、“九里红”、“二矬子”、“大粒秋”等,另外尚有适合地堰种植的“老母猪跷脚”、甜高粱和适合扎笤帚的“王八不抬头”、高胡秫、白高梁等。1955年引进“八叉高粱”。1965年推广杂交高粱。70年代后推广“遗杂5号”、“遗杂7号”、“晋杂5号”、“忻杂3号”、“原杂10号”、“忻杂7号”、“渤杂1号”、“3197A×金辐571”等杂交品种。田间管理注重追肥、中耕除草和防治黑穗病、高粱条螟。谷子俗称“粟”,历史上曾是境内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以杀菌剂拌种防治白发病,喷杀虫剂防治粟茎跳甲。田间管理注重中耕除草,及时拔除寄生植物菟丝子。
关键词: 禾谷类作物 粮食作物

内容

高梁县内历史上种植的品种有“牛心头”、香高粱、“黑壳”、“歪脖秋”、“打锣锤”、“九里红”、“二矬子”、“大粒秋”等,另外尚有适合地堰种植的“老母猪跷脚”、甜高粱和适合扎笤帚的“王八不抬头”、高胡秫、白高梁等。1955年引进“八叉高粱”。1965年推广杂交高粱。70年代后推广“遗杂5号”、“遗杂7号”、“晋杂5号”、“忻杂3号”、“原杂10号”、“忻杂7号”、“渤杂1号”、“3197A×金辐571”等杂交品种。
  高粱一般春播,行距60厘米左右,待幼苗长出5片叶子时间苗,株距30厘米左右。高粱可移栽,成活率高。田间管理注重追肥、中耕除草和防治黑穗病、高粱条螟。
  1931年全县种植5万亩,平均亩产60公斤,总产300万公斤。1951年全县种植9万亩,平均亩产108公斤,总产972.5万公斤。1953年种植7,8万亩,平均亩产130公斤,总产1007.5万公斤。此后,种植面积多年保持在3~5万亩之间。60年代推广杂交品种,产量提高。1970年聂家大队92亩高梁平均亩产357.5公斤,创县内高粱亩产最高纪录。70年代后,种植面积逐年减少。1991年,全县种植0.44万亩,平均亩产191公斤,总产84万公斤。
  谷子俗称“粟”,历史上曾是境内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种植的传统品种有“阴天旱”、“姊妹齐”、“老来变”、“六十日”、“老虎蹄”、“蓬莱黄谷”、“蓬莱白谷”及糯性“红糠谷”等。50年代引进推广“燕大811”。1965年引进“耧里秀谷”,未能推广。1966年引进推广“金线子”。1983年引进推广“鲁谷5号”。
  县内播种谷子有夏播亦有春播,以耧条播。幼苗长至3厘米左右时间苗,株距4厘米左右。田间管理注重中耕锄草。以杀菌剂拌种防治白发病,喷杀虫剂防治粟茎跳甲。
  1921年全县种植10.8万亩。1933年种植9万亩,总产540万公斤。建国后种植面积下降,60年代年种植面积保持在2万亩左右,70年代降至0.5万亩左右。1991年全县种植0.54万亩,平均亩产140公斤,总产75.5万公斤。
  大豆建国前县内种植的主要品种有“平顶黄”、“黑荚子”、“水里站”、“六十日”、“绵黄豆”等。建国后先后引进推广“百粒王”、“齐黄1号”、“齐黄2号”、“早黄1号”、“早黄2号”、“烟黄1号”、“烟黄2号”、“威莱姆斯”、“烟黄3号”、“鲁豆4号”等优良品种。
  大豆以夏播为主,开沟墩播或以耧条播。田间管理注重中耕除草,及时拔除寄生植物菟丝子。以杀虫剂防治造桥虫、豆荚螟和蚜虫。
  1933年全县种植17万亩,平均亩产37.5公斤,总产637.5万公斤。1953年种植18.9万亩,平均亩产65公斤,总产1217万公斤,为历史最高纪录。1966年全县播种3.5万亩,平均亩产98公斤,总产343万公斤。1978年种植1.77万亩,平均亩产117公斤,总产206.2万公斤。1991年种植1.99万亩,平均亩产123公斤,总产245.4万公斤。
  稻子清代和民国时期县内种植较普遍,以大柳行一带种植较多,品种有旱稻、糯稻和香稻。建国初期多种植早稻。1955年全县种植0.6万亩,平均亩产125公斤,总产73.5万公斤。50年代末曾提倡种植水稻,种植面积一度超过万亩。60年代提倡种植旱稻。1965年种植早稻0.4万亩,平均亩产162公斤,总产68万公斤。1978年全县种稻1300亩,总产44.5万公斤。1985年全县仅种48亩,总产1.2万公斤。1987年后基本无种植。
  黍子县内栽培历史悠久,品种有红、白、黑、黄等多种,一般为春播。土地私有时,一般农户均有少量种植,农业合作化以后,种植面积极少。
  绿豆县内广有种植,但面积一直不大,多与玉米间作,主要品种有明绿豆、毛绿豆和“六十日”等。
  红豆、小豆、豇豆县内历有种植,但成片种植极少,多点种于地堰和沟坡。

知识出处

蓬莱县志

《蓬莱县志》

出版者:齐鲁书社

《蓬莱县志》是一部新编地方志书,书中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形式,全面系统地记述了蓬莱1840—1991年的发展历史。志首设概述、大事记,综述县情大略和境内发生的重大事件;中按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顺序设专志,末设人物和附录。全志共30编,120万字,并配有图片百余幅。政治部类重点记述了蓬莱人民的革命斗争历程,突出了建国后在党派群团和政权建设方面所取得的光辉业绩。经济和文化部类则着重记述了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生产、流通、城乡建设、文教科卫等各项事业所发生的重大变化。人物编除为民族英雄戚继光、一代枭雄吴佩孚、当代作家杨朔等著名蓬莱人立传外,还编纂了革命烈士英名录和模范人物名录。志书对驰名中外的蓬莱阁、迅猛发展的旅游业和风俗、方言等均设专编记述,并收录了海市蜃楼照片、八仙过海传说等珍贵资料,充分显示了“蓬莱仙境”、“旅游胜地”的地方特色,是中外宾朋了解蓬莱、游览仙境的指南。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