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有机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蓬莱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02628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有机肥
分类号: S141
页数: 2
页码: 251-252
摘要: 有机肥是县内农业生产中施用的主要肥料,有人粪尿、土粪、炕土、草木灰、饼肥、海腥肥、堆肥、菌肥、沼气发酵肥、草炭土、湾泥河泥等。人粪尿多用做基肥,传统方法为混积混用。60年代开始推广双罐化,粪尿分积,并加土堆积发酵,增强肥力。县内有冬季尿浇小麦的习惯。其积法有两种,一是将家畜家禽粪尿与土混合单独堆积;二是将家畜家禽的粪尿与土混合填入圈内沤制。海腥肥用加工鱼虾的下脚料堆积发酵而成,多做基肥。湾泥河泥县内农民多于湾、河枯水季节挖出其沉积的污泥风化后用做基肥。1963年2月,县农科所对平畅河入海口处进行勘察,淤泥面积约40亩,储量1143万公斤,总含氮量相当于79000公斤硫酸铵,含速磷总量相当于44100公斤过磷酸钙。
关键词: 农家肥料 有机肥料 腐殖酸肥料

内容

有机肥是县内农业生产中施用的主要肥料,有人粪尿、土粪、炕土、草木灰、饼肥、海腥肥、堆肥、菌肥、沼气发酵肥、草炭土、湾泥河泥等。
  人粪尿多用做基肥,传统方法为混积混用。60年代开始推广双罐化,粪尿分积,并加土堆积发酵,增强肥力。县内有冬季尿浇小麦的习惯。
  土粪为家畜家禽粪便加土堆积、沤制而成,是县内施用的主要有机肥料,多用做基肥。其积法有两种,一是将家畜家禽粪尿与土混合单独堆积;二是将家畜家禽的粪尿与土混合填入圈内沤制。
  炕土县内农家每年春夏之交多拆炕,拆除的炕土坯加水闷酥捣碎用做基肥或追肥。
  草木灰主要用做追肥。传统的使用方法是与炕土、土粪混积混用,肥效易散失。70年代改为单积单施。
  饼肥主要有豆饼、花生饼、麻籽饼等。用做基肥或追肥,做追肥常提前施用。1950年,县内大力提倡施用饼肥。1951年,全县施于农田的饼肥825万公斤。花生饼由当地供应,豆饼、麻饼皆从外地调入。因饼类是牲畜的极好精饲料,1953年提出不以饼类直接做肥料,施用饼肥数量逐年减少。1954年,全县施用饼肥减至156万公斤。此后,饼肥逐步为化学肥料取代。
  海腥肥用加工鱼虾的下脚料堆积发酵而成,多做基肥。
  堆肥县内农民多于高温降雨季节,用麦糠、麦秸、鲜草和紫穗槐叶等加圈肥、土混合成糊状,堆成肥台,用土密封,台顶槽内注入人粪尿、污水等沤制成肥,俗称堆肥,多用做基肥。
  菌肥 1953年县内开始推广使用根瘤菌拌种。1954年,全县使用根瘤菌拌花生种播种7万亩,1957年达到15万亩。
  沼气发酵肥 1975年后,县内农村兴建大批沼气池。农民多用沼气发酵液做追肥,结合灌水施用;用其沉渣做基肥,常与磷矿粉、钙镁磷肥混合堆沤使用。
  草炭土县内分布广,藏量大,60~70年代一度作为有机肥料施用。
  湾泥河泥县内农民多于湾、河枯水季节挖出其沉积的污泥风化后用做基肥。1950年,全县挖湾泥、河泥750万公斤。1956年,衙前村一农民用平畅河入海口处淤泥与圈肥拌合,亩施300公斤做基肥,播种高粱,比未施淤泥的增产10%。1963年2月,县农科所对平畅河入海口处进行勘察,淤泥面积约40亩,储量1143万公斤,总含氮量相当于79000公斤硫酸铵,含速磷总量相当于44100公斤过磷酸钙。

知识出处

蓬莱县志

《蓬莱县志》

出版者:齐鲁书社

《蓬莱县志》是一部新编地方志书,书中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形式,全面系统地记述了蓬莱1840—1991年的发展历史。志首设概述、大事记,综述县情大略和境内发生的重大事件;中按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顺序设专志,末设人物和附录。全志共30编,120万字,并配有图片百余幅。政治部类重点记述了蓬莱人民的革命斗争历程,突出了建国后在党派群团和政权建设方面所取得的光辉业绩。经济和文化部类则着重记述了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生产、流通、城乡建设、文教科卫等各项事业所发生的重大变化。人物编除为民族英雄戚继光、一代枭雄吴佩孚、当代作家杨朔等著名蓬莱人立传外,还编纂了革命烈士英名录和模范人物名录。志书对驰名中外的蓬莱阁、迅猛发展的旅游业和风俗、方言等均设专编记述,并收录了海市蜃楼照片、八仙过海传说等珍贵资料,充分显示了“蓬莱仙境”、“旅游胜地”的地方特色,是中外宾朋了解蓬莱、游览仙境的指南。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