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人口密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蓬莱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02077
颗粒名称: 第二节 人口密度
分类号: C921
页数: 2
页码: 98-99
摘要: 清道光十九年,全县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97人。1912年,增长到261人。1991年为407人,比1949年增加144人。北部沿海地区人口密度大于中、南部丘陵山区。北部沿海8个乡镇的总面积占全县总面积38.51%,1991年其人口总数占全县人口总数的49.29%;中、南部丘陵山区12个乡镇的总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61.49%,1991年其人口总数占全县人口总数的50.71%。乡镇之间人口密度差异很大。1971、1981、1991年,人口密度最高的登州镇,分别比人口密度最低的王庄乡多488人、763人、1173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县城驻地的登州镇,人口密度迅速增长;潮水镇、马格庄镇、大柳行乡、于家庄乡略有增加;其它乡镇均呈下降趋势。
关键词: 人口统计 常住人口 人口总数

内容

清道光十九年(1839),全县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97人。1912年,增长到261人。1949年为263人。1991年为407人,比1949年增加144人。
  北部沿海地区人口密度大于中、南部丘陵山区。北部沿海8个乡镇的总面积占全县总面积38.51%,1991年其人口总数占全县人口总数的49.29%;中、南部丘陵山区12个乡镇的总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61.49%,1991年其人口总数占全县人口总数的50.71%。
  乡镇之间人口密度差异很大。1971、1981、1991年,人口密度最高的登州镇,分别比人口密度最低的王庄乡多488人、763人、1173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县城驻地的登州镇,人口密度迅速增长;潮水镇、马格庄镇、大柳行乡、于家庄乡略有增加;其它乡镇均呈下降趋势。

知识出处

蓬莱县志

《蓬莱县志》

出版者:齐鲁书社

《蓬莱县志》是一部新编地方志书,书中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形式,全面系统地记述了蓬莱1840—1991年的发展历史。志首设概述、大事记,综述县情大略和境内发生的重大事件;中按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顺序设专志,末设人物和附录。全志共30编,120万字,并配有图片百余幅。政治部类重点记述了蓬莱人民的革命斗争历程,突出了建国后在党派群团和政权建设方面所取得的光辉业绩。经济和文化部类则着重记述了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生产、流通、城乡建设、文教科卫等各项事业所发生的重大变化。人物编除为民族英雄戚继光、一代枭雄吴佩孚、当代作家杨朔等著名蓬莱人立传外,还编纂了革命烈士英名录和模范人物名录。志书对驰名中外的蓬莱阁、迅猛发展的旅游业和风俗、方言等均设专编记述,并收录了海市蜃楼照片、八仙过海传说等珍贵资料,充分显示了“蓬莱仙境”、“旅游胜地”的地方特色,是中外宾朋了解蓬莱、游览仙境的指南。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