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唐家泊镇驻地规划简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栖霞县城乡建设志》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01562
颗粒名称: 第五节 唐家泊镇驻地规划简介
分类号: F299.21
页数: 6
页码: 273-277
摘要: 本文内容描述了一、镇驻地概况,二、古迹,三、自然条件及资源情况,水文地质,气象气温 , 四、现状情况等。
关键词: 城镇形成 城镇发展 城市建设

内容

一、镇驻地概况唐家泊镇驻地于唐家泊村,该村始建于明朝 (公元1622年),居民系云南省江淤县迁来一户姓宋的,起名中宋庄,后来姓宋的死去,又迁来解、唐两姓,因村西河有一个大湾,起名唐家湾,后来改为唐家泊。
  唐家泊镇134.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4万亩。1983年总人口3.2万人,全镇66个自然村,8200户,同年粮食总产量3680万斤,单产1269斤,向国家交售粮食559万斤,平均每人分配粮食808斤。现有果园1200 亩,其中苹果园6500亩。花生总产764万斤,单产478斤。石料厂总收入230万元。1983年农副业总收入 2960万元,人均分配321元。
  解放前,唐家泊村仅有87户,总人口520人,耕地面积1200亩,农业生产落后,经济贫困,全村只有纩丝房3座。现在的唐家泊村,总户数350户,总人口1368人,耕地面积1612亩,总产量128万斤,人均分配粮食602斤,农副业总收入161.5万元,人均分配510元。
  二、古迹雄伟壮丽的“钓鱼台”居镇南2华里,这里烟雾散彩,日月颇光,更有洞天福地之说。 龙石印迹为栖霞八景之一。著名的于七起义就发起在此镇驻地的唐家泊村,于七古居址尚在。
  三、自然条件及资源情况 1.自然条件地理位置唐家泊镇位于东经120°59',北纬37°14', 距栖霞城22公里,在牙山西麓。北与佔疃乡接壤,南与蛇窝、连家庄相连,西靠大柳家,东与桃村为邻。
  地形地貌全镇处在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多山区,镇驻地的海拔高程最低的184公尺,东部牙山海拔高程805公尺,域地质属沙砾岩。地质构成可分为:上层沙土20~25厘米,中层沙砾石10~15厘米, 下层为岩石层。地耐力为25吨/米2,基本,裂度6级,一般不加抗震设防。
  水文地质唐家泊东50米处清水河,河宽40米,流入莱阳五龙河。根据地形、地貌、地质情况调查分析,地下水源较为丰富,唐家泊河上段长达10公里,汇水面积62.72平方公里,常年流水。
  气象气温唐家泊系半岛内陆性气候,常年主导风向,养、秋、冬主要为西北风和西南风;夏季为东南风;春季回暖较早,季节变化较规律。年平均气温10.53℃,最冷12月~1月份,平均为-8℃,最热为7 ~8月份,平均25℃。
  降雨量年平均降雨量为770毫米,年平均降雨天数为88天。日降雨量最大的是1979年7月31日,降雨为302.8毫米。
  霜期与冰冻全年无霜期为216天,初霜期在10月底,终霜期在3月底,历年最大冻土深度为50厘米。 年平均日照时间为2663小时,最多年份3005.5小时,最少为2380.7小时。
  资源情况唐家泊镇自'然资源丰富,矿物资源有滑石、金、二氧化硅(SiO2)、花岗岩石等10余种。工业资源有纺织,缫丝,乳品、机械、果品加工等工业96个,“唐绸”生产历史悠久。农业经济作物以花生为主,总产量764万斤,单产量478斤。水果主要盛产苹果。年产苹果1700.万斤,1983年,全镇农副业总收入达到3000余万元。农民人均收入509元。
  四、现状情况人口情况唐家泊镇驻地包括唐家泊村、东宋庄村,二个自然村总人口3231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584人,占总人口数的49%,农业人口1647人,占总人口51%。流动人口1000人次/日。
  量初初用地情况现状用地344.18亩,东西长370米,南北长620米,用地较为分散。
  现状特征唐家泊镇区系山涧小盘地,平坦面积不大,过去建筑多因山就势,密度较大,街道狭窄, 后因经济形势发展,需向外扩展,但无统一规划,择河滩、薄地而建。因而使整个布局分散零乱,残缺不齐,必须进行合理布局和改造。
  五、规划依据和指导思想 1.唐家泊镇驻地的规划期限到本世纪末(2000年)。
  2.唐家泊是全镇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心,交通方便,有利于农副业产品以及工业产品的集散。
  3.从实际出发,近远期结合,利用原地逐步改造,使唐家泊镇建设成为农工商全面发展的小集镇。
  4.发展规模到2000年,人口为3588人,发展范围:东至清水河,西至绸厂,北至东宋庄村,区域面积 0.65平方公里,实际用地817.4亩。
  六、功能分区 1.唐家泊生产建筑布局,根据工程地质、水文风向等环境条件,把行政区统一规划在清水河西、臧桃公路东侧。生产区域安置在栖桃路南,清水河北岸。
  2.生活区充分利用旧址改造,建房尽量控制在二层楼以上。
  3.道路安排,根据唐家泊镇区地形,采用棋盘式和自由式相结合,把通往亭口和栖霞的公路,镇区段加宽到35米。在区域内规划三条南北街、一条东西街,建筑红线宽度为20米。在行政区北、医院东规划一个农贸市场,长220米,宽60米。唐家泊村居住区道路为街坊性质,宽度均在10米以下。
  4.给水:根据现状地形情况,水源取清水河水,采用了环形、分区供水系统,现有水源可达到600吨/ 日,基本能保证常年供给。
  5.排水:规划排水采用雨污分流。雨水按自然地形搞截流就近排入河内。污水按自然地形,铺设地下管道排入污水处理场。
  6.绿化:根据镇周围地形、地貌情况,利用不宜建筑地形,建设小型、开敞的小游园和绿地,在街道两边和河道旁加以绿化。
  7.在居民区北边,为纪念胶东农民起义领袖于七,建造一个于七纪念馆。
   附:栖霞县人民政府文件栖政发〔86〕第40号关于唐家泊镇驻地建设规划的批复唐家泊镇政府: 报来的《唐家泊镇驻地建设规划报告》收悉。经审议,基本同意。现对有关问题作如下批复: 一、驻地布局要严格按规划实施。要注意搞好游览区的开辟和于七古迹的建设。人民路、白杨路为驻地的主干道。长青街以北、芙蓉路以南为行政区;芙蓉路以北为商业区,每区方位按规划图定。
  二、要认真贯彻执行各级政府有关基本建设、土地管理、使用等有关规定。注意节约每一寸土地,按照请批权限行事。
  三、要贯彻量力而行的原则。规划要分年度实施。建设中,要避免大拆大建,搞好"三废"污染处理。
  栖霞县人民政府 1986年3月8日

知识出处

栖霞县城乡建设志

《栖霞县城乡建设志》

出版者:栖霞县城乡建设志编辑室

本志上限尽力追溯,下限断至1985年。采用纪事本末体、史志结合的方法,分门别类的进行记述。记述了栖霞县城乡建设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