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镇驻地概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栖霞县城乡建设志》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01529
颗粒名称: 一、镇驻地概况
分类号: F299.21
页数: 1
页码: 265
摘要: 据隋氏谱书记载,元二十四年年,隋世昌由云南省汝县府崮始县迁居到此地,因此处有个蛇洞,地势又平坦,故取名蛇窝泊。解放前,蛇窝泊村有385户,总人口1673人,耕地面积1895亩,农业生产虽比较落后,但经济、文化比较发达,蛇窝街有杂货店、药铺、车子铺(修车)、饭馆、鞋铺、昌邑县客商开办的纩丝房(缫丝)等 。解放后,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蛇窝泊的经济发展很快。1958年,人民公社化后,蛇窝泊的自然面貌改变很大,生产稳步上升。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社员分配的增加,人们生活也逐步提高。改善居住条件,成为人们的迫切要求。因此,农村规划建设,提到领导议程。
关键词: 城镇形成 城镇发展 城市建设

内容

据隋氏谱书记载,元二十四年(公元1287)年,隋世昌由云南省汝县府崮始县迁居到此地,因此处有个蛇洞,地势又平坦,故取名蛇窝泊。
  解放前,蛇窝泊村有385户,总人口1673人,耕地面积1895亩,农业生产虽比较落后,但经济、文化比较发达,蛇窝街有杂货店、药铺、车子铺(修车)、饭馆、鞋铺、昌邑县客商开办的纩丝房(缫丝)等 。民国时期,栖霞著名的霞光小学也设在这里。
  解放后,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蛇窝泊的经济发展很快。1958年,人民公社化后,蛇窝泊的自然面貌改变很大,生产稳步上升。1984年,粮食总产量3590万斤,单产1120斤,向国家售粮518万斤,农副总收入3588万元,平均每人分配594元。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社员分配的增加,人们生活也逐步提高。 改善居住条件,成为人们的迫切要求。因此,农村规划建设,提到领导议程。

知识出处

栖霞县城乡建设志

《栖霞县城乡建设志》

出版者:栖霞县城乡建设志编辑室

本志上限尽力追溯,下限断至1985年。采用纪事本末体、史志结合的方法,分门别类的进行记述。记述了栖霞县城乡建设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