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图书馆
烟台图书馆
机构用户
烟台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一、分散与组合的工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栖霞县城乡建设志》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01338
颗粒名称:
一、分散与组合的工匠
分类号:
TU
页数:
2
页码:
163-164
摘要:
本文内容描述了清代到1978年栖霞县建筑工匠情况。
关键词:
建筑企业
建筑物
建筑业
内容
清代,栖霞"诸色工匠皆有",建筑工匠主要有木匠、瓦匠、石匠、苫匠等,合称"四匠"。多数工匠靠拜师学徒而成艺,部分为世传工匠,子从父业,父艺传子。组织形式是自由结合,有活则集,工完则散。工匠中技艺较佳者,被推举为头人,俗称"掌尺",其他匠人皆受"掌尺"支派。其施工工具多比较简单。这种组织形式、操作方式、施工工具等延至建国初期。抗日战争时期,因战争影响,建筑活很少,致许多工匠从做农业或流落他乡。
1949年建国后,社会环境稳定,富裕农民开始建房,因而各种民间工匠复又兴起。乡村工匠多数以农活为主,农闲时外出承揽建设任务。1955年,在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时,城乡部分工匠加入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后成为集体建筑业的正式职工。1958年人民公社化后,农村各种手艺工匠大部参加生产大队或生产队组织的副业生产。有的从工,有的行商、运输,木、瓦工搞建筑。外出承揽活计,所得收入全部交集体,生产大队或生产队付给同等或高出同等劳力10—15%的工分报酬。工分参加当年分配,并付给一定工具补偿费。"文化大革命"时期,搞"阶级斗争",抓"以粮为纲",正当的副业生产被视为"资本主义"。受到批判而解散,农村所有工匠都从事农田生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1982年,农村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许多剩余劳力,离开农田,从事各业,尤以建筑工匠为多。有的几人、十几人或几十人,合伙组成建筑队,推举一人或数人带领,外出承包一般民用建筑。技术力量和机械设备较雄厚的乡村组织建筑队,进县城或到外地承揽建设项目。亭口镇徐村建筑队即属村集体组织的,机械设备由村集体统一购置,所得收入除按承包合同交足村外,全部归队分配。1978年进县城承包建设工程,先后承建政府宿舍楼、1168部队宿舍楼、县酿酒厂宿舍楼、县档案局办公楼等,施工质量受到用户和社会的好评。随着开放、搞活的新形势,从事工匠人数迅速增加,成为栖霞县建筑行业的主要辅助力量。
知识出处
《栖霞县城乡建设志》
出版者:栖霞县城乡建设志编辑室
本志上限尽力追溯,下限断至1985年。采用纪事本末体、史志结合的方法,分门别类的进行记述。记述了栖霞县城乡建设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