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图书馆
烟台图书馆
机构用户
烟台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一节 村镇规划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栖霞县城乡建设志》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01284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村镇规划
分类号:
F291
页数:
1
页码:
129
摘要:
本文内容描述了栖霞县村镇规划。
关键词:
城镇形成
城镇发展
乡镇
内容
解放前,农业生产落后,村镇建设无规划。富户人家选择靠水源近、土地肥沃、地势平坦的地方建造院落房舍。一般农民则买宅基地或在自己有限的土地上择地而居。村庄布局零乱。 建国初,村镇建设仍无规划,农民建房各随其便。1964年,农业学大寨, 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农村部分大队开始进行山、水、林、田、路、村统一规划,综合治理。蛇窝泊公社的西荆夼大队,按照"有利生活,方便生活"的原则,制定了新村建设规划。街道布局为方格式。南北街5条,东西街20条, 其中中心街纵横各一条,红线宽度为17米,其余为10米,5米。功能分区集中、紧凑,交通方便。县委和县政府推广了西荆夼的经验。全县各村开始有粗线条规则,按简单规划进行建设。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均分配的增加,村镇出现了建房高潮。建新房,翻旧居,逐年增加。为按规划搞好新村建设,1982年4月,烟台地区建委在桃村举办乡村规划学习班,县建委农房办公室及18处人民公社的农房管理员22 人参加学习。至此,栖霞县的乡村规划在全县范围内展开。到1985年,全县有70%的村庄,先后制定了新村建设规划,完成了两图一书(即现状图、规划图和规划说明书),按规划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少村庄将许多古老陈旧的屋舍和弯曲狭窄的街道,改成街道宽畅,房屋整齐,水、电、沼气配套的新村。其中桃村、南桥、西荆夼等,已按规划建成了新农村。
知识出处
《栖霞县城乡建设志》
出版者:栖霞县城乡建设志编辑室
本志上限尽力追溯,下限断至1985年。采用纪事本末体、史志结合的方法,分门别类的进行记述。记述了栖霞县城乡建设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