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图书馆
烟台图书馆
机构用户
烟台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照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栖霞县城乡建设志》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01272
颗粒名称:
照明
分类号:
TU113.6
页数:
2
页码:
123-124
摘要:
本文内容描述了栖霞县照明概况。
关键词:
人工照明
人工采光
栖霞县
内容
栖霞县城十九世纪照明工具主要有两种:一是蜡烛,二是油灯。蜡烛价格高,一般人家除去婚、丧、祭祀节日、宴会用蜡烛照明外,平时都是用豆油灯照明。富有者设一锡灯台,上置一锡质浅口碗或小瓷泥碗,俗称灯盏碗;碗内浸一棉芯,以燧石、铁板取火,燃纸卷吹成明火点灯。不少妇女以月光代灯进行纺纱。清末民初有了进口煤油,渐次普及了煤油灯。煤油灯有敞灯、玻璃罩灯、汽灯之分。小数富有者和商号用玻璃罩灯、普遍地是小敞灯,多烟且极不卫生。至于汽灯,直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某些戏班在露天广场演戏,点上一两盏。
抗日战争爆发后,煤油、火柴进口受到封锁,乡村普遍点薄铁制成的花生油灯。开会、演戏,则点大碗粗芯花生油灯。解放战争年代及建国前后,小煤油灯又逐渐兴起。机关、学校等公用事业和公共场所先后用上了玻璃罩灯。大场面用汽灯。在县城内,1951年,群力油坊(即栖霞县榨油厂的前身),用六马力煤气机带动一台四千瓦直流发电机发电,除供本厂照明外,还对县直党、政机关及部分企事业单位供电照明,大小街巷均无照明灯。1953年秋,群力油坊为适应生产的需要,又购进日本产四十马力柴油机一台(该机也称火头机),配美国产二十六千瓦发电机一台,增加了发电量,开始应用于本厂生产。1958年底,跃进大桥竣工后,在桥上共安设6支梅花型5×10圆形罩灯,其中大桥两端各2支,每支安设2个灯口;桥中部2支,每支安设1个灯口,共计10个灯口。同时在大庆路安设弯头灯10个,跃进大街安设弯头灯30个;北关街安设弯头灯12个;西关街安设弯头灯5个;西门里街安设弯头灯6个;东门里街安设弯头灯6个;毓秀街安设弯头灯3个。自此,栖霞城部分街巷始有路灯。1969年在郝家楼建起栖霞县发电厂,同时架起了一座35KV高压输电线路。1970年10月,电厂正式投产,保证了县城内的工业用电及部份农民用电。此时,将跃进大桥路灯更换为20个,每个线杆各安设5个罩灯;大庆路更换为35个罩灯;跃进大街更换为30个罩灯。1976年撤销栖霞县发电厂,由烟台电网供电,基本上解决了全城的工业用电及照明用电。并对城内街巷、马路上的路灯重新做了调整,废除了原有的普通路灯。于1979年冬季,在霞光三路、山城二路,安装单臂马路灯43盏。1984年秋季,在霞光三路、山城一路,安设单臂海鸥灯53盏。随着县城建设步伐加快,路灯的种类也不断更新。1985年秋季,在霞光三路安装双臂海鸥灯35盏,单臂奔马灯14盏;在山城四路,安设单臂海鸥灯15盏,截止1985年底,城区内主要街道共安设各种路灯648盏。路灯安装形式有"一板"路面,为一侧悬桃灯,"三板"路面,在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的绿化带内各安设一排双向路灯。公共电表的线路由供电公司(后改为电业局)管理,由公共电表通往各用户的线路由用户自管。
知识出处
《栖霞县城乡建设志》
出版者:栖霞县城乡建设志编辑室
本志上限尽力追溯,下限断至1985年。采用纪事本末体、史志结合的方法,分门别类的进行记述。记述了栖霞县城乡建设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