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结构与布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栖霞县城乡建设志》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01216
颗粒名称: 二、结构与布局
分类号: TU3
页数: 2
页码: 99-100
摘要: 本文内容描述了从清代到1985年住宅结构与布局情况。
关键词: 建筑结构 建筑布局 栖霞县

内容

清代及民国时期,城镇一般居民住宅,多属于传统的石主砖辅混合结构 ,两坡式屋面。墙体多用乱石、泥坯垒成,顶棚盖茅草,构造简陋,藉以栖身。商户及各种买卖人家,一般将临街房用作铺面。后厅为住处和厨房。少数富裕大户,住宅建筑颇为讲究 ,采用砖主石辅,方木梁架结构,精工建造,布局为一进或多进四合院。最典型的住宅建筑群是座落在城北古镇都的牟氏地主庄园。始建于清壅正年间,至民国24年(1935年)方建成规模,历经200年历史。整个建筑群拥有三组六院,480间厅堂楼房,占地面积19000平方米。 每座大厅皆以青砖、方石、圆木等精工建成,上垫柞炭吸潮,再盖以小瓿瓦;屋脊装饰龙头 、凤尾,屋哨塑有兽器。建房用的青砖灰瓦皆用人工磨制,豆汁浸泡,肩墙石皆精工雕凿细磨,石缝垫以铜钱,以求稳固。彩油明柱窗阁,室内地面铺以大方砖,每座大厅的每根木料粗均在80公分以上。牟氏庄园的庭院布局,分为四进、六进和七进不等的典型四合院。整个庄园建筑讲究,布局结构严谨,显示出封建地主的建筑规制。
  1949年建国后,城镇居民陆续对住宅进行改造或扩建,建筑结构多采用石主砖辅木结构 ,布局一般正房三间或四间,院内一侧或两侧建厢房,独门独院。机关、工厂及事业单位的公共住宅,房屋建筑结构与民房同,有的房梁跨度略大于民宅,一般每户住两间或三间。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县城开始出现住宅楼建筑,初时皆为二层楼房,明楼梯,每户住两间或三间,约20余平方米。后建的二层住宅楼,一般为砖混结构,楼梯则建于楼内,一梯二户或三户。七十年代末,开始出现三层以上住宅楼,每幢楼两个单元或三个单元、四个单元, 一梯一般两户,每户四室或三室,居住面积约30平方米。1980年后,住宅楼建筑除讲究布局合理,室内宽敞明亮外,还讲究造型美观、新颖,每户四室,小数五室,内设卫生间、前阳台、后凉台,水、电配套,居住面积扩大,一般40余平方米,大套房在50~60平方米。1984 年新建的县人民医院主治医师住宅楼,一梯两户,每户一厅四室(三个卧室,一个厨房,居中一个方厅,另加一个卫生间,前有阳台,后有凉台)。至1985年底,城区内住宅楼达100余幢。

知识出处

栖霞县城乡建设志

《栖霞县城乡建设志》

出版者:栖霞县城乡建设志编辑室

本志上限尽力追溯,下限断至1985年。采用纪事本末体、史志结合的方法,分门别类的进行记述。记述了栖霞县城乡建设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