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技术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烟台市纺织志》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00614
颗粒名称: 第四节 技术管理
分类号: F272
页数: 4
页码: 45-48
摘要: 机构及任务解放前,私营企业没有专门技术管理部门,技术工作一般由厂主或技工师付兼管。1972年,烟台地区轻工局成立纺织组时,配备两名技术干部,管理技术工作。以后管理逐日走上正规。烟台市纺织局、烟台地区纺织局成立后都设置技术科来负责系统内的技术管理工作。技术科成为组织发展生产的主要管理机构。财务科负责新产品的核价,其它有关部门参于相关问题的研究和协助。生产计划科组织产品批量上机。1956年公私合营后,“五一织布法”在全市纺织系统推广,工艺操作走上正规化。企业操作管理是提高工人技术水平的重要环节。近几年企业每年都组织一次全厂性的操作比赛大会,选出优秀者参加市局及省厅组织的操作比赛,由此推动职工操作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 企业管理 技术管理

内容

机构及任务解放前,私营企业没有专门技术管理部门,技术工作一般由厂主或技工师付兼管。1956年后,生产规模扩大,多数单位设置了生产技术科(组)。1972年,烟台地区轻工局成立纺织组时,配备两名技术干部,管理技术工作。以后管理逐日走上正规。烟台市纺织局、烟台地区纺织局成立后都设置技术科来负责系统内的技术管理工作。下属企业也成立了技术科,配备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技术管理。技术科成为组织发展生产的主要管理机构。
  烟台市纺织公司技术科受分管技术的副经理直接领导。下属企业技术科也由分管技术的副厂长直接领导,在公司技术科协助和统一规划下进行工作。其主要任务是开发品种,提高质量,改进工艺,并进行设备、操作等项管理工作。有些企业还同时配备了化验室,新产品研究室等附属部门。
  产品开发品种管理的主要内容是进行市场调查,分析产品发展动态,提出新产品试制、开发方案,并组织实施。由技术副厂长直接领导,技术科具体组织实施。具体工作有开发研究、设计、试制、资料汇总、整理小结和保管等。计划科负责新产品试制、计划的编制、上报以及实施。财务科负责新产品的核价,其它有关部门参于相关问题的研究和协助。
  新产品试制以“先工艺,后投产”的原则,经过工艺调整,找出最合理的工艺参数,然后进行论证和核算。品种确定以后,技术科组织汇总试验资料,写出小结归档。生产计划科组织产品批量上机。
  五十年代以前,烟台市纺织产品主要以格布、条布为主,品种更替缓慢。公私合营以后,生产能力扩大,产品推陈出新并逐渐形成本地区的品种特色,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纯棉织物中,许多独具特色的优秀产品相继出现。七十年代以后,纺、织、染、整逐步配套,门类日益增多,产品更替速度加快,品种开发工作成为技术管理的中心环节。省优、部优产品屡见不鲜。1986年,烟台第一染织厂生产的3004中宽条灯芯绒荣获国家银质奖。
  工艺管理工艺管理是生产技术管理的中心环节。目前采用专业管理和群众管理相结合,现代化管理与传统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实行二级管理: 厂部一级由生产技术副厂长负责,技术科作为工艺管理的专职机构,配备有试验室,化验室等工艺管理具体工作部门,设有专职工艺员,负责提出工艺设计的初步方案。
  车间是工艺管理的执行部门,车间主任是本车间工艺管理的主管领导。车间技术员在其领导下,具体进行车间的工艺管理工作。在岗工人,则按工艺要求进行操作。
  操作管理1953年前,各纺织厂家没有统一的操作法规,各工序都是凭世代沿袭的经验进行生产。1954年,烟台市总工会首先在烟台染织厂组织织布挡车工推广了“五一织布法”,日产量提高到37.53码,残次布降到3.88%,看台率由过去最多看3台达到普遍看4台。1956年公私合营后,“五一织布法”在全市纺织系统推广,工艺操作走上正规化。
  1973年,烟台地区轻工业局委托烟台第一染织厂根据“五一织布法”及各地先进经验,结合本区的实际情况,总结、制订出“烟台地区织布操作法”,在全地区进行了推广应用。同年底,山东省轻工业局颁布了“山东省棉纺织企业运转管理和技术操作管理办法(试行稿)”,沿用至今。
  企业操作管理是提高工人技术水平的重要环节。技术部门和车间配备有专职和兼职操作技术人员。普遍建立了正规化操作测定制度,每月每人至少测定一次,全面操作每季测定和评级一次,测定成绩定期公布,并建立了个人技术成绩卡。近几年企业每年都组织一次全厂性的操作比赛大会,选出优秀者参加市局及省厅组织的操作比赛,由此推动职工操作水平的提高。

知识出处

烟台市纺织志

《烟台市纺织志》

烟台的纺织工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整个纺织工业兴衰的发展史上,我们的前辈并没有留下任何墨笔,这不能不是一件憾事! 修史编志,是我们党历史来倡导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因为它是历史真实的记录和凭证,可为后代提供借鉴,标志着历史的兴替。应该说这是件大事! 这本《纺织志》,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怀与支持下,在编纂同志的努力下, 终于问世了!这是我市纺织工业的一件大事,喜事,值得高兴。尽管它不是那么完整、美好,但毕竟是我市第一部纺织史志。只要它能够对今后纺织工业的历志起一个好的开端作用,为我们的后代起参考作用,那我们也就感到自慰了。 当然会有许多错误和缺点,恭请批评、指导。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