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私营机器纺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烟台市纺织志》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00508
颗粒名称: 第二节 私营机器纺织
分类号: F426
页数: 4
页码: 6-9
摘要: 早在1859年,英商就在烟台海防营开设缫丝厂,1877年,德国的克格斯曼和哈根洋行在烟台设立了缫丝局,缫丝织绸,有织机200架,初为手工生产,1892年一半改为蒸汽机,1895年全部改为机织,日产150斤,这个厂在1883年以前,为德国在中国经营的唯一工业企业。创办缫丝局的同时,1879年,又设立了织布厂“弗兰大”。为山东省最早的机器纺织厂。日军侵占烟台后,民族工商业受到钳制和摧残。日本侵略军投降之后,私营纺织业始见复兴。烟台市纺织业虽亦有复兴,但规模、产品尚同以往。到1947年10月,国民党军队进攻烟台,纺织生产再陷萧条,大部停产或迁往农村。
关键词: 工业部门经济 私营纺织 烟台市

内容

早在1859年,英商就在烟台海防营开设缫丝厂,1877年,德国的克格斯曼和哈根洋行在烟台设立了缫丝局,缫丝织绸,有织机200架,初为手工生产,1892年一半改为蒸汽机,1895年全部改为机织,日产150斤,这个厂在1883年以前,为德国在中国经营的唯一工业企业。创办缫丝局的同时,1879年,又设立了织布厂“弗兰大”。为山东省最早的机器纺织厂。该厂1881年停闭。
  二十世纪初期,在商品经济的条件下,外国资本主义的先进技术和机器刺激了烟台民族资本的发展。1908年,烟台第一家机器纺织业——锦华袜厂开始创办。此后,织袜厂、织布厂、线带厂在烟台、掖县、荣成屡有设立,到1921年发展为14家。二十年代,潍县纺织染织业正处兴盛之时,在行业竞争之中,许多潍县人带着织机设备迁至烟台,集中在市区华丰街、利丰街一带从事纺织生产。市内的一些地主、官僚随之效仿,纺织工厂逐渐扩大到南鸿街、经纶街、通海巷等处。据《烟台要览》1923年记载:“烟台之棉织工业,略分为线袜、布匹、毛巾三项,尤以织袜工业最发达。其工厂达数十处,合埠全年出口约五、六万打,所用洋线皆仰给日本,近皆改用上海所产之中国线,其间亦有用印度及美国线者,(产品)销行于海参崴、哈尔滨、大连及本省内地等处。织布业均为小规模之工厂,中有一家能织台布(谦泰福),出货颇佳。其余除织格子布、条子布、白粗布外,兼织腿带各小织品,如经余各织厂是也。此外又有信义工厂、不器工厂、贫民工厂等,专织毛巾,销行于本埠及内地各处。棉纱亦多用中国上海线及印度线。”1928年,烟台开始使用电力,机器工业日趋发达。到1939年,烟台市的私营纺织工业达到鼎盛,其中聚丰厂工人超过百人。
  织袜业在烟台开办最早,但规模小,生产水平亦不高,营业之初进展缓慢。织布业却因市场广泛需求而迅速发展,品种花色也日俱增多。以后,针织器材生产幵始出现,1921年,烟台成记针厂开办,引进日本成套设备,生产缝纫机针和袜针,年产量50万支。几年后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产品质量常年居全国之首。毛巾腿带业始于1914年,到1934年,烟台信义工厂(现烟台毛巾厂)年产腿带达3000打,为省内毛巾业重要厂家。昔之染坊,经过改换设备,扩建房屋,从手工零染发展为布匹加工,规模也大有发展。据1934年《中国实业志•山东分志》记载,此时“各厂组织甚不一律,工人工资多以月计,男工每月约3—6元,女工3——5元,童工1元。膳宿由厂方供给,全年工作”。其规模多者约50人,少者10余人,资金来源分独资、合资两种基本形式。
  进入三十年代后,烟台纺织业规模扩大,因原料增多,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了提高,销路大开。1932年,牟平、威海、栖霞、莱阳、海阳、荣成、文登、招远等地,纺织工厂均不鲜见,合计约40余家,尤以织袜、棉布、毛巾三项最多。织袜业“七七”事变以前生意最好,并能从事卫生衣、背心的织造,销路远至东北,近至邻县。织布生产在1934年间最为兴盛,该业原料充足,销路畅旺,设备大都改用电力传动,产品有格布、条布、色布、斜纹布等,规模也较前扩大。烟台德泰布厂年产量达到12000匹,其余多数厂家亦年产千匹以上,全市合计约70万匹。每匹价格大洋4元~7元不等,成品远销大连、营口及胶东各县。此时毛巾业年产约3万条,线带3万打,成记针厂针织用针产量在1937年达到一千多万支。到1939年,烟台私营纺织业在市区华丰街、利丰街、通海巷等处已连网结片,生产盛极一时。
  日军侵占烟台后,民族工商业受到钳制和摧残。交通封锁,杂税重重,大部分厂家朝不保夕,无法经营,生产急剧下降。从1940年起,许多厂家相继倒闭或停业。烟台成记针厂因资金、产品之优势勉强坚持,但日本侵略军仅允许其在本地销售,产品陷入滞销,产量由月产百万多支降至十万支。此后,工商业者大都缩手缩脚,以维持小本经营为生活依靠,不敢贸然发展。各厂规模,以三、四人者居多,大者不过20余人,亦有少数织布工厂转移到农村进行生产,勉强维持生计。与此同时,解放区的织布业发展很快,在文登附近,东海区机关和胶东军区后勤处用公款设立了数家织布工厂,解放区的纺织生产合作社亦呈现生机。
  日本侵略军投降之后,私营纺织业始见复兴。以牟平、威海恢复最快,1945年,牟平相继有十余家织布厂成立,威海成立了3家(其中威海织布厂发展至今)。1946年,威海又有华联、同成、久成、华伦、敦成、光华、民生、乾太、新容9家织布厂开业。年产布匹15万余尺。烟台市纺织业虽亦有复兴,但规模、产品尚同以往。到1947年10月,国民党军队进攻烟台,纺织生产再陷萧条,大部停产或迁往农村。

知识出处

烟台市纺织志

《烟台市纺织志》

烟台的纺织工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整个纺织工业兴衰的发展史上,我们的前辈并没有留下任何墨笔,这不能不是一件憾事! 修史编志,是我们党历史来倡导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因为它是历史真实的记录和凭证,可为后代提供借鉴,标志着历史的兴替。应该说这是件大事! 这本《纺织志》,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怀与支持下,在编纂同志的努力下, 终于问世了!这是我市纺织工业的一件大事,喜事,值得高兴。尽管它不是那么完整、美好,但毕竟是我市第一部纺织史志。只要它能够对今后纺织工业的历志起一个好的开端作用,为我们的后代起参考作用,那我们也就感到自慰了。 当然会有许多错误和缺点,恭请批评、指导。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