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沿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烟台毓璜顶医院志1914——1994》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00456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沿革
分类号: R192.6
页数: 8
页码: 255-262
摘要: 当时为非正式学校,多数学员不肯久留,流动性大,因此训练工作进行困难。开学初期,由基督教会委派毓璜顶医院护士长鲁思.麦克维尔小姐负责学校管理工作。教员全部由医院医生兼任,他们一般都是来自齐鲁大学或者协和医院的毕业生。学校制定了严格的校规校纪,如“入学须知”、“规章制度”、“护士与院方协议书”等。由于烟台毓璜顶医院及附设护士培训学校均属美国基督教长老会所办,因此本校学生每晨早餐前要到礼堂举行早祷与解经。学校规定学生入学,须有妥当的推介。1917年12月17日第一届学生经三年培训,考试合格毕业者只有4人。1926年,学校的课程设置和毕业生考试水平提升至中华护理学会的统一标准,始批准成为中华护士学会立案学校之一。
关键词: 毓璜顶医院 护士 学校

内容

烟台毓璜顶医院附设护士培训学校<1914--1926> 1914年10月30日,在烟台毓璜顶医院正式开业的同时,即创办了烟台毓璜顶医院附设护士培训学校。1913年,护士培训学校成立前,约翰霍浦金斯护理学院毕业生美籍护士阿德莱德·普里姆罗斯(Adelaide Primrose.R.N.)抵烟台,开始征收有志于护理工作的男女青年,施以训练。当时为非正式学校,多数学员不肯久留,流动性大,因此训练工作进行困难。1914年只有两名妇女在完成圣经学习的课程后,进入医院受护士训练。同年年底,即招收学生11名(全系男性),学校遵循“以德性、素质、学程、训练、工作并肩而行的原则”,重视护士素质的教育。开学初期,由基督教会委派毓璜顶医院护士长鲁思.麦克维尔小姐负责学校管理工作。教员全部由医院医生兼任,他们一般都是来自齐鲁大学或者协和医院的毕业生。当时是由任课医生自己编写讲义,并向外地基督教医院索取教材或参考资料。学校制定了严格的校规校纪,如“入学须知”、“规章制度”、“护士与院方协议书”等。由于烟台毓璜顶医院及附设护士培训学校均属美国基督教长老会所办,因此本校学生每晨早餐前要到礼堂举行早祷与解经。学校实行半工半读,实际工作重于上课。学校规定学生入学,须有妥当的推介。由于入学前教育程度的差异,语言和文字的障碍,生活的不适应等种种原因半途而废者多。1917年12月17日第一届学生经三年培训,考试合格毕业者只有4人。
  1918年,由医院美籍护士长毕格林兼任护士培训学校校长。同年,护校向中华护士学会申请登记为会员,但未获批准。中华护士学会订立的标准是:会员学校所在的医院必须有男女病床25张,每年至少有二百名以上男女住院病人的记录,内、外、妇、孺、产各科齐全,医院的医生须兼职教授课程,学制至少三年,课程与考试标准以及考试委员须经中护会指定,考试以八种主课为最低限度,统一考试,合格者发给毕业证书,以期中国的护理学制达到国际水平,并望获得各国护士学会的承认。
  1926年,学校的课程设置和毕业生考试水平提升至中华护理学会的统一标准,始批准成为中华护士学会立案学校之一。至此12年中,培养毕业生总共为20名。
  烟台毓璜顶医院附设护士学校<1926--1945> 1926年,烟台毓璜顶医院附设护士学校始按中华护士学会的要求,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三年,修业期满,经考试合格,由中华护士学会发给毕业证书。同年4名毕业生则为第一届。此后,每年均招收新生,也有毕业生毕业。
  1933年,美籍护士长陆瑞德接替毕格林,兼任护士学校校长。此时,护生入学除有妥当的推介外,每个学生要向学校付保证金25元,六个月试期合格,然后“加冠”。学费全免,除食宿免费供应外,每月另由校方付与零用津贴。倘在读书期间行为不检,以至情形严重或对病人粗心大意,误用药品,可能被罚“免冠”六个月,以示惩戒。护生每周享有一天半的休息,每年彻底检查体格一次。
  1937年2月,根据南京政府教育部“关于全国护士学校均由国人担任校长职务的规定”,改由聂荣贞继任校长职务(聂荣贞,江西人,上海西门妇孺医院护理科毕业后入协和实习)。同年,学校成立了董事会,由汪祥庆、陈与九等11人组成。
  1926年至1937年的十二年间,烟台毓璜顶医院附设护士学校先后获中华护士学会考试合格并发给证书的毕业生共77人,占全国毕业生的七十分之一。虽然数量微不足道,但是毕业生的学识、修养、技术与责任心等受到各地医院的称赞。
  1938年,日本侵占烟台,并接管了毓璜顶医院,每年仍有毕业生。1938年至1944年共有毕业生73人。
  1942年,烟台毓璜顶医院护士学校校长改由医院院长项乃曦兼任,当年即招收学生20名,学制三年。除开设基础课、临床课以外,又增加了日语课。直至1945年这批学生毕业后,学校停办。
  烟台市市立医院附设护士学校<1951--1953> 1948年10月16日,烟台第二次解放后,医院恢复,定名为“烟台市市立医院”。
  1951年,成立烟台市市立医院附设护士学校。同年9月招收第一届学生,人数为50名。招收初中毕业生,培养目标为中级护士,学制二年。学校负责人由医院副院长姜铁川兼任。1952年改由副院长丛其惠兼任。当时,专职人员只有2名,任课教师均由医院医师兼任。校址在医院院内地下室。
  1952年9月,受山东省卫生厅的委托,在本市招收高小毕业生60名,培养初级护士,学制为一年,以适应当时医院工作的需要。这时学校校址由医院院内地下室迁至太平街。同年11月又迁至烟台市大海阳路河西崖23号。
  1953年4月30日,第一届学生毕业由全省分配。同时,因工作需要,初级班也同时毕业,由全省统一分配。
  1953年,学校有专职人员5名。教学工作主要由教务主任徐为淑负责,未设其它管理机构。
  山东省烟台护士学校(1953.9—1962.9) 1953年省政府决定,在烟台市市立医院附设护士学校的基础上成立“山东省烟台护士学校”,隶属山东省卫生厅,规模为每年招收初中毕业生两个班。当年即招收第一届学生,共120名,因生活艰苦和对护士专业认识不足,中途退学约20余人,毕业时只有100人,由全省统一分配。
  同年,在烟台市毓璜顶庆善街11号建设新校舍,由省卫生厅拨款,1954年建成。占地面积为3322平方米,并在路西卫东里建有二百米跑道体育场一个,并有礼堂、学生宿舍等,占地面积约7000平方米。1954年9月,即开始在新校址招收第二届学生,学制改为三年。此后,每年9月招生,学生人数不等。
  1958年秋,护士学校新校舍被烟台大学医疗系和烟台医士学校占用,护校又迁至烟台市爱德街4号,改称为“烟台市立二院附设护士学校”。当年继续招生80名,学制仍为三年。
  1959年9月,省卫生厅收回,仍改为“山东省烟台护士学校”。
  1961年4月,生产救灾,生活困难,烟台护士学校又奉命迁至栖霞县桃村镇英灵山原国际和平医院旧址。学校名称、专业设置,学制均未变更。学校经费仍由省卫生厅拨给。当年招收学生80名,为第九级。
  1962年9月,烟台护士学校与烟台医士学校合并,成立“莱阳卫生学校”。烟台护士学校又由栖霞县桃村迁至莱阳。当时除七级学生在桃村毕业分配外,尚有在校学生160名,并入莱阳卫生学校。当年没有招生,八级、九级学生在莱阳卫校分别于1963年、1964年毕业分配。
  1953年至1962年的十年中共招收九届学生,培养毕业生总数为713名。
  烟台护士学校机构设置:烟台护士学校正式成立后第一任校长王慕翰兼党支部书记,下设校长办公室、教务处、总务处。有专职教师6名,设基础课、专业课两个教研组。1956年教职员工增至49人,其中专职教师22人,改设普通课、基础课、专业课三个学科委员会。并成立了共青团总支委员会,由王洁秋任团总支书记。1961年底教职工总人数为71人。
  学校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重视学生文艺体育活动。当时在历届全市中学生运动会上,护校的田径、蓝球、排球均获第一名,排球队还代表烟台市少年队参加了全省比赛。文艺宣传队当时在全市闻名,多次在汇演中得奖。
  烟台护士学校,重视护士素质的培养教育,提倡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学校领导和教职工轮流带领学生下乡参加“除害灭病医疗队”、“丝虫病防治医疗队”、““水肿病防治医疗队”以及参加“大办钢铁”、修建门楼水库等劳动,不少学生表现出色,受到各级领导的表扬。为了完成教学计划,经常坚持工地上课,晚上或休息时间补课等,培养学生以吃苦耐劳、刻苦学习为荣,加深同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使历届毕业生分配后,均受到各地欢迎。
  烟台地区人民医院护士教学点<1974--1982> 由于历史原因,1966年以后各地护士学校均停止招生,致使护理队伍质量滑坡。为加快护理技术人才的培养,根据上级指示,文登护士学校、莱阳卫生学校分别在县以上医院设立“教学点”。由学校统一招生,统一分配,学生由教学点管理,并按照学校的教学计划授课。
  1974年,文登护士学校在烟台地区人民医院设教学点,每年招生一个班,40人,学制二年。当年10月即接收初中、高中毕业生40人(其中男生18名,女生22名>。1975年9月又继续接收一个班40名,全系女生。这两批学生,没有经过考试录取,而是由单位或农村生产队领导和群众推荐入学。其中有下乡知识青年,有赤脚医生,有民办教师等。因此,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一,但素质较好,后来成为各级医院的技术骨干。
  75级同学在校期间,接受了护理唐山截瘫病人的任务。自1976年8月开始,实行了半工半读。教师和学生均分为两批,轮流由教师带领。一批坚持上课,一批在病房护理伤员。她们细心耐心认真负责,圆满完成了医院交给的任务。
  在这同时,还为烟台打捞局医院、港务局医院培养了在职卫生人员30名。她们随74、75级同学一起听课,一起实习,并参加考试。她们有的两年坚持到底,有的选听几门课程,不同程度的提高了护理基础理论知识。同年,为了提高学校保健医生和街道赤脚医生的卫生基础理论知识,还组织了业余学习班,每天晚上上课,半年后结业。参加40余人。
  当时学校未设正式的组织机构,负责人由医院副院长王铭祥兼任,在医院护士中选择有教学经验的4名同志分别担任解剖、生理、护理专职教师,其他课程均由医院医生兼任。
  1978、1979年又改为莱阳卫生学校的教学点。这时,国家已经恢复了大中专学生的考试制度。由莱阳卫生学校统一招收初中毕业生,每年承担一个班的教学任务,学制改为三年。除基础课、专业课外,又增加了普通课。由于年龄小,文化水平统一,易于管理,易于教学。学校负责人由党委委员、政治处主任刘崇兼管。有专职教职工6人。
  1980年又改为文登护士学校教学点,仍招收一个班学生。这时负责人由医院副院长刘锦山兼管。
  1981年招收两个班,学生80名。因宿舍拥挤,81级学生宿舍设在医院四楼走廓,课堂在四楼会议室。
  1982年7月,省卫生厅对79级毕业生进行了全省统考。方法是省统一组织检查组,检查学校工作,通过听课、考试、检查操作等形式,逐个进行考核,79级同学全部及格。检查组对教学点的工作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1982年9月,省计划委员会下达文件,正式成立烟台地区人民医院护士学校。在教学点期间共培养毕业生160名,9月份尚有在校学生121名,有专职教职工9人,其中专职教师8人。
  烟台毓璜顶医院护士学校<1982.9--1991.9> 1982年9月4日,山东省计划委员会批复,建立烟台地区人民医院护士学校,规模为在校学生240人,学制三年。1983年,烟台地区人民医院更名为烟台毓璜顶医院,因此,护校也同时更名为“烟台毓璜顶医院护士学校”。
  护校初建时,条件较差,各方面困难较多,尚不能按规模要求招生。1982、1983年每年仍招收一个班学生。1982年,代为毓璜顶医院培训在职护士9人。
  1983年7月,80级同学参加了全省统一毕业生考试,全部及格。
  1983年,护校工作由院长高典祥兼管。年初即开始逐步配备管理人员和专职教师,调医院党委办公室副主任鞠源任副校长,设教务处、办公室。教务处由王月梅、张文贞任正、副主任,由医院膳食科科长刘忠林兼任办公室主任。当年7月,分配七名大学毕业生充实教师队伍,建立了普通课、基础课、专业课三个教研组,并成立了学生食堂,从医院调入经费会计。当年即实行了经费单列,独立核算。
  1983年底,教职工增加到25人。随着青年教师的增加,成立了教工团支部,选举宋强任团支部书记,同各班级团支部一起受医院团委领导。
  1984年开始招收两个班学生,计80人。
  7月初,81级学生参加了全省毕业生的统一考试,总成绩列全省28所学校的第三名。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在经费不足的情况下抓了实验室建设。当年成立了“解剖实验室”、“生理药理综合实验室”,扩大了护理示教室,并派出三名教师外出参观学习,边取经、边购置实验仪器。虽然实验室尚属雏形,但基本上可以完成教学计划中所规定的重点实验项目。
  9月,成立了共青团总支委员会,由姬科伟任书记。年底,遵循发挥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原则,学校成立了首届学生会。主席亓卫东,副主席王光辉。
  遵照省教育厅文件精神,1984年对学生实行奖学金制。同年,制订了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使学校管理逐步走向正规化。
  1985年,除按计划招收一个普通中专班外,还招收了一个职工中专班,计55人,学制三年,毕业考试合格,由省教育厅发给毕业证书。
  为了加强学校领导,1985年3月,党委决定由副院长田文兼任护校校长,调王福传任副校长,鞠源任党支部书记。
  1986年,招收一个班学生40名。11月份,党委决定,医院副院长田文免兼校长职务,聘王福传任校长,王月梅任副校长。学校工作由副院长杨克夷兼管。
  1987年,招收新生3个班,计120名学生。同年,教师进行了技术职称评定工作。
  1988年,除招收两个普通中专班外,还受毓璜顶医院和招远县卫生局的委托,经市职教科批准招收了两个职业中专班,计135名学生,初中毕业,学制三年,经考试合格由省教委发给毕业证书,承认学历,不包分配,由用人单位择优录用。
  7月,省卫生厅又组织了对85级毕业生的统一考试。这次统考的内容是18项护理技术操作考试,成绩较好。
  继续进行技术职称评定工作,结果是:评为高级讲师3人,讲师8人,会计师1人,助讲13人。
  1989年,计划内招收3个班,120名学生,其中包括龙口职工卫生学校以本校名义招收的一个班。除此,还为芝罘区、牟平、福山、龙口委托代培学生100名,设在本校一个班,牟平县职业中专一个班,各50名,毕业后对口分配。还有职业中专班29人,自费上学,毕业后自谋职业,不包分配。8月,全省护理教育协会在烟台召开,我校有两篇论文在大会交流,一篇在小组交流。代表们还参观了学校,并给予较高评价。
  1990年,招收学生两个班,81人。另有委培15人,职业中专19人。同年,市卫生局以380万元购置5300平方米的教学楼一座,地址在烟台市幸福路36号,占地面积45亩。
  9月,省政府下达文件,烟台毓璜顶医院护士学校,更名为“山东省烟台护士学校”,体制规模、隶属关系不变。10月份,学校迁进新校址。
  1991年招收新生两个班,80人。另外接收代培生7人,职业中专37人。
  同年,全省组织进行中等专业学校合格评估,规定:评为合格者保留发展,不合格撤消,有问题的黄牌警告,两年后复评。我校因刚搬进新校址,各方面工作尚未就绪,因此当时进行了试评,定两年后复评。
  5月,省政府文件规定:学校扩大规模,由原来在校学生240人扩大到720人。
  9月3日,烟台市人民政府文件决定:山东省烟台护士学校独立,属县级单位。
  1982年至1991年的十年中,共培养毕业生为753人(其中含职工中专55人,职业中专135人),尚有在校学生488人,其中普通中专281人,代培122人,职业中专85人。共有教职工64人,其中教师36人,行政管理人员13人,工勤15人。

知识出处

烟台毓璜顶医院志1914——1994

《烟台毓璜顶医院志1914——1994》

本志分沿革、党群组织、行政机构设置、医疗、护理、科研·教学、护士学校、援外·支边·支农·抢险救灾、主要统计资料、人物、职工等11章,着重记述了解放以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烟台毓璜顶医院在深化改革、对外开放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取得的实绩。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