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护士学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烟台毓璜顶医院志1914——1994》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00455
颗粒名称: 第七章 护士学校
分类号: R192.6
页数: 18
页码: 255-272
摘要: 本文记述了烟台毓璜顶医院护士学校的沿革、教职工、学生、课程设置、教学设施。
关键词: 毓璜顶医院 护士 学校

内容

第一节沿革烟台毓璜顶医院附设护士培训学校<1914--1926> 1914年10月30日,在烟台毓璜顶医院正式开业的同时,即创办了烟台毓璜顶医院附设护士培训学校。1913年,护士培训学校成立前,约翰霍浦金斯护理学院毕业生美籍护士阿德莱德·普里姆罗斯(Adelaide Primrose.R.N.)抵烟台,开始征收有志于护理工作的男女青年,施以训练。当时为非正式学校,多数学员不肯久留,流动性大,因此训练工作进行困难。1914年只有两名妇女在完成圣经学习的课程后,进入医院受护士训练。同年年底,即招收学生11名(全系男性),学校遵循“以德性、素质、学程、训练、工作并肩而行的原则”,重视护士素质的教育。开学初期,由基督教会委派毓璜顶医院护士长鲁思.麦克维尔小姐负责学校管理工作。教员全部由医院医生兼任,他们一般都是来自齐鲁大学或者协和医院的毕业生。当时是由任课医生自己编写讲义,并向外地基督教医院索取教材或参考资料。学校制定了严格的校规校纪,如“入学须知”、“规章制度”、“护士与院方协议书”等。由于烟台毓璜顶医院及附设护士培训学校均属美国基督教长老会所办,因此本校学生每晨早餐前要到礼堂举行早祷与解经。学校实行半工半读,实际工作重于上课。学校规定学生入学,须有妥当的推介。由于入学前教育程度的差异,语言和文字的障碍,生活的不适应等种种原因半途而废者多。1917年12月17日第一届学生经三年培训,考试合格毕业者只有4人。
  1918年,由医院美籍护士长毕格林兼任护士培训学校校长。同年,护校向中华护士学会申请登记为会员,但未获批准。中华护士学会订立的标准是:会员学校所在的医院必须有男女病床25张,每年至少有二百名以上男女住院病人的记录,内、外、妇、孺、产各科齐全,医院的医生须兼职教授课程,学制至少三年,课程与考试标准以及考试委员须经中护会指定,考试以八种主课为最低限度,统一考试,合格者发给毕业证书,以期中国的护理学制达到国际水平,并望获得各国护士学会的承认。
  1926年,学校的课程设置和毕业生考试水平提升至中华护理学会的统一标准,始批准成为中华护士学会立案学校之一。至此12年中,培养毕业生总共为20名。
  烟台毓璜顶医院附设护士学校<1926--1945> 1926年,烟台毓璜顶医院附设护士学校始按中华护士学会的要求,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三年,修业期满,经考试合格,由中华护士学会发给毕业证书。同年4名毕业生则为第一届。此后,每年均招收新生,也有毕业生毕业。
  1933年,美籍护士长陆瑞德接替毕格林,兼任护士学校校长。此时,护生入学除有妥当的推介外,每个学生要向学校付保证金25元,六个月试期合格,然后“加冠”。学费全免,除食宿免费供应外,每月另由校方付与零用津贴。倘在读书期间行为不检,以至情形严重或对病人粗心大意,误用药品,可能被罚“免冠”六个月,以示惩戒。护生每周享有一天半的休息,每年彻底检查体格一次。
  1937年2月,根据南京政府教育部“关于全国护士学校均由国人担任校长职务的规定”,改由聂荣贞继任校长职务(聂荣贞,江西人,上海西门妇孺医院护理科毕业后入协和实习)。同年,学校成立了董事会,由汪祥庆、陈与九等11人组成。
  1926年至1937年的十二年间,烟台毓璜顶医院附设护士学校先后获中华护士学会考试合格并发给证书的毕业生共77人,占全国毕业生的七十分之一。虽然数量微不足道,但是毕业生的学识、修养、技术与责任心等受到各地医院的称赞。
  1938年,日本侵占烟台,并接管了毓璜顶医院,每年仍有毕业生。1938年至1944年共有毕业生73人。
  1942年,烟台毓璜顶医院护士学校校长改由医院院长项乃曦兼任,当年即招收学生20名,学制三年。除开设基础课、临床课以外,又增加了日语课。直至1945年这批学生毕业后,学校停办。
  烟台市市立医院附设护士学校<1951--1953> 1948年10月16日,烟台第二次解放后,医院恢复,定名为“烟台市市立医院”。
  1951年,成立烟台市市立医院附设护士学校。同年9月招收第一届学生,人数为50名。招收初中毕业生,培养目标为中级护士,学制二年。学校负责人由医院副院长姜铁川兼任。1952年改由副院长丛其惠兼任。当时,专职人员只有2名,任课教师均由医院医师兼任。校址在医院院内地下室。
  1952年9月,受山东省卫生厅的委托,在本市招收高小毕业生60名,培养初级护士,学制为一年,以适应当时医院工作的需要。这时学校校址由医院院内地下室迁至太平街。同年11月又迁至烟台市大海阳路河西崖23号。
  1953年4月30日,第一届学生毕业由全省分配。同时,因工作需要,初级班也同时毕业,由全省统一分配。
  1953年,学校有专职人员5名。教学工作主要由教务主任徐为淑负责,未设其它管理机构。
  山东省烟台护士学校(1953.9—1962.9) 1953年省政府决定,在烟台市市立医院附设护士学校的基础上成立“山东省烟台护士学校”,隶属山东省卫生厅,规模为每年招收初中毕业生两个班。当年即招收第一届学生,共120名,因生活艰苦和对护士专业认识不足,中途退学约20余人,毕业时只有100人,由全省统一分配。
  同年,在烟台市毓璜顶庆善街11号建设新校舍,由省卫生厅拨款,1954年建成。占地面积为3322平方米,并在路西卫东里建有二百米跑道体育场一个,并有礼堂、学生宿舍等,占地面积约7000平方米。1954年9月,即开始在新校址招收第二届学生,学制改为三年。此后,每年9月招生,学生人数不等。
  1958年秋,护士学校新校舍被烟台大学医疗系和烟台医士学校占用,护校又迁至烟台市爱德街4号,改称为“烟台市立二院附设护士学校”。当年继续招生80名,学制仍为三年。
  1959年9月,省卫生厅收回,仍改为“山东省烟台护士学校”。
  1961年4月,生产救灾,生活困难,烟台护士学校又奉命迁至栖霞县桃村镇英灵山原国际和平医院旧址。学校名称、专业设置,学制均未变更。学校经费仍由省卫生厅拨给。当年招收学生80名,为第九级。
  1962年9月,烟台护士学校与烟台医士学校合并,成立“莱阳卫生学校”。烟台护士学校又由栖霞县桃村迁至莱阳。当时除七级学生在桃村毕业分配外,尚有在校学生160名,并入莱阳卫生学校。当年没有招生,八级、九级学生在莱阳卫校分别于1963年、1964年毕业分配。
  1953年至1962年的十年中共招收九届学生,培养毕业生总数为713名。
  烟台护士学校机构设置:烟台护士学校正式成立后第一任校长王慕翰兼党支部书记,下设校长办公室、教务处、总务处。有专职教师6名,设基础课、专业课两个教研组。1956年教职员工增至49人,其中专职教师22人,改设普通课、基础课、专业课三个学科委员会。并成立了共青团总支委员会,由王洁秋任团总支书记。1961年底教职工总人数为71人。
  学校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重视学生文艺体育活动。当时在历届全市中学生运动会上,护校的田径、蓝球、排球均获第一名,排球队还代表烟台市少年队参加了全省比赛。文艺宣传队当时在全市闻名,多次在汇演中得奖。
  烟台护士学校,重视护士素质的培养教育,提倡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学校领导和教职工轮流带领学生下乡参加“除害灭病医疗队”、“丝虫病防治医疗队”、““水肿病防治医疗队”以及参加“大办钢铁”、修建门楼水库等劳动,不少学生表现出色,受到各级领导的表扬。为了完成教学计划,经常坚持工地上课,晚上或休息时间补课等,培养学生以吃苦耐劳、刻苦学习为荣,加深同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使历届毕业生分配后,均受到各地欢迎。
  烟台地区人民医院护士教学点<1974--1982> 由于历史原因,1966年以后各地护士学校均停止招生,致使护理队伍质量滑坡。为加快护理技术人才的培养,根据上级指示,文登护士学校、莱阳卫生学校分别在县以上医院设立“教学点”。由学校统一招生,统一分配,学生由教学点管理,并按照学校的教学计划授课。
  1974年,文登护士学校在烟台地区人民医院设教学点,每年招生一个班,40人,学制二年。当年10月即接收初中、高中毕业生40人(其中男生18名,女生22名>。1975年9月又继续接收一个班40名,全系女生。这两批学生,没有经过考试录取,而是由单位或农村生产队领导和群众推荐入学。其中有下乡知识青年,有赤脚医生,有民办教师等。因此,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一,但素质较好,后来成为各级医院的技术骨干。
  75级同学在校期间,接受了护理唐山截瘫病人的任务。自1976年8月开始,实行了半工半读。教师和学生均分为两批,轮流由教师带领。一批坚持上课,一批在病房护理伤员。她们细心耐心认真负责,圆满完成了医院交给的任务。
  在这同时,还为烟台打捞局医院、港务局医院培养了在职卫生人员30名。她们随74、75级同学一起听课,一起实习,并参加考试。她们有的两年坚持到底,有的选听几门课程,不同程度的提高了护理基础理论知识。同年,为了提高学校保健医生和街道赤脚医生的卫生基础理论知识,还组织了业余学习班,每天晚上上课,半年后结业。参加40余人。
  当时学校未设正式的组织机构,负责人由医院副院长王铭祥兼任,在医院护士中选择有教学经验的4名同志分别担任解剖、生理、护理专职教师,其他课程均由医院医生兼任。
  1978、1979年又改为莱阳卫生学校的教学点。这时,国家已经恢复了大中专学生的考试制度。由莱阳卫生学校统一招收初中毕业生,每年承担一个班的教学任务,学制改为三年。除基础课、专业课外,又增加了普通课。由于年龄小,文化水平统一,易于管理,易于教学。学校负责人由党委委员、政治处主任刘崇兼管。有专职教职工6人。
  1980年又改为文登护士学校教学点,仍招收一个班学生。这时负责人由医院副院长刘锦山兼管。
  1981年招收两个班,学生80名。因宿舍拥挤,81级学生宿舍设在医院四楼走廓,课堂在四楼会议室。
  1982年7月,省卫生厅对79级毕业生进行了全省统考。方法是省统一组织检查组,检查学校工作,通过听课、考试、检查操作等形式,逐个进行考核,79级同学全部及格。检查组对教学点的工作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1982年9月,省计划委员会下达文件,正式成立烟台地区人民医院护士学校。在教学点期间共培养毕业生160名,9月份尚有在校学生121名,有专职教职工9人,其中专职教师8人。
  烟台毓璜顶医院护士学校<1982.9--1991.9> 1982年9月4日,山东省计划委员会批复,建立烟台地区人民医院护士学校,规模为在校学生240人,学制三年。1983年,烟台地区人民医院更名为烟台毓璜顶医院,因此,护校也同时更名为“烟台毓璜顶医院护士学校”。
  护校初建时,条件较差,各方面困难较多,尚不能按规模要求招生。1982、1983年每年仍招收一个班学生。1982年,代为毓璜顶医院培训在职护士9人。
  1983年7月,80级同学参加了全省统一毕业生考试,全部及格。
  1983年,护校工作由院长高典祥兼管。年初即开始逐步配备管理人员和专职教师,调医院党委办公室副主任鞠源任副校长,设教务处、办公室。教务处由王月梅、张文贞任正、副主任,由医院膳食科科长刘忠林兼任办公室主任。当年7月,分配七名大学毕业生充实教师队伍,建立了普通课、基础课、专业课三个教研组,并成立了学生食堂,从医院调入经费会计。当年即实行了经费单列,独立核算。
  1983年底,教职工增加到25人。随着青年教师的增加,成立了教工团支部,选举宋强任团支部书记,同各班级团支部一起受医院团委领导。
  1984年开始招收两个班学生,计80人。
  7月初,81级学生参加了全省毕业生的统一考试,总成绩列全省28所学校的第三名。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在经费不足的情况下抓了实验室建设。当年成立了“解剖实验室”、“生理药理综合实验室”,扩大了护理示教室,并派出三名教师外出参观学习,边取经、边购置实验仪器。虽然实验室尚属雏形,但基本上可以完成教学计划中所规定的重点实验项目。
  9月,成立了共青团总支委员会,由姬科伟任书记。年底,遵循发挥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原则,学校成立了首届学生会。主席亓卫东,副主席王光辉。
  遵照省教育厅文件精神,1984年对学生实行奖学金制。同年,制订了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使学校管理逐步走向正规化。
  1985年,除按计划招收一个普通中专班外,还招收了一个职工中专班,计55人,学制三年,毕业考试合格,由省教育厅发给毕业证书。
  为了加强学校领导,1985年3月,党委决定由副院长田文兼任护校校长,调王福传任副校长,鞠源任党支部书记。
  1986年,招收一个班学生40名。11月份,党委决定,医院副院长田文免兼校长职务,聘王福传任校长,王月梅任副校长。学校工作由副院长杨克夷兼管。
  1987年,招收新生3个班,计120名学生。同年,教师进行了技术职称评定工作。
  1988年,除招收两个普通中专班外,还受毓璜顶医院和招远县卫生局的委托,经市职教科批准招收了两个职业中专班,计135名学生,初中毕业,学制三年,经考试合格由省教委发给毕业证书,承认学历,不包分配,由用人单位择优录用。
  7月,省卫生厅又组织了对85级毕业生的统一考试。这次统考的内容是18项护理技术操作考试,成绩较好。
  继续进行技术职称评定工作,结果是:评为高级讲师3人,讲师8人,会计师1人,助讲13人。
  1989年,计划内招收3个班,120名学生,其中包括龙口职工卫生学校以本校名义招收的一个班。除此,还为芝罘区、牟平、福山、龙口委托代培学生100名,设在本校一个班,牟平县职业中专一个班,各50名,毕业后对口分配。还有职业中专班29人,自费上学,毕业后自谋职业,不包分配。8月,全省护理教育协会在烟台召开,我校有两篇论文在大会交流,一篇在小组交流。代表们还参观了学校,并给予较高评价。
  1990年,招收学生两个班,81人。另有委培15人,职业中专19人。同年,市卫生局以380万元购置5300平方米的教学楼一座,地址在烟台市幸福路36号,占地面积45亩。
  9月,省政府下达文件,烟台毓璜顶医院护士学校,更名为“山东省烟台护士学校”,体制规模、隶属关系不变。10月份,学校迁进新校址。
  1991年招收新生两个班,80人。另外接收代培生7人,职业中专37人。
  同年,全省组织进行中等专业学校合格评估,规定:评为合格者保留发展,不合格撤消,有问题的黄牌警告,两年后复评。我校因刚搬进新校址,各方面工作尚未就绪,因此当时进行了试评,定两年后复评。
  5月,省政府文件规定:学校扩大规模,由原来在校学生240人扩大到720人。
  9月3日,烟台市人民政府文件决定:山东省烟台护士学校独立,属县级单位。
  1982年至1991年的十年中,共培养毕业生为753人(其中含职工中专55人,职业中专135人),尚有在校学生488人,其中普通中专281人,代培122人,职业中专85人。共有教职工64人,其中教师36人,行政管理人员13人,工勤15人。
  第二节教职工学校教职工的配备,主要根据学校的规模,上级行政部门确定的编制人数,由医院或卫生局统一调配。
  解放前的毓璜顶医院附设护士学校,从领导到教师均由医院领导、护士长、医生兼任。
  当时的职工情况,无证可考。
  解放初期的烟台市市立医院护校,专职教职工只有5名,教务主任徐为淑,护理教师季秀、戴秀梅,政治教师兼管政工王洁秋,行政管理王志义。
  1953年正式成立烟台护校后,校长、支部书记已有专职,教职工人数也逐年增加。
  教职工人数:1956年为49人,其中有行政管理人员16人,专职教师22人,工勤11人。1962年合并莱阳卫校前,教职工人数为71人。
  1974年成立教学点时,专职教师4人:王月梅、张文贞、李重敏、王淑华。
  1982年成立护士学校,实有教职工9人:王月梅、张文贞、李重敏、徐成江、黄美玉、徐玉琦、张春澜、宋玉芹、镡秀芹。
  1982年9月,毓璜顶医院护士学校成立后,不断充实了管理人员和教职工队伍。
  注:以上均系年底实有人数。
  工会组织是在医院基层委员会领导下,设立工会小组,组长由基层工会财务委员初桂卿兼任。
  学校教职工发扬艰苦创业、勤俭办校的精神,在教学点期间,虽然一无所有,教职工勤勤恳恳,四处奔波,为上好一堂实验课,到处借标本,借器械,没有体育场地和器械,就联系到普通中学上体育课,并坚持每年开春季、秋季两次运动会。在护校初建时,所有购置的教学用具和器材,都是教职工亲自当采购员、搬运工。为了创业,教职工付出了辛勤的劳动,甘愿为这所新兴学校铺路奠基。
  学校重视教职工素质的培养提高,组织职工系统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组织到兄弟学校参观学习,先后抽出4名教师离职外出进修学习,支持教师积极参加本专业的校际活动。几年来,发表论文22篇。护理教师张文贞1985年被评为市优秀教师,1989年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师,1990年被评为市级先进工作者。生理教师李重敏1983年、1986年分别被评为市级优秀教师,1987年被评为烟台市“三八”红旗手。数学教师唐国基1991年被评为市级优秀班主任。会计初桂卿1986年被烟台市总工会授予“工会积极分子”称号。
  第三节学生一、学生来源解放后的烟台护士学校,每年都是根据省卫生厅的要求,在全区初中毕业生中统一考试录取的。1953年至1962年,通过考试录取共招收学生907人,三年学制,培养中级护士。
  “文化大革命”后的1974年、1975年,招生方式由单位、生产队的领导和群众推荐代替了考试,入学学生文化程度不一,有高中、初中毕业生,也有高小学生,学制两年,培养中级护士。
  1977年,国家恢复了统一考试制度。从1978年后,每年都是经省中专统一考试、统一录取的。招生的对象是全市各县、市、区的初中毕业生,学制三年,培养中级护士。1978至1991年共招收学生924人。
  另外,从1988年起,还从中专考试落榜学生中降低1-2个分数段,录取委培学生122名。还经市教委、学校统一考试录取职业中专学生220名。
  二、毕业分配 1914年至1926年,共毕业学生20名(男17名,女3名),多数留本院工作,少数分配到其他县市。
  1926年至1944年,共毕业学生150名,除满足本院需要外,也有分配其他医院的,数字不详。
  解放后,1953年毕业50人,全省分配。
  1953—1962年,累计毕业学生907名,她们都是由地区人事、卫生部门下达分配计划,由学校负责派遣的。大部分是分配在本地区市、县、乡、镇医院从事护理工作,另有少部分参加全国、全省分配。如1955年有15名毕业生分配去新疆医学院工作,有1名保送去上海二医大学习。1957年有5名毕业生去蒙古人民共和国医院工作,有3名去解放军医院工作,她们愉快服从组织分配,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现在老烟台护校学生遍布全国各地,成为卫生战线上的一批骨干力量。如现在省计划生育处处长曲学兰,山医附院副院长李琨华、山东淄博矿务局医院院长芦善华、威海卫生局副局长吴增先等同志以及山医附院护理部主任、毓璜顶医院护理部正副主任均系烟台护校学生。其他也大都坚守在护理岗位上,受到各级医院的欢迎。
  1974—1991年,共毕业学生723人。历届毕业生的分配,都是按市计委下达的分配计划进行的,绝大部分是分配在全市各县、市、区医疗单位。自1984年以后,每年还有部分优秀毕业生分配到省级医院。她们到达工作岗位后,大多数都能继承老烟台护校的优良传统,思想上进,热爱专业,工作积极肯干。如近几年分配到毓璜顶医院的就有10人当了护士长,1人当了护理部副主任,2人被评为烟台市“天使杯”优胜者,并有不少人先后被评为本院先进工作者。
  注:分配人数中指普通中专班,不包括委培、职工中专、职业中专班。
  三、学生管理学生管理是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重要一环。学校对学生的管理,主要由党支部、团总支、团支部、学生会共同负责。通过班主任、班委会协调一致进行工作。
  学生管理,重在教育。学校遵循党的教育方针和卫生部关于护士专业教育计划中规定的培养目标,通过政治课、团的组织活动和学校组织的共产主义前途教育,每年清明节的爱国主义教育,常的专业思想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合格人才。
  学校自1984年,遵循省教育厅鲁教计字(83)58号文件精神,对学生实行了奖学金制。对每学期评出的“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优秀学生”给予奖学金奖励,奖金一般在15元至50元,学生受奖面约25%。
  学校有严格的学籍管理制度和行政规章制度,绝大部分同学都能自觉遵守,个别违犯纪律的除给予教育外,对极个别严重者给纪律处分。1982年至1991年,有两名学生受到严重警告处分。
  第四节课程设置解放前,各个时期的教学内容主要为基础医学课和专业护理课两部分。教学方法为一边上课、一边跟班工作的方式,注重在实践中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实际工作能力。这种教学方法一直延续到解放后。下面是1917年的授课计划: 生理和解剖希尔思医生(Drhills) 妇产科希尔思医生(Drhills) 生理化学陈医生(Drchen) 细菌学陈医生(Drchen) 包扎技术陈医生(Drchen) 药物学江医生(Drjiang) 毒物和解毒药江医生(Drjiang) 另外,大部分晚上学习英语。
  当时课本缺乏,由中、美医生编写讲义,并向华南、华中基督教会医院索取资料和教材作为参考。到1926年,护士学校的课程和考试方法提升至中护会的标准。
  解放后烟台市立医院附设护校课程设置是:主课为解剖生理学、药理学、细菌学、公共卫生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护士心理学、护病学、绷带学。普通课有社会科学、英语。
  1953年,烟台护士学校课程设置,当时因无课本,教师根据高教部的中级医药学校护士专业教学计划的要求自编讲义。
  1954年至1962年,按教育部规定教学大纲内容进行教学。开设课程有:政治、语文、体育、数学、化学、物理、解剖组织胚胎学、生理学、微生物及寄生虫学、病理学、生物学、药理学及处方、一般护理学、内科及护理、外科及护理、儿科及护理、妇产科及护理、传染病流行病及护理、中医常识及针灸、眼耳鼻喉科及护理、公共卫生学、营养学等共计22门课程。总学时数为1847,毕业实习24周。
  1974年至1976年,按山东省卫生厅修订的山东省中等卫生学校护士专业教学大纲进行教学,使用山东省编写的中等专业卫生学校教材,当时学制定-为两年。主要课程是基础课和临床专业课,不设普通课。
  1977年开始执行卫生部护士专业教学计划,使用全国统编教材至今,共开设23门课程。我校自1984年起,还增加了医学伦理学、护理心理学、新医疗技术3门课程。
  第五节教学设施解放前的附设护士学校,注重在临床实践中进行教学,无其它教学设施。
  解放后1951—1953年,教学设备简陋,当时只有一个护理示教室,能放三张床,供学生练习护理操作之用。
  1954—1962年,随着学校的发展,教学设备初具规模。设有物理化学实验室、解剖实验室、生理病理实验室、护理示教室。各实验室的教学仪器基本上能满足各科实验课的需要。1962年合并莱阳卫校前,实验仪器总价值约98474元。
  1974—1982年教学点时,基本上无教学设备,只有尸体3具,骨架2个,显微镜10台,部分人体挂图。护理示教室有4张床,模拟人2个。实验课开得很少,护理课教具多从临床科室借用。
  1983—1991年,学校随着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任务,在经费不足的情况下,逐年购置教学仪器,逐步充实实验室设备。现有设备较完善的实验室有:物理、化学、生化综合实验室,生理、药理综合实验室,解剖实验室,显微镜室,护理示教室1个、练习室2个。除此,病理、微生物、生物都设有实验准备室。现在新设了电教室、语音室,电教设施有幻灯机、投影仪、电视机、放像机、录像带等。各实验室教学仪器的总价值约15万元。按教学大纲的要求,实验开出率:普通课约60%,基础课约占90%,基础护理课基本达到100%。
  图书室、阅览室是培养学生深化专业知识、扩大视野、提高素质的重要场所,历来学校都重视图书室的建设。解放前已无证可考。解放后的烟台护士学校就设有图书馆、阅览室。1962年藏书量为4261册。
  1982年,正式成立毓璜顶医院护士学校后,于1983年即建立了图书室。逐年购置各类书刊杂志等,截止1991年底,藏书量为5000册。1993年评估时,藏书量达到了一万册(含装订成本的杂志)。为便于教师和学生阅读,现在还设有教师阅览室、学生阅览室各一处。
  教学基地是护士学校搞好后期教学的重要保证。省卫生厅确定毓璜顶医院护士学校的教学基地为烟台毓璜顶医院和烟台山医院。我校几年来主要是在毓璜顶医院见习和实习。
  烟台毓璜顶医院,是本市最大的综合性医院。设有临床科室26个,床位650张,病种多,设备条件先进,医护水平高,具有多年的教学经验。全院以护理部为中心,已形成了各方面素质较好的带教队伍40余人。她们分别在各科室担任带教老师,这是学校能很好地完成临床教学任务的坚强后盾。
  一、见习: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每届学生见习安排在第三学期中进行集中见习2—4周。
  通过见习,接触临床实践,使理论同实践相结合,既使学生能较系统地熟悉和掌握基础护理的理论及各项技术操作,又为学好各临床课打好基础,培养学生爱伤观念和为病人服务的思想。
  每届学生进入医院见习前,都充分做好准备,学校制订见习计划,对学生作好动员,明确任务要求,护理部召开医院有关科室教学会议进行布署。见习中各科都要进行一次基础护理技术操作考试。结束时,学校和每个学生都要进行一次总结。
  一、生产实习:即学生的毕业实习。这是护士专业教学的最后阶段,也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极重要的一个环节。几年来,学校与护理部密切配合,为每一届学生毕业实习做了大量工作。
  为了加强实习领导,每届学生毕业实习都由医院、学校共同组成实习领导小组,负责检查各科教学情况与学生实习情况。定期召开有关教学会议,进行实习工作的期中检查。在实习中进行一次全面的理论、技术操作考试,其成绩占毕业考试总成绩的20%。
  护理部为了加强教学质量的管理,确定把教学工作列为各科工作质量内容之一。要求各科制订具体的教学计划,选好带教老师,定期对学生进行考核,学生在每个科室实习结束时,都要进行理论和技术操作考试和总结鉴定。护士长、带教老师与学生一起进行总结,并根据学生的工作学习态度、理论技术考核成绩,按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等级标准进行评定,最后写出评语。每届学生实习结束后,还要评出优秀实习生和临床教学先进集体、先进带教老师,从而调动教与学两个积极性。实习共34周。
  几年来,对历届实习学生的管理已形成了制度化和规范化,有力地提高了临床教学质量,保证了生产实习任务的顺利完成。并且通过临床实习,使学生对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进一步验证和巩固,从而使学生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独立工作的能力,熟练地掌握护理、病房管理的知识和技术,具有对常见病、多发病以及危重病人的观察和应急处理能力。并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高尚品德,毕业后成为德才兼备的合格护士。

知识出处

烟台毓璜顶医院志1914——1994

《烟台毓璜顶医院志1914——1994》

本志分沿革、党群组织、行政机构设置、医疗、护理、科研·教学、护士学校、援外·支边·支农·抢险救灾、主要统计资料、人物、职工等11章,着重记述了解放以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烟台毓璜顶医院在深化改革、对外开放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取得的实绩。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