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护理队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烟台毓璜顶医院志1914——1994》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00442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护理队伍
分类号: R473
页数: 5
页码: 213-217
摘要: 本文记述了烟台毓璜顶医院护理队伍的重要事情。
关键词: 烟台市 毓璜顶医院 护理

内容

(一)护理人员情况 1949年解放初期,医院条件简陋,只开门诊,无病房。护理工作由调入的8名人员承担。不久建立了病房,病床不多,护理人员增加到20人,分内外两个科室。护理代表是戚以华,以后由医务办公室邵明秀负责。
  1953年有护理人员24人。外科设外一、外二两个护理单元,另有内科、妇产科、传染病房、手术室、供应室等。各科设立了护士长。
  1958年护理人员增到62人,又增设外三病房,专收住烫伤病人。宇培风为代理总护士长。
  1959年以夏元华副院长和李贻让护士长为领导小组,开展护理技术革新和节约活动。增加美化病房和科普宣传活动。
  1962年由烟台护士学校和青岛护士学校分配来院毕业生共24名,充实了护理队伍。由于护士人数增加,1964年医院由一名副院长(郗一)和代理总护士长(刘玉英)负责护理管理工作。并以省立医院编写的《护理手册》为标准,人手一册进行基本功训练和技术表演。
  文化大革命期间,护校停办,医院护理人员无生源补充。于1971年12月和1972年1月分二批从社会共招工25名补充护士队伍,其文化程度有初小、高小、初中参差不齐。到院后经过半年的基础医学知识培训,均直接分配到病房,从事护理工作。
  1974年文登护校复校,设在烟台一个教学点,有学生40人(一个班级),尚属医院办校。学生在医院见习和临床实习。自1975年后每年有12—18名中专护士分配来院。护理队伍逐渐扩大,1978年护士发展到95人。
  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百废待兴,护理工作开始全面整顿,建立规章制度和护理常规。在恢复基础工作的同时,开展了中西医结合和辩证施护等工作。
  1979年医院病床增至360张,护理人员110人。因人员不足,又第二次从社会招收初中、高中毕业生19名,经过半年业务培训,从事护理工作。
  1980年11月,护理人员参加了第一批全地区护士晋升考试。共推荐46人参加。1981年经考试合格,批准40人晋升为护师,29名护理员晋升为护士。
  1981年成立护理部。
  1983年临床科室增至15个:内一是消化、呼吸、心血管专科;内二为脑血管病及血液病专科;外一为男普外、泌尿及胸外专科;外二为女普外、颅脑外及烧伤专科;外三病房于1979年并于外二病房;外四为肿瘤专科;妇科内设计划生育小组、产科、婴儿室;小儿科冲医科冲二科(保健病房);五官科;手术室;急症室;供应室。各科分别设立了护士长。
  1983年晋升主管护师15人,护师9人。
  1985年,全院护理人员发展到242人。
  1987年6月1日至1988年月10日,凡符合晋升条件的护理人员参加了考试考核。共晋升副主任护师4人(含退离休3人),主管护师24人,护师102人,护士27人。
  1987年临床科室由1983年的15个增至22个,护理单元相应也增加到22个。1992年各临床科室按专业不同又分出二级科室。如:内一科分为内分泌和消化专业;内二科是神经内科;内三科分为呼吸和皮肤专业;内四科是心血管内科;内五科分为血液和泌尿系专业;外一科分为泌尿外科和小儿外科专业;外二科是颅脑外科;外三科是心血管外科;外四科为腹外和肝胆专业;外五科为肿瘤外科;骨外科(1993年11月成立);烧伤科;妇科;产科(1993年10月5日建立母婴同室,设立产Ⅰ科,产Ⅱ科,同时撒销了婴儿室);小儿科;耳鼻喉;眼科;口腔科;中医科;中西医科;保健科(设保Ⅰ、保Ⅱ)。还设病房手术室、门诊手术室、供应室、急症科(分为门诊和病房)、输液室等,达27个科室。在此期间护理人员增加很快,1990年一次分配来院42名护士。自1989年至1992年,共分配我院护理专业本科生4名,大专生3名,全部投入临床护理工作。
  截止1993年11月统计,全院护理人员有381人(包括助产士16人),其中大学本科生4人,大专生3人,中专生309人,无专业学历65人。护理人员总数占医院卫生技术人员总数46%(全院卫生技术人员总数821人),医师与护理人员之比是1∶1.24(医师308人),病房床位与病房护理人员之比为1∶0.4(全院开放床位688)。
  1993年12月护理人员职称情况: 主任护师1人,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53人,护师161人,护士134人,护理员26人(自费中专生)。历年来护理人员数和职称见列表。
  [=此处为表格(历年各级护理人员数)=] [=此处为表格=] (二)业务技术培训护理人员培训主要采用院内听课、参加短期理论学习班、对口参观、外出进修、进院校学习或请国内外专家讲课等多种方式。
  1、院内听课按照护理部学习计划,每年组织听课4-6次。以往多由专科医师讲课。1989年后由主管护师以上的护理人员讲基础护理或专科护理知识。
  2、参加护理业务技术短期班学习,一般1周至1个月。自1980年以来每年均派出专业对口短期学习人员12—18人。
  3、派出业务骨干到上级医院进修或参观。
  4、派不同层次护理人员进医学院校学习理论。
  1980年派1人去莱阳卫校大专班学习医学基础理论1年。1983年送9名招工护士进烟台护校脱产学习中专理论3年。另有5人(护士长)分别参加省地护士长学习班。1985年去泰安医学院护理大专班1人,学制2年。同年1人去南京医学院护理部主任学习班学习。1986年送省医科大学英语学习班2人,学期半年。1987年送1人去沈阳医科大学学习日语1年。
  1992年参加护理函授中专36人,电大14人(2人被评为三好学生)。
  1993年,参加电大学习5人,青岛专业证书班10人(大专),济南专业证书班脱产学习(1年)2人,青岛函授大专8人。
  5、请国内外专家讲学1989年请美国护士高慕文女士来院讲学。
  1991年12月请北京协和医院护校校长金乔来院讲学。
  1992年请澳大利亚吴玉中女士来院讲学。
  第三节护理业务技术 1950年烟台解放初期,护士仅能做些辅助工作,不分班次,无明确分工。
  1951年护理人员已有明确分工,有上午组、下午组、夜班组,白班有治疗护士,规定了三八班。初步建立了基础护理制度,建立了医嘱薄,用英文和拉丁文开写医嘱,后改用中文。已开展了肌肉注射、皮下注射及营养性点滴等技术(营养性点滴自肛管滴入),但数量少,无静脉输液。内科已有蒸气吸入,氧气驱蛔虫等操作技术。外科做脓胸引流,膀胱潮式引流,这些技术操作均由护士准备用物。病人饮食严格,有各种治疗饮食,如西皮氏饭、无渣饮食等。
  1953年医院规模扩大,已分为内、外、妇产科、传染病房、供应室、手术室。护理技术相应提高。如导尿术、灌肠术、插胃管、胃肠减压(上下瓶方式)。以皮下输液为主,静脉输液者,需到手术室领取开放式输液器使用。
  1957年对基础护理要求较严格,如晨间护理要提着护理篮,按三单法铺床。早晨护士为病人送洗脸水,建立了服药单、治疗单、注射单及各种卡片等。制订了药品管理制度、事故差错登记制度、朝会提问制度及业务学习制度。开始派出护理人员到上级医院学习护理技术。内科输液病人增多,治疗技术开展了组织埋藏疗法及人工气胸术,均由护士配合操作。护理交班报告要求背诵,病情交班到床头,病人死亡要做尸体料理。
  1959年至1960年护理开展革新活动,革新小项目有插鼻导管不用胶布,高渗葡萄糖自动推注器。

知识出处

烟台毓璜顶医院志1914——1994

《烟台毓璜顶医院志1914——1994》

本志分沿革、党群组织、行政机构设置、医疗、护理、科研·教学、护士学校、援外·支边·支农·抢险救灾、主要统计资料、人物、职工等11章,着重记述了解放以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烟台毓璜顶医院在深化改革、对外开放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取得的实绩。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