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概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烟台毓璜顶医院志1914——1994》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00441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概述
分类号: R197.32
页数: 4
页码: 208-211
摘要: 本文记述了烟台毓璜顶医院护理的重大事记。
关键词: 烟台市 毓璜顶医院 概述

内容

1931年前由美国护士管理医院护理工作。1931年开始护理工作由中国护士管理。当时第一任中国护士生玉珍为护士监督。此人系山东平度人,1929年毕业于本院护士学校。
  1942年至1945年,医院总管护士先后为曲天民、张淑才。
  1947年至1948年解放前夕,医院伦陷为国民党兵营,此时医院停办,护理人员离开医院。
  1948年10月,烟台第二次解放,人民政府接管医院。当时医院破烂不堪,条件差,只开门诊无病房,护理工作由调入的8名人员承担,只做一些辅助工作。不久建立一个病房,床位很少,护理代表戚以华,后由医务办公室的邵明秀护士负责护理管理工作。
  1953年后,由宇培凤分管护理工作。相继由刘宝琴(调北京友谊医院)、刘玉英、宋春英负责护理工作。
  196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各科护士长及护理管理人员被停止工作,由临时服务班子负责。
  1972年前,医院护理工作由一名代理总护士长,具体分管护理工作。
  1972年,任命刘玉英为总护士长。当时护理人员111人,病床320张。此时总护士长设在医务办公室,负责护理工作。各科设护士长。
  1981年3月,成立护理部,代替了总护士长管理制。刘玉英为护理部主任,调小儿科护士长迟淑娟到护理部工作。同时开始对护理人员首次实行业务技术职称晋升工作。凡有资格参加晋升的人员,经过市卫生局组织的严格理论考试和技术操作考核合格才能晋升。经考试考核合格,晋升护师40人。
  1982年,护理部人员增至3人,主任刘玉英,副主任迟淑娟、李国艳。护理部在院长领导下,具体负责护理管理、护理人员学习、培训及院内调动工作,并承担护理教学任务。护理部成立后,首先对护理工作进行整顿,建立规章制度,落实岗位责任制,加强基础护理,积极配合医疗开展新业务:颅脑手术、心血管手术等。在做第一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时,护理部专派一名副主任抓人员培训、手术筹备,并参加了心脏手术(心房缺损修补术)的特护小组。还配合小儿科抢救两例气管切开加人工呼吸机的重症传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的患儿,获得成功。
  1983年至1984年,在原有工作基础上抓了基础护理和危重病人的抢救工作。建立了示范病房(外二、外四科),实行包片护理。加强病房管理,使病房布局基本达到统一。近两年外科手术种类发展快,分科细,护理人员配合开展了多种手术。如肺癌根治术、胸壁肿瘤切除、胸壁重建术、心导管造影、膀胱肿瘤经尿道切除等。同时配合外科做动物试验,在体外循环下行狗的心内直视手术。由于护理人员的紧密配合、严密消毒和熟练的护理,使无菌手术切口愈合率达98%以上。
  1985年3月,医院实行职务聘任制,护理管理体制由二级改为三级管理。即院长领导下的护理部、科护士长、病房护士长三级护理管理体制。聘任迟淑娟为护理部主任、鲍世香为副主任。聘任内科杨国美、外科林永香、妇产科王恒翠为科护士长。
  随着医院业务发展的需要,护理部积极配合临床科室建立监护室。并制订出监护室抢救治疗工作细则和特护质量标准、消毒隔离等制度。外科各病房开展使用甲醛加高锰酸钾薰蒸法消毒换药碗,经监测消毒效果可靠,后推广全院使用。
  1985年,外科病房大楼各工作室挂上塑料标牌,全院病人穿上病员服,使病房管理走向规范化。
  1986年,护理部在加强护士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建立了护理质量控制标准,护理部每月组织护士长按质控标准检查护理工作,每年举办一次护理技术表演赛,对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起到重要作用。
  1986年1月,全院护理人员262人中有152名首次领到护龄补贴。同年国际护士节,又有25名三十年护龄的老护士首次领到卫生部颁发的荣誉证章和证书。
  1986年,内科搬进新大楼,整个病房面貌焕然一新。
  1987年,院领导抓了护理制度的改革。如:设立了"护士奖励基金",制订了"护士奖励基金条例"和"护士奖金发放有关规定"。
  1987年6月至1988年1月,护理人员第二次晋升。这次晋升副主任护师4人(含退离休3人),主管护师34人,护师102人,护士27人,共计晋升157人。
  1988年,由于改革的深入发展,为适应责任制承包形势的需要,护理管理体制由三级改为二级,撤销科护士长,实行护理部、病房护士长二级管理。为开展责任制护理,印刷了责任制护理病历。还多方面抓护士业务学习。如:组织讲课、护理查房、个案讨论、护理经验交流会等。同年建立了护理人员技术档案。黄孟明撰写的《人体石头》获中华护理学会"护理科普作品"鼓励奖。曾在全国护理科普学术会议上进行交流。
  1989年,结合实际情况编写出本院第一部《护理常规》(上、下册),为发展专科护理和护理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打下理论基础。此书对下级医院的护理工作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1990年始,市卫生系统开展了“学雷锋、树新风,全程优化服务”和“争创天使杯”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医院连续三年(1990年至1992年)被市卫生局评为“创天使杯”先进单位。15人次荣获“天使杯”优胜者。1993年,3人被卫生局评为"模范护士"。
  1990年8月,在原外科康复病房基础上,护理部协助建立骨科病房,护士长为林永香。
  1991年,医院开展创"三甲"上等达标工作,首先理顺护理管理体制。将二级又改为三级护理管理。增设科护士长3名(内科:李惠芬;外科:赵九芝;妇产科:侯淑钦),病房护士长43人。同时进一步开展全程优化服务,强化医德教育。护理部组织了护士素质演讲会,规定了礼貌用语,进一步提高护士素质。
  1991年,为适应新的医学模式,改进了护理方式。全院临床科室由功能式护理方式,改为责任制护理。写出正规护理病历200份,制订护理管理制度3项:1、科护士长职责说明;2、护理有关制度补充意见;3、护理差错、事故防范措施。
  护理部配合山东省护理学会,编写了《当代护理管理学》一书,于1991年11月正式出版。
  1991年,全院护理人员339人,病床600张。在护理人员不足的情况下,护理部配合医院增建三个病房:1、成立综合病房,病床60张(经市政府批准不列入正式编制)配护士10名(含护士长1名);2、1991年12月成立保健三病房,病床15张,护理人员6名(代理护士长1名);3、1991年12月初成立中西医研究所病房,病床30张,护理人员5名(代理护士长1名)。
  1991年3月至5月,根据医院上等达标的要求,护理部协调有关科室对消毒供应室的设施,按照山东省卫生厅规定标准进行改造,人员进行培训,增加脉冲预真空灭菌器、手套烘干上粉机、细菌培养监测仪等新设备。于同年6月,经山东省卫生厅检查,一次验收合格,获得合格证。
  1992年,围绕创三甲这个中心任务,加强三基训练(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成立了护理工作创"三甲"考评小组,修订了护理质量标准,完善了护理部资料档案,并按"三甲"医院的要求调整了护理管理组织。
  近两年来,医院护理用具更新较快。如:一次性面盆、一次性痰盂、痰杯、水杯、一次性引流袋、一次性鼻塞、一次性胃肠减压器、一次性针管以及输液器和输血器等。这些用具使用于临床,减少了院内交叉感染机会。1993年,护理部与威海市医学高分子制器总厂,合作研制成功"一次性吸氧导管"(管长2米,内径0.4毫米,前端有特制接头),现已普遍应用于临床。
  1992年12月10日,护士帽由圆顶白帽,更换为白色燕尾帽。其标记:护理部主任的帽沿上,三道兰条;科护士长是二道兰条;病房护士长是一道兰条;护士帽沿无标记。
  1992年,建立了示教室,配备了教学仪器。

知识出处

烟台毓璜顶医院志1914——1994

《烟台毓璜顶医院志1914——1994》

本志分沿革、党群组织、行政机构设置、医疗、护理、科研·教学、护士学校、援外·支边·支农·抢险救灾、主要统计资料、人物、职工等11章,着重记述了解放以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烟台毓璜顶医院在深化改革、对外开放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取得的实绩。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