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神经外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烟台毓璜顶医院志1914——1994》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00360
颗粒名称: 第四节 神经外科
分类号: R197.32
页数: 2
页码: 166-167
摘要: 本文记述了烟台毓璜顶医院神经外科的发展和工作情况。
关键词: 烟台市 毓璜顶医院 神经外科

内容

随着医院规模的扩展和神经外科病人的大量增加,神经外科专业被医院列为重点发展的专业学科,1987年神经外科成立。当时有医师6名,护士7名,刘新富为科主任,床位36张。
  1966年以前,医院尚无神经外科专业人才。1966年,武顺医师由青医调来,任外科主治医师,以普外为主兼作脑神经外科工作,无固定床位。随着神经外科病人的增加,1973年设立了神经外科专业组,有病床8张,先后开展了半球肿瘤及第四脑室肿瘤切除、三颅缝切除治疗小头畸形、三叉神经脊束核切断治疗三叉神经痛。1978年开展了颅内外动脉吻合术治疗脑外伤偏瘫等复杂手术。1980年武顺医师与陈世全医师共同发明了曲簧式头皮止血夹,为外科颅脑手术创造了有利条件。武顺医师善于总结经验,在国内外发表了一批有较高价值的论文。1987年应邀赴日本,在仙台国际学术会上用英语宣读了“大叶内脑出血的病因学”一文,受到与会代表的好评。1982年发表“头皮夹在开颅术中的应用”,文献及样品赠给西德国际学术会议及美国主持人,样品现存于美国医学博物馆内。该项发明(曲簧式头皮止血夹)荣获1982年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成果二等奖(专利号:88213261)。1980年首创“颅内外动脉吻合术治疗脑外伤偏瘫”论文及图片展览,在1982年西德召开的神经外科国际学术会上交流,受到100多个国家与会代表的赞赏。此后,世界各国开展的“颅内外动脉双吻合术”均源于武顺医师的创新,被誉为“武氏手术”。
  1982年成立神经外科专业组,床位14张,仍隶属于外科。1982年开展了脑血管搭桥显微外科等手术。经过几年的努力,有医师10名,护士15名,已初具规模。在省内同级医院属较大的独立学科。1986年,引进CT机后,神经外科迅速发展。
  1987年,神经外科独立,床位为30张。神经外科在技术诊断、治疗水平上有了较大发展,确立了神经外科在胶东半岛的中心地位。1992年增设NCU病房。神经外科除完成日常大量的临床工作外,还承担了教学、科研和为各县(市)区的会诊工作。1990年成立了烟台市医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刘新富任主任委员。先后举办了两届神经外科学习班,为各县(市)培养了一批神经外科专业医师。1992年,由神经外科牵头召开了烟威二市神经外科学术会议。先后对大网膜颅内移植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胎脑移植治疗小脑萎缩、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外科治疗等课题进行了研究,并加以总结,其论文分别在国家、省、市级杂志上发表。其中“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治疗”,通过专家鉴定,手术死亡率仅为15.2%,为国内领先。

知识出处

烟台毓璜顶医院志1914——1994

《烟台毓璜顶医院志1914——1994》

本志分沿革、党群组织、行政机构设置、医疗、护理、科研·教学、护士学校、援外·支边·支农·抢险救灾、主要统计资料、人物、职工等11章,着重记述了解放以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烟台毓璜顶医院在深化改革、对外开放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取得的实绩。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