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血液病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烟台毓璜顶医院志1914——1994》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00344
颗粒名称: (四)血液病科
分类号: R197.32
页数: 3
页码: 153-155
摘要: 本文记述了烟台毓璜顶医院血液病科专业技术发展情况。
关键词: 毓璜顶医院 血液病科 发展情况

内容

50年代,只能诊断治疗一般血液系统疾病,如缺血性贫血等。60年代,对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出血性疾病有了一般的认识,病人一般转移到上级医院治疗。
  1976年始,由内科主治医师王立分管血液病专业工作,设立了6张血液病床。主要收治本地区各类血液病人,如:急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1977年初,建立了血液病专科门诊。同年,医院派人去上海华山医院进修血液病专业。回院后,系统地开展了对出血、贫血、溶血的各类白血病人及其他造血系统肿瘤的计划治疗(化疗)。此时,检验科建立了细胞室,集中对血液病病人进行血象、骨髓象检查,并开展了组织化学染色、铁粒染色、溶血、出血性疾病及DIC的各项实验,大大提高了血液病的诊治水平。
  1980年至1984年,该科吸收国内先进经验,采用口服康力龙系统治疗再障病人50例,使该病缓解率明显提高,从而提高了烟台市再障治疗水平。同时,在血友病治疗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绩。
  1986年9月,血液病专科病房正式成立,设床位20张。参加了华东地区急性白血病因的调查研究,省再障治疗协作组采用三种药物联合治疗再障和乙双吗啉治疗银屑病致急性白血病调查研究等工作,提供了大量完整的资料。其研究成果发表于《中华血液杂志》。
  1987年,血液病专业组建立了胎肝室。采用胎儿肝细胞悬液输注与药物联合治疗再障,使该病的缓解率大大提高。
  1992年5月,还建立了无菌室。室内设两张具有超高性能滤过装置的层流床,能过滤净化空气,确保急性白血病和其他造血系统肿瘤病人渡过化疗后骨髓抑制所招致的感染等并发症,大大延长了病人的生存期。
  1990年至1992年,该科抢救急性早幼粒白血病并DIC共11例,病人全部缓解。抢救4例急性再障病人,亦全部转危为安。
  该科开展血液病工作十七年来,采用国内先进经验,结合本地区药源情况,组织了独特的化疗方案。对各型急性白血病及其它造血系统肿瘤,如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病人,进行了耐心细致的长期化疗。如:用VMMP方案治疗急淋,用HOAP方案治疗急非淋,其完全缓解率高达96%和62%。急性白血病人的生存期长达三年以上的10人,五年以上的7人,10年以上(达到治愈标准)的3人,并恢复劳动力。其中2例已生儿育女。
  1993年,为进一步提高对疑难血液病的诊断水平,开展了骨髓活检及T细胞亚群的测定工作。

知识出处

烟台毓璜顶医院志1914——1994

《烟台毓璜顶医院志1914——1994》

本志分沿革、党群组织、行政机构设置、医疗、护理、科研·教学、护士学校、援外·支边·支农·抢险救灾、主要统计资料、人物、职工等11章,着重记述了解放以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烟台毓璜顶医院在深化改革、对外开放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取得的实绩。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