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心血管内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烟台毓璜顶医院志1914——1994》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00343
颗粒名称: (三)心血管内科
分类号: R197.32
页数: 2
页码: 152-153
摘要: 本文记述了烟台毓璜顶医院心血管内科的主要事记。
关键词: 毓璜顶医院 心血管内科 发展情况

内容

50年代主要对风湿性心脏病、梅毒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亚急性心内膜炎、肺心病、高血压及心力衰竭的对症处理。自1963年以来,随着心电图技术的应用,扩大了对循环系统疾病的正确认识及处理。对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梗塞、心律失常等疾病在诊断和治疗方面有了很大提高。
  1976年,启用了心电监护仪及示波监护仪。
  1977年以来,开展了起博除颤技术、超声心动图和B超检查技术。
  1980年,开展了声学造影。
  1981年,开展了无创伤性心功能检查及右心导管检查术。
  1983年,应用了遥控心脏监护装置。
  1986年,医院新病房大楼正式启用,心血管内科独成一区,共有病床33张(包括重症抢救病床4张)。医护人员11名,其中医师5名,护士6名。拥有心电图机、心电监护仪、心脏除颤器、心脏电生理测试仪等设备,可进行危重病人抢救工作。如:急性心梗、严重心衰、心源性休克、各种严重心律失常等;还可进行ECG、UCG、心脏功能、心脏电生理、心电监测等多项检查,每月接收住院病人60人左右。
  1987年后,人员、设备及医疗技术均有了增进。医师人数由建科时的5名增加到8名,医师结构由建科时的均为住院医师发展成主治医师占医师人数的63%;护理人数由建科时的6名发展为10名(其中护师3人)。通过不断学习,技术进步,大大提高了抢救治疗心血管病人的能力,抢救成功率逐年增高。
  1991年初,科室开展了心脏永久和临时起搏器的安装工作,填补了医院的一项空白。到目前为止,已成功安装永久起博器10例,临时起博器4例。
  1992年,心内科正式成立,属二级科室。心内科引进日本产成套心电血液动力学监测设备,建立了冠心病监护病房(CCU),可进行心电、呼吸、血压等各项参数的监测。CCU的建立,大大提高了危重病人的诊断正确率,为有效地进行治疗创造了良好条件。科室派专人负责CCU工作,使AMI、严重心律失常等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由于对心肌梗塞患者进行心电监护,使心肌梗塞病人的死亡率大大下降。对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病、肺心病及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力衰竭的重症病人,均能正确诊断和处理。
  医护人员重视科研,每年均有医护人员的论文参加国家、省、市级专业学术会议交流。近年来,科室参加了国家“八五”攻关协作项目“高发地区急性心肌梗塞溶栓疗法”的研究工作。还承担了山东省卫生厅青年科研基金资助项目,即“急性心肌梗塞后二尖瓣返流的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的研究”。“二维超声心动图估测右室收缩压”的研究,于1992年10月通过专家鉴定,认为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填补国内空白。“体外反博后体内核苷酸变化”的研究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目前,心血管内科正在进一步开展药物对血液动力学影响、冠脉造影等方面的工作。

知识出处

烟台毓璜顶医院志1914——1994

《烟台毓璜顶医院志1914——1994》

本志分沿革、党群组织、行政机构设置、医疗、护理、科研·教学、护士学校、援外·支边·支农·抢险救灾、主要统计资料、人物、职工等11章,着重记述了解放以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烟台毓璜顶医院在深化改革、对外开放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取得的实绩。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