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呼吸内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烟台毓璜顶医院志1914——1994》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00341
颗粒名称: (一)呼吸内科
分类号: R197.32
页数: 2
页码: 150-151
摘要: 本文记述了烟台毓璜顶医院呼吸内科的组建情况。
关键词: 毓璜顶医院 呼吸内科 发展情况

内容

50至60年代,对于急性支气管炎、肺炎、肺脓肿、肺结核等疾病基本上能正确诊断和处理。
  1971年,响应周总理的号召,成立了“防治老慢支协作小组”,内科、放射科、检验科各有一名主治医师参加。1972年,呼吸专业开始走向正轨,初步开展了电动呼吸机与同步呼吸机的临床应用。同年,总结了“60例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的疗效观察”,写出论文并出席了华东第一次肺心病专业会议。1973年,在舒劳氏法的基础上,学习内蒙的吹管法,简易测量了血液中二氧化碳分压,用比色法测量PH值,诊断肺心病的并发症——酸碱平衡电解质紊乱。总结提出了“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占肺心病首位”的结论。呼吸内科成为全省肺心病协作小组的主要成员单位。此后,开展了“肺心病中西医结合分型双氧水内给氧疗法”及“X线诊断标准的研究”,出席了1977年全国第二次肺心病专业会议。1977年,全国肺心病协作学术组织分别成立,医院派呼吸专业医师先后参加了“山东肺心病协作组”、“华东肺心病协作组”、“中国中西医研究会”。全国、华东、山东肺心病学术会议先后6次在烟台召开,对烟台市呼吸专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于1983年组建了中国医学会烟台分会第一届呼吸病委员会,开始了专业性学会工作。1979年,开展了“呼吸机治疗肺心病的临床观察”,出席了全国第三次肺心病专业会议。随后,开展了“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对脑的影响”的研究,总结了论文,出席了1981年的全国呼吸衰竭和华东血气分析酸碱平衡电解质紊乱联合会议及1982年的华东第四次肺心病专业会议。1983年,“肺心病十年工作总结论文”,出席了全国第四次肺心病专业会议,受到同行们的高度评价。
  1985年3月,呼吸专业配有KR—Ⅱ型高频通气机,SC—Ⅱ型电动呼吸机。开展了抢救呼吸衰竭及慢阻肺的康复治疗。能做胸膜活检(新型活检针),动脉血气分析,胸腔植管闭式引流及部分气管插管。新开展了经皮肺穿刺。
  1986年底,呼吸组成立。创建了肺功能室,可做通气功能检查,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新进透明肺酸模型,建立了每周一次集体阅胸片的教学制度,参加编写了《内科诊疗常规》。
  1992年1月,呼吸内科成立,李明文任副主任。在原来的业务基础上,新开展了胸腔镜检查,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查。1993年6月,“肺心病患者血清脂质过氧化物水的临床研究”获山西医学院研究生毕业论文二等奖。

知识出处

烟台毓璜顶医院志1914——1994

《烟台毓璜顶医院志1914——1994》

本志分沿革、党群组织、行政机构设置、医疗、护理、科研·教学、护士学校、援外·支边·支农·抢险救灾、主要统计资料、人物、职工等11章,着重记述了解放以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烟台毓璜顶医院在深化改革、对外开放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取得的实绩。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