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专业技术发展情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烟台毓璜顶医院志1914——1994》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00340
颗粒名称: 二、专业技术发展情况
分类号: R197.32
页数: 7
页码: 150-156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专业技术发展情况。
关键词: 毓璜顶医院 内科 发展

内容

(一)呼吸内科 50至60年代,对于急性支气管炎、肺炎、肺脓肿、肺结核等疾病基本上能正确诊断和处理。
  1971年,响应周总理的号召,成立了“防治老慢支协作小组”,内科、放射科、检验科各有一名主治医师参加。1972年,呼吸专业开始走向正轨,初步开展了电动呼吸机与同步呼吸机的临床应用。同年,总结了“60例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的疗效观察”,写出论文并出席了华东第一次肺心病专业会议。1973年,在舒劳氏法的基础上,学习内蒙的吹管法,简易测量了血液中二氧化碳分压,用比色法测量PH值,诊断肺心病的并发症——酸碱平衡电解质紊乱。总结提出了“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占肺心病首位”的结论。呼吸内科成为全省肺心病协作小组的主要成员单位。此后,开展了“肺心病中西医结合分型双氧水内给氧疗法”及“X线诊断标准的研究”,出席了1977年全国第二次肺心病专业会议。1977年,全国肺心病协作学术组织分别成立,医院派呼吸专业医师先后参加了“山东肺心病协作组”、“华东肺心病协作组”、“中国中西医研究会”。全国、华东、山东肺心病学术会议先后6次在烟台召开,对烟台市呼吸专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于1983年组建了中国医学会烟台分会第一届呼吸病委员会,开始了专业性学会工作。1979年,开展了“呼吸机治疗肺心病的临床观察”,出席了全国第三次肺心病专业会议。随后,开展了“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对脑的影响”的研究,总结了论文,出席了1981年的全国呼吸衰竭和华东血气分析酸碱平衡电解质紊乱联合会议及1982年的华东第四次肺心病专业会议。1983年,“肺心病十年工作总结论文”,出席了全国第四次肺心病专业会议,受到同行们的高度评价。
  1985年3月,呼吸专业配有KR—Ⅱ型高频通气机,SC—Ⅱ型电动呼吸机。开展了抢救呼吸衰竭及慢阻肺的康复治疗。能做胸膜活检(新型活检针),动脉血气分析,胸腔植管闭式引流及部分气管插管。新开展了经皮肺穿刺。
  1986年底,呼吸组成立。创建了肺功能室,可做通气功能检查,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新进透明肺酸模型,建立了每周一次集体阅胸片的教学制度,参加编写了《内科诊疗常规》。
  1992年1月,呼吸内科成立,李明文任副主任。在原来的业务基础上,新开展了胸腔镜检查,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查。1993年6月,“肺心病患者血清脂质过氧化物水的临床研究”获山西医学院研究生毕业论文二等奖。
  (二)消化内科。
  50至60年代,对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食道炎、胃溃疡合并出血、肝炎、肝硬化、胆系感染和结石及胰腺炎等消化系统疾病基本上能够正确诊断和处理。
  1965年前后,全内科共有60张床位。当时消化疾病约占内科病人的五分之一,设有胃肠疾病的专业医生。1975年,开展了纤维内窥镜对上消化道、结肠疾病的检查工作,提高了对消化道疾病诊断的准确性。1980年,开展了对上消化道出血原因探讨。
  1992年4月,消化内科正式成立,隶属于内科,为二级科室。现有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2名,住院医师3名。对早期胃癌、小肝癌、胰腺癌、结肠癌能够明确诊断;对肝脏、脾、胆囊、肿瘤、脓疡、血管瘤、囊肿能做正确诊断与鉴别诊断;对食道疾病、结肠病变、胃部病变的治疗效果十分明显。同时,配有窥镜下的介入治疗,提高了对消化系统疾病的诊疗水平。
  (三)心血管内科 50年代主要对风湿性心脏病、梅毒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亚急性心内膜炎、肺心病、高血压及心力衰竭的对症处理。自1963年以来,随着心电图技术的应用,扩大了对循环系统疾病的正确认识及处理。对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梗塞、心律失常等疾病在诊断和治疗方面有了很大提高。
  1976年,启用了心电监护仪及示波监护仪。
  1977年以来,开展了起博除颤技术、超声心动图和B超检查技术。
  1980年,开展了声学造影。
  1981年,开展了无创伤性心功能检查及右心导管检查术。
  1983年,应用了遥控心脏监护装置。
  1986年,医院新病房大楼正式启用,心血管内科独成一区,共有病床33张(包括重症抢救病床4张)。医护人员11名,其中医师5名,护士6名。拥有心电图机、心电监护仪、心脏除颤器、心脏电生理测试仪等设备,可进行危重病人抢救工作。如:急性心梗、严重心衰、心源性休克、各种严重心律失常等;还可进行ECG、UCG、心脏功能、心脏电生理、心电监测等多项检查,每月接收住院病人60人左右。
  1987年后,人员、设备及医疗技术均有了增进。医师人数由建科时的5名增加到8名,医师结构由建科时的均为住院医师发展成主治医师占医师人数的63%;护理人数由建科时的6名发展为10名(其中护师3人)。通过不断学习,技术进步,大大提高了抢救治疗心血管病人的能力,抢救成功率逐年增高。
  1991年初,科室开展了心脏永久和临时起搏器的安装工作,填补了医院的一项空白。到目前为止,已成功安装永久起博器10例,临时起博器4例。
  1992年,心内科正式成立,属二级科室。心内科引进日本产成套心电血液动力学监测设备,建立了冠心病监护病房(CCU),可进行心电、呼吸、血压等各项参数的监测。CCU的建立,大大提高了危重病人的诊断正确率,为有效地进行治疗创造了良好条件。科室派专人负责CCU工作,使AMI、严重心律失常等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由于对心肌梗塞患者进行心电监护,使心肌梗塞病人的死亡率大大下降。对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病、肺心病及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力衰竭的重症病人,均能正确诊断和处理。
  医护人员重视科研,每年均有医护人员的论文参加国家、省、市级专业学术会议交流。近年来,科室参加了国家“八五”攻关协作项目“高发地区急性心肌梗塞溶栓疗法”的研究工作。还承担了山东省卫生厅青年科研基金资助项目,即“急性心肌梗塞后二尖瓣返流的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的研究”。“二维超声心动图估测右室收缩压”的研究,于1992年10月通过专家鉴定,认为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填补国内空白。“体外反博后体内核苷酸变化”的研究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目前,心血管内科正在进一步开展药物对血液动力学影响、冠脉造影等方面的工作。
  (四)血液病科 50年代,只能诊断治疗一般血液系统疾病,如缺血性贫血等。60年代,对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出血性疾病有了一般的认识,病人一般转移到上级医院治疗。
  1976年始,由内科主治医师王立分管血液病专业工作,设立了6张血液病床。主要收治本地区各类血液病人,如:急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1977年初,建立了血液病专科门诊。同年,医院派人去上海华山医院进修血液病专业。回院后,系统地开展了对出血、贫血、溶血的各类白血病人及其他造血系统肿瘤的计划治疗(化疗)。此时,检验科建立了细胞室,集中对血液病病人进行血象、骨髓象检查,并开展了组织化学染色、铁粒染色、溶血、出血性疾病及DIC的各项实验,大大提高了血液病的诊治水平。
  1980年至1984年,该科吸收国内先进经验,采用口服康力龙系统治疗再障病人50例,使该病缓解率明显提高,从而提高了烟台市再障治疗水平。同时,在血友病治疗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绩。
  1986年9月,血液病专科病房正式成立,设床位20张。参加了华东地区急性白血病因的调查研究,省再障治疗协作组采用三种药物联合治疗再障和乙双吗啉治疗银屑病致急性白血病调查研究等工作,提供了大量完整的资料。其研究成果发表于《中华血液杂志》。
  1987年,血液病专业组建立了胎肝室。采用胎儿肝细胞悬液输注与药物联合治疗再障,使该病的缓解率大大提高。
  1992年5月,还建立了无菌室。室内设两张具有超高性能滤过装置的层流床,能过滤净化空气,确保急性白血病和其他造血系统肿瘤病人渡过化疗后骨髓抑制所招致的感染等并发症,大大延长了病人的生存期。
  1990年至1992年,该科抢救急性早幼粒白血病并DIC共11例,病人全部缓解。抢救4例急性再障病人,亦全部转危为安。
  该科开展血液病工作十七年来,采用国内先进经验,结合本地区药源情况,组织了独特的化疗方案。对各型急性白血病及其它造血系统肿瘤,如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病人,进行了耐心细致的长期化疗。如:用VMMP方案治疗急淋,用HOAP方案治疗急非淋,其完全缓解率高达96%和62%。急性白血病人的生存期长达三年以上的10人,五年以上的7人,10年以上(达到治愈标准)的3人,并恢复劳动力。其中2例已生儿育女。
  1993年,为进一步提高对疑难血液病的诊断水平,开展了骨髓活检及T细胞亚群的测定工作。
  (五)泌尿内科 50年代对肾炎、肾盂肾炎、膀胱炎、泌尿系结核、结石、肿瘤基本上能正确诊断与处理。60年代,随着各种抗生素、X线泌尿系造影、肾图、肾功能测定等技术的应用及免疫学的兴起和病理学的发展,在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上较前有了很大的提高。
  1986年,组建肾脏内科病房。发展至今床位由最初的9张增至13张,专科医师增至5人,其中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1人,住院医师3人。
  肾脏病房建立后,系统地开展了各种肾脏病的诊断和治疗;各种继发性肾脏病的诊治;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诊治等。同时开展了免疫促进剂疗法、抗凝疗法、肾脏部分替代疗法(结肠透析、腹膜透析、血液透析)等。采用抗凝一溶栓—激素—细胞毒药物四联疗法,治疗各种原发、继发肾病综合症(糖尿病肾病除外),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随访观察治愈率达90%以上。采用大剂量激素冲击加CTX抢救狼疮危象患者均获良效。与放射科配合开展了肾动脉造影,为其做肾动脉狭窄扩张术选择合适病人及处理术后并发症。1992年1月,泌尿内科正式成立。在人工肾的配合下,成功地抢救了一例SLE合并TTP、卵巢囊肿扭转术后23天无尿患者,住院48天康复出院,属国内罕见。
  (六)内分泌科内分泌组成立于1980年,当时无固定床位,病人收在大内科普通病房内。同年开设专科门诊。
  50年代,能初步认识甲亢及糖尿病等简单内分泌系统疾病。随着国内外内分泌系统疾病学的发展,本科在整个内分泌系统疾病的诊断和处理上有了明显的进步。
  1986年10月,成立内分泌科,开设了专科病房,床位13张。
  1991年,开设专家门诊。
  1992年6月,建立内分泌科放免实验室。开展的检查项目有:生长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卵液刺激素、黄体生成素、泌乳素、T3、T4、TSH、TMA、TGA、尿17羟、尿17酮和尿VMA,还能测定睾酮、雌二醇、胰岛素、甲状腺活检、α1和β2微球旦白。
  目前能诊治甲亢、皮质醇增多症、甲亢危象、垂体微腺瘤、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及危象、胰岛细胞瘤、糖尿病、嗜铬细胞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甲旁亢和甲旁减、甲减、各种甲状腺炎、尿崩症、巨人症和肢端肥大症、痛风、血卟啉病等。
  1991年至1992年,承接并完成市科委计划课题“健康老龄人群多种内分泌激素测定”。
  现有工作人员13人,其中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1人,住院医师2人,护师3人,护士6人。
  第二节神经内科一、创建初期基本情况神经内科于1978年有了专业病房。当时属内科系统,没有开设专科门诊,床位10—20张。病房工作由崔国栋医师负责。能诊治神经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及一些疑难杂病,并能把国内外新技术新方法应用于临床。
  二、科室发展 1988年8月,神经内科成立,自设一区,设病床33张,并开设神经内科专

知识出处

烟台毓璜顶医院志1914——1994

《烟台毓璜顶医院志1914——1994》

本志分沿革、党群组织、行政机构设置、医疗、护理、科研·教学、护士学校、援外·支边·支农·抢险救灾、主要统计资料、人物、职工等11章,着重记述了解放以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烟台毓璜顶医院在深化改革、对外开放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取得的实绩。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