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烟台毓璜顶医院志1914——1994》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00339
颗粒名称: 一、组建
分类号: R197.32
页数: 2
页码: 149-150
摘要: 1950年建立内科门诊。从1950年至1959年,内科包括传染病房,1953年,内科初步掌握了胸腔穿刺、腹腔穿刺、骨髓穿刺等内科诊疗技术。收治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肺脓肿、肺结核、慢性胃炎、溃疡病、缺铁性贫血、化脓性扁桃体炎等。同年,设立传染病房,有医生三人,床位20张。主要收治肠道、呼吸道传染病等,每日门诊30人次左右。1959年传染病房扩建为烟台市传染病院并析出。内一病区负责收治循环系统和危重病人;内二病区负责收治呼吸、消化、泌尿系统疾病。心电图的应用,提高了各类心脏病的诊断水平。内科现有各类人员96人。其中正、副主任医师10人,主治医师16人,医师13人,主管护师3人,护师18人,护士24人,护工6人。
关键词: 毓璜顶医院 内科 组建

内容

1950年建立内科门诊。从1950年至1959年,内科包括传染病房,1953年,内科初步掌握了胸腔穿刺、腹腔穿刺、骨髓穿刺等内科诊疗技术。收治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肺脓肿、肺结核、慢性胃炎、溃疡病、缺铁性贫血、化脓性扁桃体炎等。同年,设立传染病房,有医生三人,床位20张。主要收治肠道、呼吸道传染病等,每日门诊30人次左右。1959年传染病房扩建为烟台市传染病院并析出。
  1954年,内科病房独立。有住院医师3人,医士7人,床位40张。1963年,有主治医师3人,住院医师9人,医士8人,床位70张。病房分为内一、内二病区。内一病区负责收治循环系统和危重病人;内二病区负责收治呼吸、消化、泌尿系统疾病。同年建立肠道门诊,有观察床7张,住院医师1人,护士1人。主要收治各种急性胃肠炎等肠道传染病。
  五十年代,杨书田医师发明氧气胃管驱蛔虫,在《中华内科杂志》发表。
  六十年代,医院除了能收治常见病、多发病外,并且对心血管、泌尿系、呼吸系、神经系及少见疑难病症能够正确诊治。心电图的应用,提高了各类心脏病的诊断水平。
  1975年7月,建立纤维内窥镜室。有医师1人,配有胃镜四台(套)、结肠镜二台(套),提高了消化系疑难病症诊治水平。1975年,内科病房床位发展到100张,内一、内二病区各50张。1978年,内科按系统分为七个专业小组,每组各有主治医师1人,住院医师2人。内一病区分循环、呼吸、泌尿、内分泌四个系统专业小组;内二病区分神经、血液、消化系统专业小组。
  内科现有各类人员96人。其中正、副主任医师10人,主治医师16人,医师13人,主管护师3人,护师18人,护士24人,护工6人。

知识出处

烟台毓璜顶医院志1914——1994

《烟台毓璜顶医院志1914——1994》

本志分沿革、党群组织、行政机构设置、医疗、护理、科研·教学、护士学校、援外·支边·支农·抢险救灾、主要统计资料、人物、职工等11章,着重记述了解放以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烟台毓璜顶医院在深化改革、对外开放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取得的实绩。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