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门诊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烟台毓璜顶医院志1914——1994》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00297
颗粒名称: 第四节 门诊部
分类号: R197.32
页数: 2
页码: 123-124
摘要: 本文记述了烟台毓璜顶医院门诊部的职责和历年来门诊重大事记。
关键词: 烟台市 毓璜顶医院 门诊部

内容

门诊部的职责,在院长领导下,负责组织制定门诊部的工作计划,并督促检查实施;负责门诊的医疗、护理、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工作;定期召开门诊系统联系会议;协调科室关系,检查督促医务人员贯彻各项规章制度、医疗护理常规和技术操作规程,严防差错事故的发生;负责接待和处理门诊病员的来信、来访工作;负责组织急诊、危重、疑难病员的抢救和会诊工作。
  1948年10月,烟台第二次解放时,门诊条件简陋,规模很小,仅设内、外两科(内科包括儿科,外科包括妇产科、口腔科、耳鼻喉科、眼科)。日门诊量约20—30人次。
  1957年,建设了1200平方米的二层门诊楼,扩充了X光室、手术室、门诊药房。由徐延亮任门诊部主任。日平均门诊量240人次。
  1967年,门诊部由“医院革命委员会”一元化领导,门诊部成立服务班子,日平均门诊量1400人次。
  1975年,建设了4800平方米的四层门诊楼,门诊部迁入新的门诊楼后,增设了皮肤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1978年,在门诊楼后扩建了药房和药库。
  1981年,在门诊楼前扩建了挂号室、门诊住院处和肠道门诊,形成了目前的格局。现门诊总建筑面积9464平方米。梁敏芝副院长主持门诊部工作,祁培山任副主任。日平均门诊量1400人次。并开始对老干部进行健康查体工作。
  1984年,开始对中级以上职称的知识分子进行健康查体工作,年查体5000人左右。1987年,新建的影像楼落成,原X光室、B超室迁入影像楼。
  1987年7月,为加强急诊工作,成立了急诊科。
  1988年,增设了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并相应的开展了专业门诊。根据卫生部文件精神,医院开设了专家门诊,由副主任医师职称以上人员,每周轮流2个半天应诊。专家门诊的开展,缓解了病人看病难的矛盾,减少了疑难病症的再诊率。
  1991年,门诊量达年54万人次,日均1750人次,年急诊量2.4万人次,日均64人次,年门诊手术12027例,年急诊抢救385人次,抢救成功率达85%,门诊病案合格率达90%以上。
  1992年5月,按“三甲”医院标准,成立了独成一区的急诊科,迁出门诊楼。
  1993年,医院相继开设了简易门诊、门诊服务台、名医门诊、健康咨询门诊、营养门诊和疼痛门诊。
  目前,门诊部主任1人,副主任2人,护士长1人。

知识出处

烟台毓璜顶医院志1914——1994

《烟台毓璜顶医院志1914——1994》

本志分沿革、党群组织、行政机构设置、医疗、护理、科研·教学、护士学校、援外·支边·支农·抢险救灾、主要统计资料、人物、职工等11章,着重记述了解放以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烟台毓璜顶医院在深化改革、对外开放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取得的实绩。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