埠西头乡及所属自然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东省牟平县地名志》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00032
颗粒名称: 埠西头乡及所属自然村
分类号: C912
页数: 7
页码: 171-177
摘要: 本文介绍了牟平县埠西头乡自然村概括。
关键词: 牟平县 埠西头乡 所属自然村

内容

埠西头乡位于牟平县西南部,西与栖霞、海阳交界,南与乳山县相接,北部、东部与观水镇毗邻。面积约106平方公里,人口29,819人,绝大部分为汉族,还有朝鲜、满等民族。全乡30个村民委员会,32个自然村,耕地53,747亩,1983年粮食总产3,626.1万斤,花生总产738.2万斤. 乡机关驻地在埠西头村东。埠西头园地处铁岭西侧而得名。
  乡内地势南高北低,属于山区。主要河流夹河,由南向北,纵贯全乡,流经本乡长15公里。烟(台)乳(山)、牟(平)桃(村)、文(登)祧(村)3条公路在本乡纵横贯通,交通较为方便。1957年、1966年先后修起了两座小(一)型、一座小(二)型水库,总蓄水量达435万方,有效灌溉面积6,300亩。乡内有大量石灰石。
  这个乡以农为主,兼有林、牧、副多种经营。粮食以玉米、地瓜、小麦为主,油料以花生为主。由于生产条件不断改善,粮油产量逐年增加,粮食单产建国初期只有三百多斤,1983年提高到1,082斤。花生1941年解放初期亩产只有一百多斤,1983达到437斤。本乡又是水果区,种植果树已有六十多年的历史,盛产的“小国光”苹果畅销国内外。全乡果园已发展到5,898亩,其中结果园2,800亩,1983年产鲜果974万斤。
  从1965年开始,先后办起了修配厂、石灰厂、砖瓦厂等13个乡办企业,现有职工.520人,1983年总产值为282万元,利润54万元。
  解放前,这里只有27所小学,学生约900多人;现有农中1所,初中5所,小学27所,学生4,619人,其中中学生1.252人.解放前本乡只有3家私人开设的小药铺。现有医院1所,医护人员24名,床位15个,农村医疗室30个,有卫生员60人。
  现埠西头乡的30个村,日伪时期绝大部分属六区管辖。其中,前垂柳、后垂柳为六区二海乡;留格庄、下垛玉夼、上垛玉夼、杨家沟、矫家长治、前姜家长治、后姜家长治、辽上、金庄(下漕)、曲家长治、崮山前(刘家长治)、埠西头为埠西乡;生金泊、榆林、郁都、东留疃、西留瞳为留疃镇;南果子、北果子、东果子、上杨家、下杨家、鞠家庄、段家、埠后、郝家埠为山河乡;崖地为观阳乡;郝格庄为栖霞富园乡。当时总面积约一百平方公里,总人口约18,700人。
  1941年3月20日解放,建立了民主政权,为牟平五区,埠后、郝家埠划为观阳乡;二海乡划归牟海县。1943春天,在党组织的领导下,进行了减租减息.1943年l1月郝格庄由栖霞富园乡划归埠西乡,1944年5月,二海乡的前垂柳、后垂柳亦划归埠西乡。
  1944年5月底,五区改为崮山区,现辽上、金庄(下漕)、生金泊、榆林、郁都、东留疃、西留疃、郝格庄、埠西头、埠后、郝家埠、崖地、崮山前(刘家长治)、后姜.家长治、曲家长治、矫家长治、段家、鞠家庄、上杨家、下杨家、东果子、南果子、北果子、前姜家长治、后垂柳、前垂柳、留格庄、上垛玉夼、下垛玉夼杨家沟均属崮山区.辖。同年11月,崮山区划为牙前县。当时的总面积约110平方公里,人口约19,500人. 1950年1月,牙前县撤销,崮山区又划归牟平县.并改为牟平第五区. 1950年7月,区下设乡:前垂柳、后垂柳、下垛玉夼、留格庄为垂柳乡;辽上、金庄(下漕)、杨家沟、生金泊为生金泊乡;榆林、上垛玉夼,郁都为郁都乡;东留疃、西留疃为留疃乡;埠后、崖地为石疃乡;郝家埠、埠西头,郝格庄为郝家埠乡;段家、鞠家庄、曲家长治、后姜家长治、崮山前(刘家长治)为长治乡;上杨家、下杨家、南果子、北果子、东果子、前姜家长治、矫家长治为果子乡。
  1955年全区初级社普及。1956年皆转为高级社。
  1956年撤区并乡.全区合并为两个大乡,即垛玉夼乡、埠西头乡。1957年11月,将五区的两个乡并为一个大乡,即牟平县埠西头乡。
  1958年3月,埠西头乡和观水乡及清泉埠乡部分村庄合并成观水乡。当年5月又分开.1958年8月成立了埠西头人民公社. 1958年底,牟平县划归烟台市,埠西头公社归烟台市管辖.1959年冬,牟平复县,埠西头公社仍属牟平县管辖。1984年3月20日政区改革,改埠西头公社为埠西头乡,辖区范围同以往。11月改大队为村民委员会。
  埠西头Bǔxītóu 位于铁山岭西山脚下,清阳河东岸,埠西头乡、埠西头村委会驻地。地处丘陵,人口1,027人,耕地1,686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并产水果. 据传明正德年间建村,因村东紧靠一山丘高地,得名埠西头。
  崖地Yádì 位于清阳河上游西侧,与栖霞县交界处,崖地村委会驻地。地处丘陵,人口1,841人,耕地3,421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并产水果。
  据传明正德年间建村,因靠清阳河西岸一陡崖而得名崖地。
  郝家埠Hǎojiābǔ 位于崮山北,清阳河西岸,郝家埠村委会驻地。地处丘陵,人口514人,耕地835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并产水果。
  据传因村址西靠小山,东临清阳河,原名河夹埠。1956年合作化时期乡政府下达通知误写作“郝家埠”,后即演变为郝家埠。
  埠后Bǔhòu 位于崮山东北脚下,西靠清阳河,埠后村委会驻地。地处丘陵,人口1,536人,耕地2,851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并产水果。
  据传明正德年间建村,村东南有一石硼崮,得名崮后,后演变为埠后。
  郝格庄Hǎogézhuāng 位于埠西头乡驻地西北2公里处,清阳河西,郝格庄村委会驻地。地处丘陵,人口2,001人,耕地3,794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并产水果. 据传明末,郝东山由云南迁此定居建村,命名郝格庄。
  崮山前Gǔshāndián 位于崮山前怀东侧,牟(平)王(格庄)桃(村)公路北,崮山前村委会驻地。一地处丘陵,人口367人,耕地618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并产水果。
  据传清初,孙姓由现乳山县马石店乡沟东迁此建村,地处崮山东南侧,取名崮山前。后刘姓任村长,更名刘家长治。当地群众亦称崮山前长治。1980年7月地名普查中,因与县内大队重名,故恢复原名崮山前,1980年8月1日启用。
  后姜家长治Hòujiāngjiāchángzhì 位于埠西头乡驻地东北2.5公里处,牟(平)桃(村)公路北,后姜家长治村委会驻地。地处丘陵,人口635人,耕地1,250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并产水果。
  据传明末,姜姓由现乳山县峒岭万户、姜家、小碾等村迁此定居,地处山后坡,得名后姜家。清同治年间为防反乱,周围村庄联保,此村在联保之内,故将原村名加“长治”二字,村名为后姜家长治。
  于家长治Yújiāchángzhì 位于埠西头乡驻地东北2.5公里处,牟(平)祧(村)公路南。人口165人,属后姜家长治村委会管辖。
  据传明末于姓由现乳山县司马庄迁至后姜家居住,后两姓不睦,于姓又迁至河南建村,命名为于家长治。
  曲家长治Qǔjiāchángzhì 位于埠西头乡驻地东北3公里处,牟(平)桃(村)公路横穿过村中,曲家村委会驻地。地处丘陵,人口1.255人,耕地2,404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并产水果。
  据传明末曲姓在此建村,命名曲家,清同治年间为防反乱,周围几村联保,村遂更名曲家长治。
  西留疃Xīliútuǎn 位于埠西头乡驻地西,窑山坡东,与海阳县交界处,西留疃村委会驻地。地处丘陵,人口2,060人,耕地3,749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并产水据传,明景泰年间建村,村北有柳树林,建村前村东有柳疃,此村居西,取名为西留疃,“留”由“柳”演变之。
  东留疃Dōngliútuǎn 位于佛爷顶西南,东留疃河南,东留疃村委会驻地。地处丘陵,人口l,500人,耕地2,752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并产水果。
  明初建村,原村北有柳树林,村名取柳疃,后村西又建一村名日西柳疃,此村居东,遂更名为东留疃。“留”由“柳”演变之。
  矫家长治Jiáojiāchángzhì 位于笔架山北0.5公里处,矫家河桥东,矫家村委会驻地。地处半丘半泊,人口940人,耕地1,524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并产水果。
  据传明永乐年间矫姓在此建村,命名矫家。清同治年间为防反乱,周围8村联保,在原村名加“长治”二字,村更名矫家长治。
  前姜家长治Qiánjiāngjiāchángzhì 位于埠西头乡驻地东南2公里处,砚台山西北0.5公里处,前姜家村委会驻地。地处丘陵,人口750人,耕地1,424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并产水果。
  据传明末姜姓由辽上迁此建村,地处山前坡,命名前姜家。清同治年间属联保村,原村名加“长治”二字,为前姜家长治。
  郁都Yūdū 位于桃花岭西麓,阜埠山东0.5公里处,郁都村委会驻地。地处丘陵,人口1,410人,耕地2,537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并产水果。
  据传明初,肖姓由云南迁至文默山,几年后又迁至现村址,仍以文默山含义,命名郁都。
  下垛玉夼XiàduòyùIkuǎng 位于埠西头乡驻地南2公里处,桃(村)乳(山)公路西,下垛玉夼村委会驻地.地处丘陵,人口760人,耕地1,462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并产水果。
  据传清乾隆十七年建村,因地处垛玉夼村下方,而取名下垛玉夼。
  南果子Nánguǒzi 位于埠西头乡驻地东南3公里处,庙儿塂东北1公里处,南果子村委会驻地。地处山丘,人口371,耕地684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并产水果。
  据传清初,姜姓由海阳山前迁此建村,地处东果子村西南,命名南果子。
  北果子Běiguǒzi 位于埠西头乡驻地东南4公里处,庙儿塂东,北果子村委会驻地。地处山丘,人口237人,耕地586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并产水果。
  据传清初李姓由西留疃迁此建村,处东果子村北,命名北果子。
  东果子Dōngguǒzi 位于埠西头乡驻地东南4公里处,大脚顶山北1.5公里处,东果子村委会驻地.地处山丘,人口169人,耕地393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并产水果。
  据传明永乐年间建村,当时此地多野果树,地处河东岸,命名东果子。
  下杨家Xiàyángjiā 位于捍家顶南麓,下杨家水库西,下杨家村委会驻地。地处山丘,人口982人,耕地1,784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花生、地瓜,并产水果。
  据传明末杨姓在此建村,园地势低,命名为下杨家。
  北榆林Běiyǔlín 位于桃花顶西南麓,龙王庙东北,榆林村委会驻地。地处丘陵,人口130人,耕地718亩,包括南榆林.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并产水果。
  据传明朝时建村,村南有榆林村,此村居北,取名为北榆林.1959年秋与南榆林联合成立榆林大队。
  南榆林Nányúlín 位于桃花顶西南,龙王庙东北,人口190人。属榆林村委会管辖, 公元1400年建村,村北多榆树,取名为榆林,后村北又建一村,名为北榆林,此村居南,遂更名南榆林.1959年秋与北榆林联合成立榆林大队。
  生金泊Shēngjīnpō 位于秃角岭东1公里处,直顶山北1公里处,生金泊村委会驻地。地处半丘半泊人口873人,耕地1.843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并产水果。
  据传清朝时建村.村址周围为平泊地,曾在此淘过金,得名生金泊。
  上垛玉夼Shàngduòyùkuǎng 位于垛顶南,玉成山西北,上垛玉夼村委会驻地。地处山丘,人口1.279人,耕地2,624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并产水果, 据传明景泰年间建村,地处垛顶、玉成两山之间,村名取二山名之首字为垛王夼,后干下方又建一自然村,取名下垛玉夼.此村遂更名为上垛玉夼。
  杨家沟Yángjiāgōu 位于玉成山西南脚下,神顶北麓,杨家沟村委会驻地.地处山丘,人口560人,耕地1,146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并产水果。
  据传明正德年间,祥姓来此建树,命名祥家庄,公元1600年祥姓断后,李姓从埠后迁此,因地处山沟,沟形似羊角状,沟内多杨树,故更名为羊角沟,后演变为杨家沟。
  留格庄Liúgézhuāng 位于锚山顶西1公里处,玉成山东北麓,留格庄村委会驻地。地处山丘,人1,967人。耕地1,689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并产水果。
  明末,沙姓先迁来居住,不久肖姓由云南迁此建村,后又迁走_一部分村民,留下一部分村民取名为留格庄。
  后垂柳Hòuchuíliǔ 位于锚山顶南l公里处,桃(村)乳(山)公路东侧,后垂柳村委会驻地。地处山丘,人口566人,耕地1,079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并产水果。
  据传明朝时建村,村前多垂柳,得名后垂柳。
  前垂柳Qiánchuíliǔ 位于鹰嘴石西北1公里处,桃(村)乳(山)公路东侧,前垂柳村委会驻地。地处山丘,人口1,360人,耕地2,832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并产水果。
  据传明初建村,村后多垂柳,得名前垂柳。
  金庄Jīnzhuāng 位于埠西头乡驻地西南,直顶山东北麓,金庄村委会驻地。地处丘陵,人口822人,耕地1,573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并产水果。
  据传明朝时姜姓由现乳山县峒岭迁此建村,村址低洼,命名下漕。1980年7月地名普查中,嫌字读音不好,以临生金泊村,更名金庄。1980年8月1日启用。
  辽上Liáoshàng 位于鹞子顶东,神顶西,辽上水库北l公里处,辽上村委会驻地。地处山丘,人口1,880人,耕地3,011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并产水果。
  据传,二百年前,原名为佐家疃,后约于一百年前,反“徐州贼”时,官兵行至金庄(下漕)见两红脸大汉,认为是关公显圣,未敢到此村,因此得名“撂”,后演变为辽上。
  段家Duànjiā 位于倒顶西北2公里处,牟(平)桃(村)公路南,段家村委会驻地。地处山丘,人口845人,耕地1,475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并产水果。
  据传明末,段姓由现观水镇中村迁此建村,命名段家。
  鞠家庄Jūjiāzhuāng 位于埠西头乡驻地东北7公里处,牟(平)桃(村)公路北,鞠家庄村委会驻地.地处山丘,人口537人,耕地979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并产水果. 据传明初,鞠姓由云南孟子县杨柳村迁至崖地居住,明末又迁此建村,命名鞠家庄。
  上杨家Shàngyángjiā 位于下杨家水库东,玉泉寺林场西,上杨家村委会驻地。地处山丘,人口573人,耕地874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并产水果. 据传公元1600年,杨姓迁此建村,所处地势较高,取名为上杨家。

知识出处

山东省牟平县地名志

《山东省牟平县地名志》

《牟平县地名志》是专门介绍牟平县有关地名情况的资料书,志里记载着牟平县的现行行政区划、居名点,部分起地名作用的台、站、港、场、人工建筑物、名胜古迹、 纪念地、重要的自然地理实体等地名的概况、名称来历、含义、沿革,以及部分重要地名的简略考释。为使本志通俗易懂,形象直观,采用了语体文记述体,并附地图29幅、 照片43帧,供查阅使用。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