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店乡及所属自然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东省牟平县地名志》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00029
颗粒名称: 玉林店乡及所属自然村
分类号: C912
页数: 10
页码: 139-148
摘要: 本文介绍了牟平县玉林店乡自然村概括。
关键词: 牟平县 玉林店乡 所属自然村

内容

玉林店乡位于牟平东南,昆嵛山西麓,距县城14公里。北与宁海镇,大窑乡相邻,东与龙泉、莒格庄乡接壤.南与水道镇、西与高陵镇交界.面积129平方公里。人口25,256人,多属汉族,全乡43个村民委员会,辖54个自然村,有耕地41,744亩。1983年粮食总产2,729.7万斤,花生总产943.1万斤。乡驻地在玉林店村北,据传,宋代俞、林二姓在此开了一店,得名俞林店。后演变为玉林店. 全乡地势东西高,中间低。四周山岭环抱,沁水河从乡中部贯穿南北.境内多山,最高的苍山,主峰海拔685米。主要河流沁水河,发源于昆嵛山西端,支流由东向西,主流由南向北,注入黄海。流经本乡长15.3公里。1970年以来,全乡人民于沁水河上游,先后修建了东风、店子两个小(一)型水库,蓄水量410万方,为发展农业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乡内有山林5.4万亩。多集中于苍山、五爪山、岿山。全乡以农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玉米、小麦、地瓜。建社初期,粮食亩产仅有170斤左右,1983年亩产则达到1,166斤。花生1983年单产459斤。全乡有4,722亩果园,以苹果为主,总产532万斤。林业、畜牧业,副业等多种经营收入.1983年达432万元。
  乡办企业逐年发展,门类增多.目前有修配厂、砖瓦厂、石料厂、建筑队、拖拉机站、服装加工厂等,1983年总产值达181.1万元. 文教卫生事业,解放后亦有较大发展。解放前乡内有高,初小学31处,在校学生千人左右;现有小学46处,初中6处,在校学生3,329人,教师280人。解放前本地只有几个私人开办的小药铺;现有乡医院一处,医务人员32人,床位25个,43个村委会都实行了合作医疗,有卫生员50人。
  乡境内尚存的古迹有龙王庙,建于明朝,重修于清朝光绪六年。庙舍基本完好,庙内神塑早已毁坏,现为殿后林场六林区占用。龙王庙南有牟平十景之一九龙池。9池相连,泉水长流不息,清沏见底,春、秋细流涓涓,夏日泉水奔涌,享有“龙池喷雪”之誉。九龙池两侧悬崖陡峭,周围山路盘绕,是游览的胜地. 1944年前日伪时期,现乡范畴均属伪政府第五区管辖,区下设乡。当时的尺坎、北台、九龙夼、对阵圈.上口、东桑杭埠、西桑杭埠、东直格庄、西直格庄、山上里、徐家疃、贺家屯属尺坎镇;北红石头、南红石头、杨家庄、打磨子、店子、南藏家庄、北藏家庄、共和庄、沙子、占昌口、头日庵、后庄,曹格庄、丁家庄属修明乡;孙格庄,瓦山、张家口(张家庄)、葛家庄,大屯圈、小屯圈、金屏夼、桃园、单耳山、军石(将军石)、东李格庄、西李格庄、西柳庄、王家庵、埠后属龙池乡;十六里头、小宅、大宅,茶棚,石沟、磨王格庄、山后、玉林店属莲石乡,总面积约有139平方公里,人口约13,800人。
  1941年1月牟平县人民政府成立,现乡境内村庄属八区管辖。
  194,1年7月全境解放,八区改为昆西区,1950年昆西区改为牟平县第八区,下设瓦山,石沟、屯圈、玉林店.尺坎.对阵圈.红石.直格庄8个乡。
  1951年结束土改,划定成分,当年镇压了反革命。1955年45个村试办了68初级农业合作社。1956年转为26个高级社。
  1957年撤销了区政府,并8个小乡为石沟,尺坎两个大乡。
  1958年9月,成立了玉林店人民公社,下设张家庄、玉林店、尺坎、红石头、石沟五个管理区.1960年撤销了管理区,石沟管理区改为石沟大队.其余36个大自然村各自成立大队.为了便于领导,1963年秋县将东直格庄、西直格庄、山上里3个大队划归水道公社.全乡这时辖34个大队,总面积129平方公里,人口约17,8OO人。
  1979年石沟大队所属自然村东李格庄、西李格庄、金屏夼、孙格庄、小宅、十六里头、埠后村(埠后).小屯圈从石沟大队析出,各自成立大队,全社辖42个大队.人口24,606人。
  1980年12月,茶棚又从石沟大队析出自成大队,此后,全社辖43个生产大队1084年3月20日.政区改革中,改玉林店公社为玉林店乡。11月改大队为村民委员会。
  玉林店Yùlíndiàn 位于玉林店乡驻地南,牟(平)水(道)公路西侧,沁水河东岸,玉林店村委会驻地。地处丘陵,人口992人,耕地1.123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并产水果. 据传,宋时俞、林二姓由江苏泰州迁此,合伙开一客店,得名俞林店,后演变为玉林店。
  十六里头shíliùlǐtóu 位于玉林店乡驻地北,牟(平)水(道)公路东侧,沁水河西岸,十六里头村委会驻地。地处半丘半泊,人口572人,耕地1,141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并产水果。
  据传刘姓明末来此建村,原为转山头、南十六里头、北十六里头,后三村合一,因距县城16华里,而得名十六里头. 小宅Xiǎtozhái 位于玉林店乡驻地北,牟(平)水(道)公路东侧,沁水河西岸,小宅村委会驻地.地处丘陵,人口803人,耕地1,142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并产水果。
  据传清初张姓来此建村,有一地主,为炫耀自己,贬低长工,把自己住处称为大宅,把长工居住地方称为小宅。这里居住的是长工,故得名。
  大宅Dàzhái 位于玉林店乡驻地北,牟(平)水(道)公路东侧,沁水河西岸,小宅村北,属小宅村委会管辖,人口12人。
  据传明末建村,原住一户地主,为炫耀自己,将其驻地命名大宅。
  茶棚Chápéng 位于玉林店乡驻地北,牟(平)水(道)公路东侧,沁水河两岸,茶棚村委会驻地。地处丘陵,人口117人,耕地159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
  据传清初孔姓来此建村,昔日此处有一庙宇,名日福巽庵,庙内道人在庙旁烧水,供行人解渴,以山竹子叶代茶叶,因得名茶棚。
  埠后村Bùhòucūn 位于玉林店乡驻地北,沁水河东岸,埠后村村委会驻地。地处丘陵,人口635人,耕地1,098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并产水果。
  据传明末周姓来此建村,村前有一高地.得名埠后。1980年7片地名普查中,因与县内大队重名,恢复曾用名埠后村,1980年8月1日启用。
  小屯圈Xiǎotúnquān 位于玉林店乡驻地东北,沁水河一支流东岸,小电圈村委会驻地。地处山丘,人口760人,耕地1,137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并产水果。
  据传明末建村,对址山岭环抱,呈半园圈,建村前村南有屯圈村,故此村命名小屯圈。
  大屯圈Dàotúnquān 位于玉林店乡驻地东北,李(格庄)俚(岛)公路北,人电圈村委会驻地。地处山丘,人口711人,耕地1,851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并产水果。
  据传元末孔姓迁此居住,村周围山岭环抱,远看为一大半同圈,得名屯圈,后村北又建一村,名曰小屯圈,此村遂更名大屯圈。
  北夼Běikuǎng 位于玉林店乡驻地东北,李(格庄)俚(岛)公路北,属大屯圈村委会管辖,人口31人。
  清初建村,地处大电圈北一夼内,得名北夼。
  东庄Dōngzhuāng 位于与玉林店乡驻地东北,李(格庄)俚(岛)公路北,属大屯圈村委会管辖,人口225人。
  据传清初建村,地处大电圈河东岸,得名东庄。
  于家河Yújiāhé 位于玉林店乡驻地东北,李(格庄)俚(岛)公路北,属大屯圈村委会管辖。人口128人。
  据传清末于姓迁此居住,村前有河,得名于家河。
  石沟shígōu 位于玉林店乡驻地北,沁水河西侧,牟(平)水(道)公路南北穿村而过,石沟村委会驻地。地处丘陵,人口827人,耕地1,399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并产水果。
  据传明初俞姓来此建村,村南河沟内多石块,得名石沟。
  孙格庄Sūngézhuāng 位于玉林店乡驻地东北,沁水河东岸,孙格庄村委会驻地。地处丘陵,人口797人,耕地1,158亩。以农为上,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并产水果。
  据传清代孙姓由牟平城迁此定居,因地处埠后村南,得名埠前.后更名孙格庄。
  军石Jūnshí 位于玉林店乡驻地东北,官帽顶东,军石村委会驻地。地处山丘,人口190人,耕地224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
  原村名将军石,村附近有两块巨石,相传为抗清的农民领袖常和尚,张振纲两将军比武时搬动的,故得名。1970年因修水库搬迁,新建村命名红旗庄.1980年7月地名普查时,因带有政治色彩,更名军石,1980年8月1日启用。
  王家庵Wāngjiāān 位于玉林店乡驻地东北,李(格庄)俚(岛)公路北.王家庵村委会驻地。地处山丘,人口166人,耕地323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并产水果。
  据传清朝.王姓迁此给地主看庵,得名王家庵。
  西柳庄Xīliǔzhuāng 位于玉林店乡驻地东北,风凰顶西北,西柳庄村委会驻地,地处山丘,人口1541人,耕地848由.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并产水果。村南l公里处的苍山西麓有名胜九龙池。
  据传明洪武年问宫姓由江苏泰州迁此居住,地处于家庄村西,住户门前多栽柳树,得名西柳庄。根据所处地形特点,当地群众亦称扁担峪。
  单耳山Dāněrshān 位于玉林店乡驻地东北,单耳山西,李(格庄)俚(岛)公路北,单耳山村委会驻地。地处山丘,人口453人,耕地676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并产水果。
  据传清初建村,以附近单耳山而得名. 桃园Táoyuáng 位于玉林店乡驻地东北,李(格庄)俚(岛)公路南测,西口子西,桃园村委会驻地。地处山丘,人口199人,耕地293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并产水果。
  据传清初建村,占山户庭园内栽数株桃树,春暖花开时节,桃花鲜艳夺目,行人至此皆呼桃园,而得名. 磨王格庄Mòwánggézhuāng 位于玉林店乡驻地北,牟(平)水(道)公路西侧,沁水河西北岸,磨王格庄村委会驻地.地处山丘,人口1,077人,耕地1,174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并产水果。
  据传明朝时王姓建村,出产石磨,得名磨王格庄,后简称王格庄.1980年7月地名普查中,因与县内大队重名,恢复曾用名磨王格庄,1980年8月l日启用。
  王家庵Wángjiāān 位于玉林店乡驻地西北,鹰嘴石南,属磨王格庄村委会管辖,人口13人。
  据传清初由现武宁乡堠子夼迁来一住户给五里头王姓地主看庵,得名王家庵。
  西李格庄Xīlǐgézhuāng 位于玉林店乡驻地东北,李(格庄)俚(岛)公路北侧,沁水河东侧,西李格庄村委会驻地。地处山丘,人口463人,耕地461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并产水果. 据传明初,李姓由解甲庄迁此居住,地处河西岸,得名西李格庄。
  东李格庄Dōnglǐgézhuāng 位于玉林店乡驻地东北,李(格庄)俚(岛)公路北侧,沁水河东岸,东李格庄村委会驻地,地处山丘,人口580人.耕地887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并产水果。
  据传明初,李姓由解甲庄迁此居住,地处河东岸,得名东李格庄。
  金屏夼Jīpíngkuǎng 位于玉林店乡驻地东北,李(格庄)俚(岛)公路南,鹞子顶北,金屏夼村委会驻地。地处山丘,人口274人,耕地369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并产水果。
  据传明初,贺姓由江苏丹徒县迁此居住,村东南夼内有一巨石,夜晚闪闪发光,得幺金屏夼.因贺姓来建村时.其祖先叫贺兰坡,故当地群众亦称此村为贺兰坡。
  瓦山Wǎshān 位于玉林店乡驻地东北,李(格庄)俚(岛)公路南,瓦山村委会驻地。地处山丘,人口498人,耕地918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并产水果。
  据传清初建村,村前有一石硼,年久被雨水冲刷出条条小沟,很似瓦片,村得名瓦山, 官帽顶Guānmàodǐng 位于玉林店乡驻地东北,李(格庄)俚(岛)公路南侧,瓦山村西北,属瓦山、孙格庄两个村委会管辖,人口11人。
  据传清朝时有人在此居住,村西北处有一石硼似古时官帽上的珠子,得名官帽顶。
  黄口Huángkǒu 位于玉林店乡驻地东北,瓦山村西,属瓦山村委会管辖,人口18人。
  据传清时有人在此居住,村南一山名日黄口而得名。又因位于瓦山村西,当地群众亦称西庵。
  张家口Zhāngjiākǒu 位于玉林店乡驻地东,龙王庙西,李(格庄)俚(岛)公路南,张家口村委会驻地。地处山丘,人口415人,耕地626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并产水果。
  据传清末张姓迁此居住,得名张家庄。1980年7月地名普查中,因与县内大队重名,以村北有一山口,更名张家口,1980年8月1日启用。
  葛家庄Géjiāzhuāng 位于玉林店乡驻地东,凤凰顶西侧,葛家庄村委会驻地。地处山丘,人口330人,耕地486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并产水果。
  据传明朝时葛姓迁此建村,得名葛家庄。
  九龙夼Jiǔ1óngkuǎng 位于玉林店乡驻地西南1.5公里处,沁水河西岸,蝠石顶东南,九龙夼村委会驻地.地处山丘,人口532人,耕地1,036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并产水果。
  明末建村,相传村西土丘上有一水井,曾有9女相继投井,得名九女夼,后又传说九女乃为九龙化身,故村名亦演变为九龙夼。
  山后Shānhòu 位于玉林店乡驻地东侧,牟(平)水(道)公路东,方石顶西,山后村委会驻地。地处丘陵,人口750人,耕地840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并产水果。
  据传明末建村,村南山有文峰塔,村位于塔后,得名文峰山后,后简称山后。
  常家庵Chángjiāān 位于玉林店乡驻地西南,鹰嘴石南,山后村西南,属山后村委会管辖。人口12人。
  据传清朝时有人在此给牟平城内地主常大兴看庵,得名常家庵。
  北藏家庄Běizàngjiāzhuāng 位于玉林店乡驻地东,灯台崮西北,北藏家庄村委会驻地。地处山丘,人口146人,耕地276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并产水果。
  据传清初,李姓因作恶自牟平城内迁至此地藏身,建村后命名藏家庄。后村南又建一村,名曰南藏家庄,此村居北,遂更名北藏家庄. 对阵圈Duìzènquān 位于玉林店乡驻地南,牟(平)水(道)公路西,玉皇庙东南,对阵圈村委会驻地。地处丘陵,人口725人,耕地1,241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并产水果. 据传清朝时建村,相传清兵曾与常和尚、张振纲率领下的农民起义军在此对阵打仗,村又处在半园圈的山形环抱中,故得名对阵圈. 曹格庄Cá0gézhuāng 位于玉林店乡驻地南,牟(平)水(道)公路东,五爪山西,曹格庄村委会驻地。地处丘陵,人口744人,耕地1,287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并产水果. 据传明初,曹姓迁此居住,得名曹格庄. 后庄Hòuzhuāng 位于玉林店乡驻地南,牟(平)水(道)公路东侧,后庄村委会驻地。地处丘陵,人口330人,耕地627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并产水果。
  据传清朝时建村,地处前杨家庄之后,得名后杨家庄,后简称后庄。
  丁家庄Dīngjiātzhuāng 位于玉林店乡驻地东南,牟(平)水(道)公路东,后庄东,属后庄村委会管辖。人口60人。
  据传明末,丁姓由莱阳湍湾迁此定居,得名丁家庄。
  南藏家庄Nánzàngjiāzhuāng 位于玉林店乡驻地东南,灯台崮西,南藏家庄村委会驻地。地处山丘,人口86人,耕地250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并产水果. 据传清朝中期建村,村处北藏家庄村南,得名南藏家庄。
  李家庵Lǐjiāān 位于玉林店乡驻地东南,大王顶东北,属南藏家庄村委会管辖,人口64人。
  清时,李姓由李家沟头迁此给地主看庵,得名李家庵。
  贺家屯Huò]jiātún 位于玉林店乡驻地西南,沁水河西,双顶子东,贺家屯村委会驻地。地处丘陵,人口501人,耕地893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并产水果。
  据传清初贺姓由江苏丹徒县迁此居住,给地主看庵,得名贺家屯. 上口shàngkǒu 位于玉林店乡驻地西南5公里处,沁水河西,双顶子东,上口村委会驻地.地处丘陵,人口1,013人,耕地2,008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并产水果. 据传明朝时,于姓由现高陵镇磨山迁此定居,村前有条文登通烟台的山路,西山岭上有一口子,得名上口. 尺坎Chǐkǎn 位于玉林店乡驻地南,牟(平)水(道)公路东侧,尺坎村委会驻地。地处半丘半泊,人口950人,耕地1,645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并产水果。
  1944年农历七月七日,日伪军500余人,在此被我军伏击,激战3小时许,日伪伤亡甚多,狼狈逃窜.此次战斗,大大地鼓舞了牟平军民斗志. 据传明末夏姓来此建村,处涝洼地,地平面下一尺即有水,得名尺坎, 北台Běitái 位于玉林店乡驻地南,沁水河东侧,牟(平)水(道)公路,牟(平)张(皮)公路交叉处,属尺坎村委会管辖,人口34人。
  据传明末唐姓来此建村,地处尺坎河北岸一高土台上,得名北台。
  前杨家庄Qiányángjiāzhuāng 位于玉林店乡驻地东南,照岛山东北,牟(平)张(皮)公路北侧,前杨家庄村委会驻地.地处丘陵,人口471人,耕地1,136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并产水果。
  据传明朝,杨姓由上杨家迁此居住,地处山岭前,得名前杨家庄。
  头日庵Tóurìān 位于玉林店乡驻地东南,五爪山西南,大王顶西,头日庵村委会驻地.地处山丘,人口268人,耕地597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并水产果。
  据传清朝时建村,村后原有一庙宇,庙内有道土、和尚、尼姑、庙名为头一庵,村以庙命名为头一庵,后演变为头门庵。
  打磨子Dǎmòzǐ 他于玉林店乡驻地东南,青石口顶西北,打磨子村委会驻地,地处丘陵,人口557人.耕地1,103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并产水果。
  据传清朝时于姓来此建村,村东、西山各有一巨磨,占山户声称是他打的,村因此得名打磨子。
  占昌口Zhànchāngkǒu 位于玉林店乡驻地东南,牛心石山西,占昌口村委会驻地。地处丘陵,人口911人,耕地1,745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并产水果。
  宋朝时王姓来此建村,由江南先迁至莱州又迁此定居,清初常和尚、张振纲两将军率起义军与清兵苦战于此,终于打遐了清兵,保住了昆嵛山,村北有一山口,村得名战场口,后嫌含义不好,更名占昌口。
  店子Diànzǐ 位于玉林店乡驻地东南,牛心石西,店子村委会驻地。地处山丘,人口334人,耕地556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并产水果. 据传明来张姓来此建村,此地原有一客店,村得名店子西桑杭埠Xīsānghángbù 位于玉林店乡驻地南,沁水河西侧,团团顶东北,西桑杭埠村委会驻地.地处丘陵,人口746人,耕地1,426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主米、地瓜、花生,并产水果。
  据传清朝时建村,村前岭上有桑树,村后有一高地,处沁水河西岸,得名西桑杭埠。
  徐家疃Xújiātuǎn 位于玉林店乡驻地南,沁水河上游西侧,团团顶东,徐家疃村委会驻地.地处丘陵,人口350人,耕地702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并产水果。
  据传明朝徐姓迁此居住,得名徐家疃, 东桑杭埠Dōngsānghángbù 位于玉林店乡驻地南,牟(平)水(道)公路东侧,沁水河上游东侧,东桑杭埠村委会驻地.地处丘陵,人口730人,耕地1,733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并产水果.附近南山有硫化铁矿,乡已在开采. 据传明初建村,昔日村前山岭上多桑树,村后有一高地,又处沁水河东岸,得名东桑杭埠. 南红石头Nánhóngshítóu 位于玉林店乡驻地南,照岛山东,南红石头村委会驻地。地处丘陵,人口863人,耕地1,383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并产水果. 据传明初建村,地处红石山下,居河南岸,得名南红石头。
  北红石头Béihóngshítóu 位于玉林店乡驻地东南,牟(平)张(皮)公路东,北红石头村委会驻地。地处丘陵,人口946人,耕地1,687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并产水果. 据传明初建村,地处红石山下,居河北岸.得名北红石头。
  沙子Shāzǐ 位于玉林店乡驻地东南,牟(平)张(皮)公路东,沙子村委会驻地。地处丘陵,人口306人,耕地611亩。以农为主,生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并产水果. 据传明朝时沙姓迁此定居,得名沙子. 共和庄Gònghézhuāng 位于玉林店乡驻地南,西绺媾东南,共和庄村委会驻地。地处丘陵,人口534人,耕地l,175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并产水果。
  据传清朝时建村,占山户邵姓定居后命名邵家庄;后孔姓由孔家瞳迁此居住,命名孔家疃;阎姓又从现水道镇阎家庄迁来落户,命名阎家庄.3村常有纠纷,于1938年3村合并为一村,命名共和庄。

知识出处

山东省牟平县地名志

《山东省牟平县地名志》

《牟平县地名志》是专门介绍牟平县有关地名情况的资料书,志里记载着牟平县的现行行政区划、居名点,部分起地名作用的台、站、港、场、人工建筑物、名胜古迹、 纪念地、重要的自然地理实体等地名的概况、名称来历、含义、沿革,以及部分重要地名的简略考释。为使本志通俗易懂,形象直观,采用了语体文记述体,并附地图29幅、 照片43帧,供查阅使用。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