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陵镇及所属自然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东省牟平县地名志》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00028
颗粒名称: 高陵镇及所属自然村
分类号: C912
页数: 12
页码: 127-138
摘要: 本文介绍了牟平县高陵镇自然村概括。
关键词: 牟平县 高陵镇 所属自然村

内容

高陵镇地处牟平县中部偏南,北接武宁乡,东靠鹰嘴石山.与玉林店乡为邻,东南与水道镇交界,南与刘家夼乡毗邻,西南同王格庄乡、院格庄乡接壤,西与解甲庄镇相接。全镇总面积144平方公里。
  全镇56个村民委员会,59个自然村.48,302人,多属汉族。全镇现有耕地69,524亩,1983年粮食总产达到4,955.6万斤花生总产量1,124.1万斤。
  镇机关设在高陵村南部, 镇境基本属于丘陵山区,南部偏高,北部稍低.东有鹰嘴石山,东南有嵠山,南有福子顶山,西南有〓山,西有笔架山.辛安河上游流经镇西部,鱼鸟河纵贯镇东部。牟(平)乳(山)公路及其通往王格庄乡的支线,贯穿镇东部及西南部。著名的高陵行位于高陵村东部,南北长20多华里,是全县花生重点产区之一. 气候夏季雨水较多,早春和晚秋干旱的年份比较多,境内现有县建的高陵水库一座,总库容为6,500万方,另有镇建的百万方以上的水库3座,即苏家口水库、西屯车夼水库、徐村水库、其他水利设施,包括塘坝、平塘、扬水站等,共计201项,有效灌溉面积为39,200亩。
  境内西南部瓦屋屯、徐村一线有一石墨矿。据有关部门初步探明,可并采矿体600万吨. 全镇以农为主,工(镇办工业)、林、牧、副、渔(淡水养殖)全面发展的经济类型. 农作物种植,以小麦、玉米、地瓜、花生四大作物为主,兼种大豆、高粱、水稻等杂粮。解放初期,粮食亩产只有170多斤,花生亩产200多斤.解放后,随着生产条件的改变及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粮食、花生连年增产,1983年,粮食亩产达到l,158斤,花生亩产471斤. 全镇现有8,753亩果园,1983年产鲜果1,236万斤. 工业生产方面,自1963年以来,先后办起了修配厂,砖瓦厂、毛巾厂,石墨矿等l4个镇办企业单位,1983年总产值211.9万元,利润53万元. 1945年解放前,全镇仅有完全小学四所,初级小学34所,在校学生共有2,700多人,教师70多人.现在镇已有完全中学一所,联办中学6所,小学45所,现有教师437人,在校学生7,522人,其中高中232人,初中l,889人,小学5,401人。
  解放前,全镇仅有4家私营小药房.现在镇内已有一所医院,即牟平县医院高陵分院,共有医护人员45人.34个床位.此外,各村普遍办有合作医疗室,全镇有卫生员95人. 日伪时期,这个镇大部分村庄归二区管辖,部分归五区和七区管辖.具体区划: 丁家疃、徐村(孙家疃)、瓦屋屯,王疃(王家疃)、杜家疃、屯地沟属二区中檠乡管辖。
  曲家疃、祝家疃、西洼,唐家夼、南亭峪、后沟、沙巷子,郭家、店村(店子)、双山屯,侯家庄归二区新和乡辖。
  土潘家庄、下潘格庄、碾子头、双山寨(小寨)、高陵,后嵒、玉河庄归:二区嵠山乡辖。
  大张家夼、小张家夼、黄家营归二区浩西乡辖。
  潘家屯、东夼(东沟)、苏家口。马庄(马家庄)、刘庄(刘家庄)、上王格庄、阎庄(阎家庄)篓疃(姜家疃)、马家疃,孙家沟(皮子沟)、冰流旺、嵠山后、下夼、槐树庄、鲍家泊、峰山庄(辛庄)、乌梅沟、李梅夼、范家庄、里二地归五区共和乡辖。
  东屯车夼、西屯车夼。薛家、李家、磨山归七区神洲乡辖。
  下雨村。集后,双山埠(草埠)、邹家埠、后夼、棉花洲归七区下雨镇辖. 解放初期的行政区划是: 属于岿山区(二区)的有二地、冰流旺.嵠山后、下夼、槐树庄、双山寨(小寨)、棉花洲后夼、鲍家泊,蜂山庄(辛庄)、上潘家庄、下潘格庄、李梅夼、乌梅沟、潘家屯.东夼(东沟)、苏家口、碾子头、范家庄、马压(马家庄)、刘庄(刘家庄)、上王格庄、孙家沟(皮子沟),黄家营、马家疃.姜疃(姜家疃)、阎庄(阎家庄)、玉河庄、高陵、后嵒、双山屯、西洼、曲家疃、祝家疃、唐家夼、南辛峪、后沟、沙巷子、郭家、店村(店子)、下雨村,集后、邹家埠、侯家庄、双山埠(草埠)。
  属于檠山区(六区)的有:于家疃、徐村(孙家疃)、屯地沟、王疃(王家疃)、杜家疃、瓦屋屯、薛家、李家、东屯车夼、西电车夼。
  属于〓东区(三区)的有磨山。
  属于蛟山区(十区)的有大张家夼、小张家夼、 建幽初期的行政区划是: 三区磨山乡:磨山。
  六区要捷乡:薛家、李家、东屯车夼、西屯车夼、 穴区徐村乡:于家疃、徐村(孙家疃)、屯地沟、王疃(王家疃)、杜家疃、瓦屋屯。
  七区高陵乡:高陵、后嵒、下潘格庄。
  七区潘家庄乡:土潘家庄、鲍家泊、峰山庄(辛庄)、乌梅沟、李梅夼。
  七区下夼乡:冰流旺、里二地、嵠山后、下夼、棉花洲。
  七区草埠乡:槐树庄、双山埠(草埠)、双山寨(小寨)、侯家庄、邹家埠。
  七区下雨村乡:下雨村、集后。
  七区苏家口乡:潘家屯、东夼(东沟)、苏家口、马庄(马家庄)、碾子头、范家庄。
  七区王格庄乡:马家疃、玉河庄、黄家营、孙家沟(皮子沟)、姜疃(姜家疃)、阎庄(阎家庄)、刘庄(刘家庄)、上王格庄。
  十一区堠子夼乡:大张家夼、小张家夼。
  七区辛峪乡:双山屯、西洼、曲家疃、祝家疃。
   七区后沟乡:后沟、南辛峪、唐家夼。
   七区沙巷子乡:沙巷子、郭家、店村(店子). 合作化时期:1954年试办初级社,1955年普及,1956年成立高级社,当年撤区并乡,原磨山乡的磨山、要捷乡、下雨村乡并为下雨村乡;苏家口乡、上王格庄乡以及堠子夼乡的大张家夼、小张家夼并为马家疃乡,上潘家庄乡、高陵乡、辛峪乡、后沟乡.沙巷子乡并为高陵乡,徐村乡先并入冶头乡,后又并入孔辛头乡;下夼乡并入岘上乡、 公社化后,1958年秋,原高陵乡、下雨村乡、马家疃乡、上潘家庄乡及孔辛头乡的于家疃、徐村(孙家瞳)、屯地沟、王疃(王家疃)、杜家疃、瓦屋屯,岘上乡的岘上、韩家夼、里二地、冰流旺嵠山后、下夼、棉花洲、后夼,槐树庄等村联合起来,办了群英人民公社,实行了政社合一。下设下雨村、上潘家庄、徐村、高陵、辛峪、马家瞳、下夼7个管理区. 1963年1月,将岘上、韩家夼划归刘家夼公社.1984年3月20日,政区改革中,高陵公社改为高陵镇,辖区范围同以往.11月改大队为村民委员会。
   高陵Gāolíng 位于高陵水库大坝北侧,辛安河东岸,牟(平)乳(山)公路西,高陵镇、高陵村委会驻地。地处半丘半泊,人口l,685人,耕地l,672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并产水果。这里每逢农历“三、八”有市集。
   据《牟平县志》记载,明末,曲姓由黄县白马村迁此建村,地处丘陵高地之南,得名高陵. 唐家夼Tángjiākuǎng位于高陵镇驻地西北,辛峪河南,金马山东北夼,唐家夼村委会驻地。地处山丘,人口l,345人,耕地2,080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并产水果。
   据传明初唐姓由莱山迁此建村,地处金马山东北夼,得名唐家夼。
   西洼Xīwā位于高陵镇驻地西北5公里处,辛峪河北岸,狍山东南,西洼村委会驻地.地处半丘半泊、人口991人,耕地!,414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并产水果。
   据传明初宋姓来此建村,地处北辛峪西,地势低洼,得名西洼. 曲家疃Qǔjiātuān位于高陵镇驻地西北4.5公里处,狍山东南,曲家疃村委会驻地。地处半丘半泊,人口l,099人,耕地l,463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并产水果。
  据传明洪武元年曲姓由黄县蒲兰村迁来建村,得名曲家疃。
   祝家疃Zhùjiātuǎng 位于高陵镇驻地西北4公里处,狍山东南,祝家疃村委会驻地,地处半丘半泊,人口840人,耕地1319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并产水果. 据传明末于姓由磨山迁此建村,因位于西洼、曲家疃村东,故命名辛峪东庄,后祝姓又迁此定居,于1931年更名祝家疃。
  北辛峪Běixīnyù 位于高陵镇驻地西北4公里处,狍山东南,人口2,930人,系祝家瞳、曲家瞳、西洼3村总名。
  因位于整个辛峪川北部,故得名北辛峪。
  郭家Guōjiā 位于祁顶南,王家山东,郭家村委会驻地.地处山丘,人口l,113人,耕地1,343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并产水果.此村多年生产陶器, 据传明朝郭姓迁此建村,得名郭家. 后沟Hòugōu 位于高陵镇驻地西北,祁顶东北,后沟村委会驻地.地处半丘半泊,人口745人,耕地l,247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并产水果. 据传明初汤姓由云南迁此建村,地处南辛峪北山沟里,得名后沟. 南辛峪Nánxīnyù 位于高陵镇驻地西北,祁顶东,南辛峪村委会驻地。地处半丘半泊,人口1,343人,耕地1,811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并产水果。
  据传明.初张姓由云南迁此建村,因地处半山半泊,又位于辛安河上游,北有北辛峪故得名南辛峪. 王疃Wángtuǎn 位于高陵镇驻地西5公里处,锅盖顶东南,王疃村委会驻地.地处山丘,人口1,236人,耕地l,829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并产水果. 据传清初王姓由瓦屋屯迁此建村,取名王家疃,1980年7月地名普查中,因与县内大队重名,更名王疃,1980年8日1日启用. 杜家疃Dùjiātuǎn 位于高陵镇驻地西,笔架山东北,王家山西南,杜家疃村委会驻地。地处山丘,人口1,000人,耕地1.641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并产水果. 据传清初,杜姓由岘上迁此建村,取名杜家疃. 瓦屋屯Wǎwūtún 位于高陵镇驻地西,王家山西南,瓦屋屯村委会驻地.地处山丘。人口642人,耕地1,l60亩。以农为主,生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并产水果。村东有石墨矿,镇巳在开采. 据传明洪武年间,任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村处属元末起义军刘福通手下将领毛贵屯田之地居民多住瓦屋,交纳屯粮,得名瓦屋屯。
  沙巷子Shāxiàngzi 位于王家山东松树顶北,沙巷子村委会驻地。地处山丘,人口770人,耕地1,185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并产水果,此村产陶器多年. 据传明朝邓姓由西洼迁此建村,取名邓家村。后曲姓又迁此,因村址多沙土,故予1914年更名沙巷子。
  店村Diàncūn 位于松树顶东北,辛峪河西岸,店村村委会驻地.地处山丘,人口736人,耕地1,020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并产水果。
  据传明末宋姓迁此建村,因村东有官道,曾在路旁开设客店.取村名为店子。1980年7月地名普查中,因与县内大队重名,更名店村,1980年8月1日启用. 屯地沟Túndìgōu 位于阎王鼻子山北,笔架山西,屯地沟村委会驻地。地处山夼,人口189人,耕地431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并产水果。
  据传清初建村,地处阎王鼻子山北一山沟里,此处属屯地,交纳屯粮,取名屯地沟. 于家疃Yújiātuǎn 位于笔架山西北,徐村水库东侧,于家疃村委会驻地。地处山丘,人口730人,耕地1,194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并产水果。
  据传清朝时期,于姓由文登大水泊迁此建村,取名于家疃。
  徐村Xúcūn 位于笔架山北,鹊顶东,徐村村委会驻地。地处山匠,人口812人,耕地1,973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并产水果。
  据传1690年,孙姓由本地下雨村迁此建村,取名孙家瞳。1980年7月地名普查中,因与县内大队重名,沿用已经注销的片村之名徐村,1980年8月1日启用。
  集后Jíhòu 位于高陵镇驻地西南,松落顶东,集后村委会驻地。地处半丘半泊,人口1,254人,耕地1,351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并产水果。
  据传明初于姓由云南迁此建村,给下雨村孙姓看庄子,地处下雨村北,取名北庄后孙姓由下雨村迁此,此时下雨村已有市集,故更名集后. 邹家埠Zōujiābù 位于高陵镇驻地西,高陵水库两岸,邹家埠村委会驻地。地处山丘,人口1,320人,耕地1,271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并产水果。
  据传明初邹姓迁此建村,取名邹家埠。
  西屯车夼Xītúnchēkuǎng 位于高陵镇驻地西南,毛沟西北,西电车夼村委会驻地。地处山丘,人口542人,耕地884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并产水果。
  据传明末,徐姓迁徙途中,行此车子坏了,便定居建村,又因地处山夼,故取名屯车夼。后村东又建一村,命名东屯车夼,此村遂更名西屯车夼。
  东屯车夼Dōngtúnchēkuǎng 位于高陵镇西南端,孤大顶南侧,东屯车夼村委会驻地。地处山丘,人口950人,耕地l,528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并产水果。
  据董氏家谱记载,清初董氏后代,由西北坝和现烟台市的初家迁此.买下下雨村的庄子,并建村定居,因位于原屯车夼东,故取名东屯车夼。
  下雨村Xiàyǔcūn 位于高陵镇驻地西南,松落顶南,牟(平)高(陵)王(格庄)公路北侧,下雨村村委会驻地。地处山丘,人口2,485人耕地3,473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并产水果。, 据《牟平县志》记载,明初孙姓由云南迁来,行至此地下起大雨,不能继续行进在此建村定居,得名下雨村。
  后夼Hòukuǎng 位于高陵镇驻地西南,高陵水库西南侧,后夼村委会驻地。地处山丘,人口762人,耕地819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并产水果。
  元末建村,地处棉花洲北山夼里,得名后夼。
  薛家Xuéjiā 位于高陵镇驻地西南,蜡山东侧,薛家村委会驻地。地处山丘.人口750人,耕地1.007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并产水果。
  据传明末薛姓来此建村,得名薛家。
  李家Lǐjiā 位于高陵镇驻地西南,牟(平)高(陵)王(格庄)公路西侧,李家村委会驻地。地处山丘,人口660人,耕地921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并产水果。
  据传明朝时李姓来此建村.取名李家。
  磨山Mòshān 位于高陵镇西南边境,牟(平)高(陵)王(格庄)公路东,佛顶山甫,磨山村委会驻地。地处山丘,人口1,680人,耕地2,769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并产水果。
  1929年村民予福贵等人组织大刀会进行抗捐抗粮打官府的斗争。
  据《牟平县志》记载,明末于姓由荣城斥山迁至此地建村村东有巨石似磨状,取名磨山。
  棉花洲Miánhuāzhōu 位于高陵镇驻地南,高陵水库上游西侧棉花洲村委会驻地。地处山丘,人口980人,耕地1.133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并产水果。
  据传元朝建村,周姓村民贩卖棉花,得名棉花周.”周”字后演变为“洲“。
  双山埠Shuāngshānbù 位于高陵镇驻地北.双山西侧,高陵水厍总干渠西侧,双山埠村委会驻地。地处山丘,人口606人,耕地754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并产水果。
  据传清初建村,地处交通要道,为屯放军粮马草之地,取名草埠。1971年6月因修高陵水库而搬迁至原村北7公里处,仍用原名。1980年7月地名普查中.因与县内大队重名,以村东临双山而更名双山埠。
  双山寨Shuāngshānzhài 位子高陵镇驻地北,双山西,高陵水库总干渠东侧,双山寨村委会驻地。地处山丘,人口683人,耕地735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
  据传清初建村,此地曾驻扎过官兵,得名小寨。1971年6月修高陵水库时搬迁至原村北7公里处,仍用原名.1980年7月地名普查中,因与县内大队重名,以村东有双山更名为双山寨。
  大张家夼Dàzhāngjiākuǎng 位于高陵镇驻地东北,鱼鸟河东岸,囫囵顶南,大张家夼村委会驻地.地处山丘,人口1,147人,耕地l,969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并产水果. 据传明末张姓由江苏丹徒县迁此建村,地处山夼,得名张家夼,后村东又建一村取名小张家夼,故此村更名为大张家夼. 小张家夼Xiǎozhāngjiātkuǎng 位于高陵镇驻地东北,鱼鸟河东岸,囫囵顶东南,小张家夼村委会驻地,地处山丘,人口473人,耕地891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并产水果。
  据传清中期赵姓由牟平城西门里迁此建村,村西有张家夼村,本村户数少,取私小张家夼。
  双山屯Shuāngshāntún 位于高陵镇驻地北2.5公里处,双山南,双山屯村委会驻地。地处山丘,人口968人,耕地1,656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并产水果。
  据传清初建村,地处双山附近西南侧,元末明初此处屯过田,故名双山屯. 玉河庄Yùhézhuāng 位于高陵镇驻地东北,鱼鸟河西岸,牟(平)乳(山)公路东,玉河庄村委会驻地。地处山丘,人口1,050人,耕地1,879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并产水果。
  明朝时建村.据传,当初有块玉玺淤在鱼鸟河底,得名玉河庄. 黄家营Huángjiāyíng 位于高陵镇驻地东北,鱼鸟河东岸,黄家营村委会驻地。地处山丘,人口472人,耕地819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并产水果。
  据传清初建村,因象岛黄姓茔地在此,得名黄家茔,“茔”演变为“营”. 马家疃Mǎjiātuǎn 位于高陵镇驻地东北,摩天岭西,马家疃村委会驻地。地处山丘,人口660人,耕地1,132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并产水果。
  据传明末马姓在此建村,得名马家疃。
  阎庄Yánzhuāng 位于高陵镇驻地东北,摩天岭西,阎庄村委会驻地。地处山丘,人口287人,耕地502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
  据传明末建村,村附近有一和尚庙,得名和尚庄。后以姓氏更名为阎家庄,因东有上王格庄,故有段时间同姜疃统称为中王格庄.1980年7月地名普查中,因与县内大队重名,更名阎庄,1980年8月1日启用, 姜疃Jiāngtuǎn 位于高陵镇驻地东,摩天岭西,姜疃村委会驻地。地处山丘,人口299人,耕地440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并产水果。
  据传清初姜姓在此建村,得名姜家瞳。因附近有上王格庄,故有段时间同阎庄统称中王格庄.1980年7月地名普查中,因与县内大队重名,更名姜疃. 孙家沟Sūnjiāgōu 位于高陵镇驻地东北,摩天岭东侧,孙家沟村委会驻地.地处山丘,人口144人,耕地271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并产水果。
  据传清初孙姓在此建村,以制皮革为业,地处山沟,得名皮子沟.1980年7月地名普查中,因含义不好,更名孙家沟,1980年8月1日启用. 侯家庄Hòujiāzhuāng 位于高陵水库大坝西端,侯家庄村委会驻地。地处山丘,人口759人,耕地630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并产水果. 明末侯姓在此建村,得名侯家庄.1971年修高陵水库搬迁至原村址北0.5公里处,仍用原名。
  后嵒Hòuyán 位于高陵镇驻地北,双山南,牟(平(乳(山)公路西,后嵒村委会驻地.地处半丘半泊.人口530人,耕地678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并产水果。
  据传很早这里是李姓的一个庄子,任、于两姓在此看庄子,后两姓绝后,清初李姓在此建村,因村北有一趟东西长堰,得名后堰。清末,这里和高陵是一会,两村曲姓有宗族斗争,本村秀才曲建堂为争气,把堰字改成“嵒”字,意思是不服高陵,村名中的“嵒”字,字形为一品压一山,意味着在高陵之上。
  碾子头Niǎinzitóu 位于高陵镇驻地东,鱼鸟河西岸,牟(平)乳(山)公路东.碾子头村委会驻地。地处山丘,人口625人,耕地885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并产水果. 据传明初建村,因附近石场产碾子石料,得名碾子头。
  刘庄Liúzhuāng 位于高陵镇驻地东,鱼鸟河上游东岸,刘庄村委会驻地。地处山丘,人口173人,耕地279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并产水果。
  据传清康熙年间,刘姓由玉河庄迁此建村,得名刘家庄。1980年7月地名普查中,因与县内大队重名,更名刘庄,1980年8月1日启用. 范家庄Fànjiāzhuāng 位于高陵镇驻地东,鱼鸟河上游东岸,范家庄村委会驻地.地处山丘,人口1,130人,耕地1,910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并产水果. 据传元初,此处是范姓一个庄子,后嵎岬河一陈姓买下此庄子,取名范家庄, 上王格庄Shàngwánggézhuāng 位于高陵镇驻地东,鹰嘴石西侧,上王格庄村委会驻地。地处山丘,人口1,230人,耕地1,945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并产水果,所产把梨方园有名. 据传明末王姓来此建村,名为王格庄,因地处鱼鸟河东支流马家疃河上游,西有中王格庄,故后更名上王格庄。
  杨家里夼Yángjiālǐkuǎng 位于高陵镇驻地东北,鹰嘴石山西北侧,属上王格庄村委会管辖。地处山丘,人口96人,耕地112亩,属山丘地。
  据传清朝时杨姓在此建村,地处鹰嘴石山西侧夼内,得名杨家里夼。
  下潘格庄Xiàpāngézhuāng 位于高陵镇驻地南,高陵水库东侧,下潘格庄村委会驻地。地处山丘,人口1,050人,耕地1,255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并产水果。
  据传清朝中期,徐姓来此建村,因位原潘家庄的下水头,故命名下潘格庄。1971年修高陵水库将三分之二的村民户迁至原村址北800米处,盖房居住,两地均称下潘格庄. 马庄Mǎzhuāng 位于高陵镇驻地东南,鱼鸟河上游东岸,马庄村委会驻地。地处山丘,人口199人耕地348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并产水果。
  据传清初马姓在此有土地,后孙姓由南堠子夼迁此建村,得名马家庄。1980年7月地名普查中,因与县内大队重名,更名马庄,1980年8月1日启用。
  苏家口Sūjiākǒu 位于高陵镇驻地东南,苏家口水库北300米处,鱼鸟河上游东岸,苏家口村委会驻地。地处山丘,人口956人,耕地1,535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并产水果。
  据传明末苏姓在此建村,村民所属耕地至村一南山口处,取名苏家口。
  东夼Dōngkuǎng 位于高陵镇驻地东南,鱼鸟河上游,苏家口水库北,东夼村委会驻地。地处山丘,人口753人,耕地1,264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并产水果。
  据传明末建村,地处苏家口村东一沟夼内,得名东沟.1980年7月地名普查中,因与县内大队重名,故以地处山夼,更名东夼,1980年8月1日启用。
  潘家屯Pānjiātún 位于高陵镇驻地东南,严家河东岸,潘家屯村委会驻地,地处山丘,人口187人,耕地297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并产水果。
  据传明朝时,韩姓给上潘家庄看庵,得名韩家屯。后潘姓迁来,杜姓又来此看庵,于1912年更名为潘家屯。
  杜家庵Dùjiāān 位于高陵镇驻地东南,斧石顶山西侧,属潘家电村委会管辖,人口13人. 据传1850年杜姓在此看庵,地处三条大沟,取名三条沟,1945年解放后更名为杜家庵. 上潘家庄Shàngpānjiāzhuāng 位于高陵镇驻地东南,庙顶山西侧,上潘家庄村委会驻地。地处山丘,人口2,312人,耕地3,527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并产水果. 据传元末潘姓在此建村,取名潘家庄,后村北建一村.取名下潘格庄,故此村更名为上潘家庄。
  西夼Xīkuǎng 位于高陵镇驻地东南,上潘家庄西1.5公里处,属上潘家庄村委会管辖,人口6人。
  1952年曲姓由上潘家庄来此定居,地处下潘家庄西夼内,得名西夼。当地群众亦称西门夼. 里门夼Lǐménkuǎng 位于高陵镇驻地南,上潘家庄南,属上潘家庄村委会管辖。地处山丘,人口118人,耕地179亩. 据传清朝时曲姓由上潘家庄迁此定居,此处多产李、梅,得名李梅夼,后演变为里门夼。
  五泥沟Wǔnígōu 位于峰山西北,庙顶西南,西顶子东北,属上潘家庄村委会管辖。地处山丘,人口84人,耕地178亩. 据传清朝时曲姓由上潘家庄迁来定居.此处多产乌梅,得名乌梅沟,后演变为五泥沟. 下夼Xiàkuǎng 位于高陵镇驻地南,牟(平)乳(山)公路东侧,下夼村委会驻地。地处山丘,人口725人,耕地.1,018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并产水果. 据传明末夏姓来此建村,地处山夼,得名夏夼,后演变为下夼. 槐树庄Huáishùzhuāng 位子高陵镇驻地南,牟(平)乳(山)公路东侧,槐树庄村委会驻地。地处山丘,人口594人,耕地418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并产水果. 据传清朝时建村,此处多槐树,属嵠山后村一个庄子,得名槐树庄. 嵠山后Xīshānhòu 位于高陵镇驻地南,嵠山北麓,嵠山后村委会驻地.地处山丘,人口500人,耕地730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并产水果。
  据传清朝时建村,地处嵠山之后,得名嵠山后。
  鲍家泊Bàojiāpō 位于高陵镇驻地东南,双顶山西,峰山北,鲍家泊村委会驻地。地处半丘半泊,人口860人,耕地1,538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并产水果. 据传明初鲍姓来此居住,村址属平泊地,得名鲍家泊, 峰山庄Fēngshānzhuāng 位于高陵镇驻地东南,峰山北侧,峰山庄村委会驻地.地处山丘,人口510人,耕地1,105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并产水果。
  据传明末高姓在此建村,村北有辛水河,得名辛庄。,1980年7月地名普查中因与县内大队重名,以村前有风山,后演变为峰山,故更名峰山庄,1980年8月1日启用。
  里二地Lǐerdì 位于高陵镇驻地南,西顶子北侧,牟(平)乳(山)公路东,里二地村委会驻地。
  地处山丘,人口230人,耕地335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并产水果. 据传清朝时建村,距嵠山后1华里,距冰流旺村1华里,得名里二地. 冰流旺Bīngliúiwàng 位于高陵镇驻地南,系山北侧,冰流旺村委会驻地.地处山丘,人口369人,耕地466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并产水果. 据传明末曲姓由黄县白马村迁此建村,南山有一石硼常年渗水,在阳光照射下如同冰块,得名冰流旺.

知识出处

山东省牟平县地名志

《山东省牟平县地名志》

《牟平县地名志》是专门介绍牟平县有关地名情况的资料书,志里记载着牟平县的现行行政区划、居名点,部分起地名作用的台、站、港、场、人工建筑物、名胜古迹、 纪念地、重要的自然地理实体等地名的概况、名称来历、含义、沿革,以及部分重要地名的简略考释。为使本志通俗易懂,形象直观,采用了语体文记述体,并附地图29幅、 照片43帧,供查阅使用。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