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宁乡及所属自然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东省牟平县地名志》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00022
颗粒名称: 武宁乡及所属自然村
分类号: C912
页数: 9
页码: 59-67
摘要: 本文介绍了山东省牟平县武宁乡及自然村概括。
关键词: 牟平县 武宁乡 自然村

内容

武宁乡位于牟平县北部,县城西,东与宁海镇交界,西与解甲庄镇毗邻,南与高陵镇接壤,北靠黄海。面积60平方公里,人口27,247人,除汉族还有朝鲜等族。全乡40个村委会,48个自然村,耕地46,230亩,1983年粮食总产量3,675.8万斤,花生总产量497.9万斤。
  乡机关设在西武宁村西侧。
  乡内地势南髙北低,南部为丘陵,北部属平原。南有双山,西南有围子山,东有浩岭山,抅成南部的丘陵地带。全县著名的高陵行,有本乡千多亩土地,是全县花生重要产地之一,乡北部是鱼鸟河的下游流域,构成乡内北部主要平原。鱼鸟河由南向北纵贯全乡,流入黄海。荣烟公路从乡北部横穿,牟乳公路由东北向西南纵贯,1959年冬到I960年春,在鱼鸟河上游的浩岭山下,修起了浩岭水库,蓄水量达430万立方米,已配套多年,可浇地四千亩,对抗御自然灾害,确保农业丰收,发挥了很大作用。
  全乡以农业为主,农、林、牧.副、渔五业并举。作物种植历来以小麦、玉米、地瓜、花生为主。解放以来,随着生产条件不断改善,产量逐年增加。解放初期,粮食平均亩产量仅189斤,而1983年提髙到1,111斤:花生解放初期亩产仅有177斤,而现在亩产提高到491斤。工业方面,自1962年开始,先后办起了修配厂、砖瓦窑厂,花生烤果厂等8个乡办企业单位。1983年总产值840.7万元,利润111万元。
  1945年解放以来,文教卫生事业亦有很大发展。解放前全乡仅有3所高级小学,12所初级小学,共有学生千余人;现在有初中7处,小学32处,共有学生4,071人,其中中学生1,297人。解放前只有几个私人开设的小药铺,现在有卫生院一处,医务人员36人,床位SO个。40个村委会,村村办起了合作医疗,有卫生人员50人。还有兽医站一处,工作人员10人。
  日伪时期,现乡各村分别属牟平县第一区牟西乡、滨原乡、范园乡和二区大山乡、浩西乡、自新乡管辖。五里头、小埠子属一区牟西乡管辖;南官庄东、南官庄西、北官庄东、北官庄西、东谭家泊属一区滨原乡管辖;南港、常留庄、北留德庄,属一区范园乡管辖;于家庄、七里店、路西、直格庄、张家村(张家庄)、陡崖子、牟家庄、浩家庄(郝家庄)属二区大山乡管辖;南堠子夼、北堠子夼、严家庄、邵家沟、上武宁、西武宁、东岭前庄、南岭前庄、北岭前庄属第二区浩西乡管辖;南自格庄、侯家疃、新垦庄、周家庄、仇家疃、王家庄、留生院、张家疃、吕家疃、王从曲、西王从、心合属二区自新乡管辖。当时总人口约1.3万人。
  1945年8月17日解放,在县人民政府领导下,建立了蛟山区。现上武宁、北留德庄、东岭前庄、北岭前庄、南岭前庄、北堠子夼、南堠于夼、邵家沟、牟家庄、陡崖子、南塂、西武宁、严家庄,小埠子、常留庄、心合、西王从、王从曲、南自格庄、留生院、王家庄、新垦庄、周家庄、仇家疃、侯家疃、张家疃、吕家疃、浩家庄(郝家庄)、直格庄、张家村(张家庄)、路西31个村均属蛟山区所辖。现乡的五里头、七里店、于家庄、南官庄东、南官庄西、北官庄东、北官庄西、东谭家泊8个村属本县崔山区管辖。
  1950年2月,蛟山区改为十一区。现乡的上武宁、西武宁、南塂、严家庄、侯家疃、心合、小埠子、常留庄、北留德庄、东岭前庄、南岭前庄、北岭前庄、北堠子夼、南堠子夼、邵家沟、牟家庄、陡崖子、西王从、王从曲、南自格庄、留生院、王家庄、新垦庄、周家庄、仇家疃、张家疃、吕家疃、浩家庄(郝家庄)、张家村(张家庄)、直格庄、路西、于家庄等现乡的32个村属当时的十一区管辖;五里头、七里店、南官庄东、南官庄西、北官庄东、北官庄西、东谭家泊7个村属当时十二区所辖。同时区下设乡,现乡所辖村庄分属十一区的武宁乡、直格庄乡、陡崖子乡、留生院乡、堠子夼乡、嵎岬河乡、路西乡、南沟乡辖。五里头、七里店、南官庄东、南官庄西、北官庄东、北官庄西、东谭家泊7个村分别属十二区五里头乡、东谭家泊乡所辖。
  1951年,相继成立了近百个互助组;1952年,办起了第一个初级社——张家庄的张述英社。
  1956年,撤区并乡,原十一区的8个乡并为武宁、浩家庄(郝家庄)两个大乡。南北路西划归解甲庄乡,十二区所辖的五里头、东谭家泊乡并入崔山乡。1954年,村村先后办起了初级社,1956年又办起了高级社。
  1958年春,南北路西划回浩家庄乡,8月公社化,现在的宁海、大窑、武宁、象岛4个乡镇成立东风人民公社,实行了政社合一。当年冬,牟平县划归烟台市,东风公社更名牟平镇公社,属烟台巿管辖。1959年12月,原牟平县又从烟台巿划出,牟平镇公社属牟平县管辖。1962年,武宁从牟平镇公社划出,成立了武宁人民公社。
  1966年8月,五里头、于家庄、七里店、北官庄东、北官庄西、南官庄东、南官庄西、东谭家泊划归城关公社:年3月,这8个大队义划归.武宁公社,至此,全社共辖39个大队。1983年2月,姜格庄从直格庄大队析出,自成立大队,因与县内大队重名,更名姜村。1S84年3月20日武宁公社改为武宁乡,所辖范围同以往。11月改大队为村民委员会。
  西武宁Xīwǔníng 位于鱼鸟河中游东岸,牟(平)乳(山)公路南侧.武宁乡、西武宁村委会驻地。地处泊区,人口685人,耕地632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
  明末建村,命名下武宁(来历、含义不清,待考),1945年解放后,更为西武宁。
  新垦庄Xīnkěnzhuāng 位于武宁乡西南部,围子山东麓,新垦庄村委会驻地。地处山丘.人口160人,耕地391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
  清末,孙姓在此定居,地处丘陵山地.又新建立之村,旧政府给以命名为新垦庄。
  周家庄Zhōāujiāzhuāng 位于武宁乡西南部.围子山东南,周家庄村委会。驻地地处山丘,人口264人,耕地559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
  明末,周姓迁此定居,得名周家庄。昔日群众亦称周家堡。
  北官庄西Běiguānzhuāngxī 位于武宁乡驻地北,鱼鸟河下游西岸,北官庄西村委会驻地。地处泊区,人口663人,耕地905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
  明朝中期,实行"庄田制",一官员曾在此设庄园,许多佃户在此看管,得名官庄。因村位于官庄西北部,清初建村,解放后又分两村,此村居西,得名北官庄西。
  北官庄东Běiguānzhuāngdōng 位于武宁乡驻地北,鱼鸟河下游西岸,北宫庄东村委会驻地。地处泊区,人口644人,耕地1,024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
  明中期,实行"庄田制",一官员曾在此设庄园,许多佃户在此看管,得名官庄.清初建村,村位于官庄东北,命名北官庄东。
  俞家庄Yújiāzhuāng 位于武宁乡驻地北,辛安河东岸,地处泊区,人口130人,耕地190亩,属北官庄东村委会管辖。
  明万历年间俞姓由牟平城南门里迁此定居,得名俞家庄。
  南官庄西Nánguānzhuāngxī 位于武宁乡驻地北,辛安河与鱼鸟河之间,南官庄西村委会驻地。地处泊区,人口700人,耕地1,166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
  明朝中期,实行"庄田制",一官员曾在此设庄园,许多佃户在此看管,得名官庄,村位于官庄西南,命名南官庄西。
  刘家庄Liújiāzhuāng 位于武宁乡驻地北,荣(成)烟(台)公路北侧,属南官庄西村委会管辖。人口30人,耕地75亩。
  明正统年间,刘姓自牟平城内迁此居住,得名刘家庄。
  南官庄东Nánguānzhuāngdōng 位于武宁乡驻地北,鱼鸟河西岸,南官庄东村委会驻地,地处泊区,人口807人.耕地1,189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
  明朝中期,实行"庄田制",一官员曾在此设庄园,得名官庄。村位于官庄东南,得名南官庄东。
  官庄Guānzhuāng 位于武宁乡驻地西北,鱼鸟河下游西岸,人口3,000人,系北官庄西、北官庄东、南官庄西、南官庄东、俞家庄、刘家庄之总称。
  明中期,实行"庄田制",一官员曾在此设庄园.得名官庄。
  东谭家泊Dōngtánjiāpō 位于武宁乡驻地北,辛安河东岸,北临黄海,东谭家泊村委会驻地。地处泊区,人口920人,耕地1,726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兼有果业。此村海滩造林颇有成效,现树木茂密成林。
  明隆庆年间,谭姓由云南十八株柳树下迁此建村,地处平泊,得名谭家泊。清乾隆年间,辛安河下游改道,由谭家泊村中间向北入海,两岸人家为免遭水灾,各自向东、西迁移,因而形成两个自然村,河东岸的为东谭家泊。
  于家庄Yújiāzhuāng 位于武宁乡驻地西北,鱼鸟河西岸,于家庄村委会驻地.地处泊区,人口196人,耕地462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
  清康熙年间,韩姓先来此定居,于姓相继而来,两姓相处和睦,于姓人口多,韩姓尊让于氏为村名之首,故名于家庄。
  七里店Qīlǐdiàn 位于武宁乡驻地西北,县城西7华里处,荣(成)烟(台)公路南侧,七里店村委会驻地.地处泊区,人口305人,耕地512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
  明万历年间,王姓在此开店,距县城7华里,建村时得名七里店。
  五里头Wǔlǐtóu 位于武宁乡驻地北,县城西5华里处,荣(成)烟(台)公路北侧,鱼鸟河东岸,五里头村委会驻地,地处泊区,人口1,012人,耕地1,810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
  据《牟平县志》记载,元末,孔姓在此定居,距县城5华里,得名五里头。
  北路西Běilùxī 位于武宁乡驻地西北边缘,垛山东北脚下.路西村委会驻地。地处半丘半泊,人口1,582人,耕地2,796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来、地瓜、花生。
  明末,徐姓在此建村,当时村东有条北通烟台南至南海的大道,故命名路西。后来村南又建一村,得名小路西。解放后小路西改名南路西,故路西更名北路西。
  南路西Nánlùxī 位于武宁乡驻地西北边缘,北路西村南0.5公里处,属路西村委会管辖。地处半丘半泊,人口275人,耕地580亩。
  清初,这里有人开店,后发展成村,因村近路西,村子又小,名为小路西。解放后以所在路西方位更名南路西。
  直格庄Zhígézhuāng 位于武宁乡驻地西北,鱼鸟河西,直格庄村委会驻地。地处半丘半泊,人口802人,耕地1,412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
  清初,宇姓由本县刘家埠迁此定居,村东早年有一条直通县城大道,得名直格庄。
  姜村Jiāngcuī 位于武宁乡驻地西北,荣(成)烟(台)公路南,鱼鸟河西岸,姜村村委会驻地。地处泊区,人口687人,耕地1,207亩。以农为主。
  清嘉庆年间,姜姓由本县棉花洲迁此定居,得名姜格庄。1983年2月从直格庄大队析出,自成大队,因与县内大队重名,故更名姜村,1983年2月启用。
  张家村Zhāngjiācūn 位于武宁乡驻地西北,鱼鸟河西侧,张家村村委会驻地,地处半丘半泊,人口353人,耕地585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
  清康熙年间,张姓由本县象岛迁此定居,得名张家庄。1980年7月地名普查中,因与县内大队重名,更名张家村,1980年8月1日启用。
  宋家庄Sòngjiāzhuāng 位于武宁乡驻地西北部,鱼鸟河西侧,属张家村村委会管辖。地处半丘半泊,人口54人,耕地75亩。
  清道光年间,宋姓迁此定居,得名宋家庄. 小埠子Xiǒobùzi 位于武宁乡驻地西北,牟(平)乳(山)公路北侧,小埠子村委会驻地。地处半丘半泊,人口765人,耕地1,456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
  据《牟平县志)记载,明时,姜姓在此定居•村南有一小高地,得名小埠子。
  北留德庄Běiliúdézhuāng 位于武宁乡驻地东北,牟(平)(乳)(山)公路北侧,北留德庄村委会驻地。地处泊区,人口719人,耕地1,219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
  明时有一知州为官清廉,后调任,沿途民相送之,行至此处,应民所求,乃告曰:•待父母如同子女。"在此建村,命名留德庄,后村南又建一村,名为南留德庄。此村居北,故更名北留德庄。
  城西庄Chéngxīzhuāng 位丁武宁乡驻地东北,牟(平)乳(山)公路北侧。地处人口108人,耕地239亩,属北留德庄村委会管辖。
  明朝时有人在此给上武宁曲姓看茔,得名曲家庄。此村名与县内村重名甚多,官府经常以此多收赋税。清末村长赵恒山以金钱疏通官府,以村处城西更名城西庄。
  南留德庄Nánliúdézhuāng 位于武宁乡驻地东北,牟(平)乳(山)公路南侧,常留庄村委会驻地。地处半丘半泊。人口267人,耕地264亩,属常留庄管辖。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
  明末,何姓由北留德庄迁此建村,地处北留德庄村南,得名南留德庄。
  常家庄Chāngjiāzhuāng 位于武宁乡驻地北,牟(平)乳(山)公路南侧,地处半丘半泊,人口135人,耕地230亩,属常留庄村委会管辖。
  清朝时,有人在此定居,给牟平城里常家看茔,得名常家庄。
  王家庄Wángjiāzhuāng 位于武宁乡驻地西2公里处,牟(平)乳(山)公路西,土布岭西北,王家庄村委会驻地。地处半丘半泊,人口371人,耕地540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
  清初,王姓迁此定居,当时村附近果树甚多,地处高塂,得名果木塂。清朝中期,王姓人口渐多,更名王家庄。
  张家疃Zhāngjiātuǎn 位于武宁乡驻地西,垛山东,鱼鸟河西岸,张家疃村委会驻地。地处山丘,人口232人,耕地487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
  明初,张姓迁此定居,得名张家疃。
  侯家疃Hòujiātuǎn 位于武宁乡驻地西,北靠张家疃,侯家疃村委会驻地。地处山丘,人口232人,耕地487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
  明初,侯姓迁此建村,得名侯家疃。
  留生院Liúshèngyuàn 位于武宁乡驻地西,垛山东南,留生院村委会驻地。地处半丘半泊,人口780人,耕地1,598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
  明末,周姓由云南迁此定居,得名周家疃。村址原有一寺庙,名为留僧院,1945年解放后更村名留僧院,"僧"后演变为"生"。
  仇家疃Qiújiātuǎn 位于武宁乡驻地西南,高陵行西坡,、仇家疃村委会驻地。地处山丘,人口345人,耕地677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
  明初,仇姓迁此定居,得名仇家疃。
  姜家庄Jiāngjiāzhuāng 位于武宁乡驻地西南,高陵行西坡,属仇家疃村委会管辖。地处半丘半泊,人口140人,耕地300亩。
  明朝时,姜姓迁此建村,得名姜家庄。
  吕家疃Lǚjiātuǎn 位于武宁乡驻地西,垛山东南,吕家疃村委会驻地.地处半丘半泊,人口457人,耕地953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
  明末清初,吕姓迁此定居,得名吕家瞳, 浩家庄Hàojiāzhuāng 位于武宁乡驻地西,鱼鸟河西侧,牟(平)乳(山)公路北侧,浩家庄村委会驻地.地处半丘半泊,人口624人,耕地1,163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
  宋时,郝姓迁此定居,得名郝家庄,1980年7月地名普查中,因与县内大队重名,更名浩家庄。1980年8月1日启用。
  牟家庄Mùjiāzhuāng 位于武宁乡驻地西南,牟(平)乳(山)公路南侧,鱼鸟河西岸,牟家庄村委会驻地。地处丘陵,人口460人,耕地706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
  清朝时,牟姓迁此定居,得名牟家庄,当地群众亦称牟家嘴子。
  北岭前庄Běilǐngqiánzhuāng 位于武宁乡驻地南,大鱼鸟河东岸,北岭前庄村委会驻地,地处山丘,人口205人,耕地435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
  洧时,徐姓由文登迁此定居,村南有一丘陵,取名北岭前庄,当地群众亦简称北岭。
  东岭前庄Dōnglǐngqǐánzhuāng 位于武宁乡驻地南,浩岭水库西,东岭前庄村委会驻地。地处山丘,人口130人,耕地276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
  据《牟平县志》记载,清朝时,赵姓由云南迁此定居,得名赵家庄,后因居北岭前庄东,更名东岭前庄。
  上武宁ShàngWǔníng 位于武宁乡驻地东南,牟(平)乳(山)公路南侧,上武宁村委会驻地。地处半丘半泊,人口1,050人,耕地1,642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
  据〈〈牟平县志》记载,明洪武元年(1368年)曲姓由黄县蒲兰村迁此建村,得名上武宁(来历、含义不清,待査)。
  严家庄Yánjiāzhuāng 位于武宁乡驻地东南,浩岭山西,严家庄村委会驻地。地处山丘,人口707人,耕地1,289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
  淸末,严姓由东北逃荒至此定居,得名严家庄。
  南塂Nánjiǎng 位于县城南3华里处,武宁乡驻地东南,南塂村委会驻地。地处山丘,人口881人,耕地1,556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
  明时,王姓由莱州迁此定居,因县城原为宁海州。村处州南一塂上,得名州南塂,1945年8月解放后简称南塂。
  南自格庄Nánzìgézhuāng 位于武宁乡驻地西南,牟(平)乳(山)公路西,南自格庄村委会驻地。地处丘陵,人口1,236人,耕地2,502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
  元末,张姓在此定居,当时此村无"达子"统治,得名自革庄,表示自治之意,"革"后演变为"格"。
  陡崖子Dǒuyázi 位于武宁乡驻地西南,黄帽顶东,鱼鸟河西岸,陡崖子村委会驻地.地处半丘半泊,人口1,784人,耕地3,170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
  据《牟平县志》记载,明朝时,曲姓由云南迁此定居,村西有一陡崖,村得名陡崖子。
  北堠子夼Běihóuzikuǎng 位于武宁乡驻地南部,鱼鸟河东岸,牛脚石山西侧,北堠子夼村委会驻地。地处山夼,人口625人,耕地1,220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
  明初,韩姓由云南迁此定居,村西筑一土堠,以备战时点烟火作为信号联络,又地处山夼,得名堠子夼。后村南又建一村,为南堠子夼,此村遂更名北堠子夼。
  南岭前庄Nánlǐngqiánzhuāng 位于武宁乡驻地南,大鱼鸟河东岸,牛脚石西北,南岭前庄村委会驻地。地处山丘,人口357人,耕地747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
  清朝时,谭姓由本县官庄迁此定居,村北有一山岭,故取名南岭前庄,当地群众亦称南岭。
  王从曲Wángcóngqǔ 位于武宁乡驻地南.鱼鸟河西岸,双山东北侧,王从曲村委会驻地。地处半丘半泊,人口744人,耕地1,304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据《牟平县志》记载,明洪武年间,曲姓由黄县迁此建村。
  据传,古时村西山上有一对金马驹和一对大虫,大虫经常到金马驹槽子喝水,自称为虫中之王,后演变为"王从",村内曲姓多,得名王从曲。
  西王从Xīwángcóng 位于武宁乡驻地西南.鱼鸟河西岸,双山东北脚下,西王从村委会驻地。地处半丘半泊,人口533人,耕地862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
  据传,古时双山有一对金马驹和一对大虫,大虫经常到金马驹槽子里喝水,自称为虫中之王,后演变为王从,此村居西,得名西王从。
  东王从Dōngwángcóng 位于武宁乡驻地南,鱼鸟河西岸,双山东侧,心合村委会驻地。地处半丘半泊,人口420人,耕地944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
  据传,双山有一对金马驹和一对大虫,大虫经常到金马驹槽子里喝水,自称为虫中之王,后演变为王从,此村居东,得名东王从。
  王从林Wángcónglín 位于武宁乡驻地西南,鱼鸟河西岸,双山东侧,属心合村委会管辖,地处半丘半泊,人口410人,耕地700亩。
  据传,双山有一对金马驹和一对大虫,大虫经常到金马驹槽子里喝水,自称为虫中之王,后演变为王从.,清初林姓由文登林村迁此建村,得名王从林。* 南猴子夼Náhòzikuǎng 位于武宁乡驻地南,鱼鸟河东岸,大沙地北,南堠子夼村委会驻地。地处山丘,人口507人,耕地1,049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
  清朝时,曲姓由本县上武宁迁此建村,村北原有一堠子夼,故名为南堠子夼。
  邵家沟Shàojiāgōu 位于武宁乡驻地南,鱼鸟河东岸,囫囵顶北侧,邵家沟村委会驻地。地处山夼。人口330人,耕地722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
  清朝时,邵姓由本县邵家塂迁此定居,地处沟畔,得名邵家沟。

知识出处

山东省牟平县地名志

《山东省牟平县地名志》

《牟平县地名志》是专门介绍牟平县有关地名情况的资料书,志里记载着牟平县的现行行政区划、居名点,部分起地名作用的台、站、港、场、人工建筑物、名胜古迹、 纪念地、重要的自然地理实体等地名的概况、名称来历、含义、沿革,以及部分重要地名的简略考释。为使本志通俗易懂,形象直观,采用了语体文记述体,并附地图29幅、 照片43帧,供查阅使用。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