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山镇及所属自然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东省牟平县地名志》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00018
颗粒名称: 莱山镇及所属自然村
分类号: C912
页数: 8
页码: 27-34
摘要: 本文介绍了山东省莱山镇及所属自然村概况。
关键词: 山东省 莱山镇 自然村

内容

莱山镇位于牟平县的西北边缘,东依荆山与解甲庄镇相连,西至外夹河与烟台市福山区交界,南与院  格庄乡接壤,北与烟台市芝罘区初家镇毗邻.面积68平方公里,人口39,138人.除汉族还有朝鲜、满等民族,全镇共有31个村委会,35个自然村,12个镇办企业。镇政府驻莱山河北。
    相传八百年前,此处一夜之间来了一座小山(即现机场内之马鞍山),故名"来山",因山上草林丛生,故演变为"莱山"。
    镇内地势东高西低,东部为山地丘陵,占全镇面积三分之二,境内最高山为光山,主峰海拨260.3米,屏障东南,向北延伸与荆山岭交错,西部为平泊洼地。主要河流有东风河、莱山河、友谊河,分别发源于安吉村、光山、"祥山"一带,横穿镇内向西流入外夹河。1957年和1965年分别在东风河和友谊河的丄游修建了安吉村水库、山南周水库  容量在万方以上,对抗御自然灾害,保证农业的稳产高产发挥了命脉作用。1971年开  始完成修建高陵水库配套任务,目前入本镇境内的两条干渠基本完工。本镇有丰富的铁矿资源,国家已在祥山开采多年。
    全镇耕地43,806亩,粮食以小麦、玉米、地瓜为主;油料以花生为主,粮食产量由建社初期亩产386斤,现已提高到1,181斤,总产达3,635万斤;花生产量建社初期单产82斤,现已达421斤,总产422万斤。全镇有林地8,900余亩,果园4,500多亩,1983年产果达800多万斤,相当于建社初期的160倍。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机械容有量不断增长,全镇现有主要农用动力机械近一千台,一万多马力。其中电动机717台,七千多马力;柴油机251台,3,800多马力;汽油机31台,136马力;排灌机械385台,4,900多马力;拖拉机192台,五千多马力;汽车74辆,八千马力;脱谷机200台,机动喷雾器24部。
    镇办企业从1972年开始,先后办起砖瓦厂、修造厂、石灰厂.采石厂、工艺品厂、服装厂等12种镇办企业。1983年总产值达二百多万元,纯利润30多万元。
    1944年解放前本地有公办学堂5所,普通学堂(初小)15所,学生约千余人;现在有初中8所,小学26所,学生达5,700多人,其中中学生1,700多人.解放前本地只有4家小药铺,现有医院一所,医务人员37人,床位24个。31个村,村村办起了合作医疗,有卫生员75人,另外有兽医站一处,各村均有防疫员。
    莱山镇现辖范围,解放前属牟平县第三区管辖,划为"四乡一镇",即莱山镇,朝阳乡、新成乡.乐安乡、浴新乡。莱山镇包括河北、西村、南村、东沟、东庄;朝阳乡包括官庄、千金、千金店、明泉村(埠西头)、解格庄、马村、金村、曲村(包括现在的南曲村)、友谊村(杨家庄)、刘村、王村、祝村、山南周13个村;新成乡包括安吉村、车家疃(包括现在的荆山寺)、郝家庄、贾家疃、石家疃和现芝罘区初家镇的部分村庄;乐安乡包括董家庄、刘家庄、黄家疃、南陈家疃,北陈家疃、两甲埠、现在黄务镇的南车门、北车门8个自然村;浴新乡包括南朱塂堡、解村、陈村、姜家台4个自然村。土地面积75平方公里,人口22,000余人。1942年,莱山镇大都划为十二区。
    1944年8月解放,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先后进行了反奸清算、减租减息、土地改革、土地复査,参军之前、镇压反革命、结改、互助合作化一系列群众运动,其行政区划的变化是:  解放初期,莱山原有的5个村仍为莱山镇,原有朝阳乡、浴新乡合并为檠山区;新成乡,乐安乡划归祁山区所管,均受牟平县直接领导。1946年进行了调整,莱山镇和檠山区合并为莱山区。
    1947年祁山区的安吉村、郝家庄、贾家疃、车家疃、石家疃、董家庄、南陈家疃、北陈家疃、刘家庄、两甲埠、黄家疃、南车门、北车门,11个村划归莱山区所管。
    1950年莱山区改为牟平县第十四区,祥山的王村、祝村并入金村。
    同年,区政府下设了"一镇八乡",即莱山镇,包括河北、西村、南村、东沟、东庄;官庄乡,包括明泉村(埠西头)、官庄;朱塂堡乡包括解村、陈村、姜家台、南朱港堡;解格庄乡包括马村、山南周、解格庄;金村乡包括曲村(1960年因开矿分为南北两曲村)、刘村,金村(含王村,祝村);千金店乡,包括千金、千金店、友谊村(杨家庄);车家疃乡包括安吉村、郝家庄、贾家疃、石家疃、车家疃(含荆山寺);南陈家疃乡,包括刘家庄、董家庄、南陈家疃;黄家疃乡包括两甲埠、北陈家疃、黄家疃。
    1955年,村村办起了初级农业合作社,到年底发展到248处。
    1956年,在初级合作社的基础上办起了29处高级社,并开始撤区并乡,原金村乡、朱塂堡乡、千金店乡合并为解格庄乡;官庄乡、莱山镇、车家疃乡、南陈家疃乡合并为莱山镇。
    1957年,莱山镇、解格庄乡合并为莱山镇。1958年,南北车门划归福山县黄务公社。
    1958年秋,撤乡并社,9月划规烟台巿。后莱山同院格庄公社合并,成立了烟台市莱山人民公社。
    1962年1月从烟台市划回,改为牟平县莱山人民公社。
    1984年3月20日,改莱山公社为莱山镇,所辖范围不变。11月改大队为村民委员会。
    河北Héběi  位于莱山片村西北部,烟(台)祥(山)公路东侧,地处半丘半泊,莱山镇、河北村委会驻地。人口2,050人,耕地1,683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并有商品菜园。公路交通方便,每日烟台、牟平、桃村均有班车过往,并设有车站。
    据《任氏家谱》记载,明洪武年间.任姓由现解甲庄镇草埠迁此建村,村前原有一河,村处河北岸,得名河北。
    西村Xīcūn  位于莱山镇驻地东南侧,烟(台)祥(山)公路东侧,地处半丘半泊,西村村委会驻地。人口1,740人,耕地1,515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兼有商品菜园。
    村北、村东均已修筑成宽阔的沥青路面,统称莱山街,每逢农历二、七有市集。
    据碑文记载,明洪武年间,孙姓由安傲省风阳府迁此建村,地处莱山片村西部,得名西街,1944年始称西村。
    南村Náncūn  位于莱山镇驻地东南侧,莱山南北大街南端,南村村委会驻地。地处港丘,人口1,475人,耕地1,462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牟平十一中设于村西。
    明朝中期建村,村处莱山片村南部,将名南街。1944年始称南村。
    东沟Dōnggōu  位于莱山镇驻地东南侧,莱山南北大街东侧,东沟村委会驻地。地处塂丘,人口1,075人,耕地1,131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
    明朝建村,地处莱山片村东部,且有一大沟,得名东沟。
    东庄Dōngzhuāng  位于莱山镇驻地东北,莱山大街东侧,东庄村委会驻地。地处塂丘,人口1,732人,耕地2,141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村办工副业收入较高。
    明朝建村,地处莱山片村东部,得名东庄。
    莱山Láishān  位于光山西北,烟(台)祥(山)公路东侧,人口8,072人,系河北、西村、南村、东庄.东沟之总称。公路交通方便,每5天有市集,为莱山镇经济、文化之中心。
    莱山镇驻地西北有一小土山,相传800年前,一夜之间突来此山,得名"来山",后演变为"莱山"  两甲埠Liǎngjiǎbù  位于莱山镇驻地西,烟(台)祥(山)公路东侧,与烟台市芝罘区黄务镇交界.两甲埠村委会驻地。地处半丘半泊,人口1,020人,耕地1,304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
    清初,梁姓在此建村,得名梁家埠,后梁姓绝后,光绪年间进士唐书年以村处牟平、福山之间一埠,便用"夹"字谐音,更名两甲埠。
    黄家疃Huángjiātuǎn  位于莱山镇驻地东北,东风河于村中穿过,黄家疃村委会驻地。地处泊区,人口772人,耕地1,130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
    据《牟平县志》记载,明初,黄姓从云南迁至青州府地,后又迁此建村,得名黄家疃。
    刘家庄Liújiāzhuāng  位于莱山镇驻地东北,东风河南岸,刘家庄村委会驻地。地处泊区,人口704人,耕地1,004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
    清顺治年间,刘姓由文登鸭儿湾迁至牟平城,后又迁至现村址西居住,命名刘家宅口;1648年于七领导农民起义后,村址东迁,更名刘家庄。
    北陈家疃Běichénjiātuǎn  位于莱山镇驻地东北,与芝罘区初家镇交界处,东风河北岸,北陈家疃村委会驻地。地处半丘半泊,人口1,350人,耕地1,610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
    清初,陈姓从本地南陈家疃、两甲埠迁来建村,村处南陈家疃北,得名北陈家疃。
    南陈家疃Nānchénjiātuǎn  位于莱山镇驻地东北,东风河南岸,南陈家疃村委会驻地,地处半丘半泊,人口680人,耕地765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村附近蕴藏黄金,近几年有少量开采。
    明万历四十年,陈姓由云南槐树底迁来建村,命名陈家疃,清初,村北又建一村,曰北陈家疃,故更名南陈家疃。
    董家庄Dǒngjiāzhuāng  位于莱山镇驻地东北,牟(平)观(水)公路南侧,董家庄村委会驻地。地处山丘,人口1,357人,耕地1,485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
    明初,董姓由莱阳迁居此地,命名董家庄。
    塂后Jiǎnghòu  位于莱山镇驻地北1.5公里处,烟(台)祥(山)公路东,人口4,863人,系董家庄、刘家庄、南陈家疃、北陈家疃、黄家疃之总称。
    莱山片村北有一塂,塂北有5村,统称塂后,清初得名。
    石家疃Shíjiātuǎn  位于莱山镇驻地东北,东风河穿村而过,石家疃村委会驻地,地处塂丘,人口1,508人,耕地1,942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这里所产之黄烟比较有名。
    此村原系康姓的一个庄子,后遭抄家灭族之殃,康姓绝后,清初,石姓由小云南迁此定居,得名石家疃。
    车家疃Chējǐātuǎn  位于莱山镇驻地东北,牟(平)观(水)公路南侧,直山西,车家疃村委会驻地。
  地处山塂。人口916人,耕地1,365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
    据碑文记载.明朝末年.车尚义从现芝罘区初家镇曹家庄迁此建村,得名车家疃。
    荆山寺Jǐngshānsì  位于荆山西北部山腰处,人口5人,属车家瞳村委会管辖。
    据碑文记载,唐光化年间.于荆山修一庙字,名曰荆山寺。旧有"荆塂古寺"之说,列县十景之一。
    贾家疃Jiǎjiātuǎn  位于莱山镇驻地东北.直山西北,贾家疃村委会驻地。地处山港,人口605人,耕地627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
    明朝末年.贾姓从莱阳万第村迁来居住,得名贾家疃。
    郝家庄Hǎojiāzhuāog  位于莱山镇驻地东,与解甲庄镇交界,直山西南,郝家庄村委会驻地。地处山塂,人口310人.耕地387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
    元末,郝姓由云南迁此建村,得名郝家庄。
    安吉村Anjícūn  位于莱山镇驻地东,荆山西,马山东,安吉村村委会驻地。地处山丘,人口635人,耕地905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村围产金。
    昔曰村附近有一庵,村名为庵上;1924年,取吉祥嘉言之义.以"庵"的谐音"安",更名安吉村。
    康格庄Kānggfézhuāng  位于莱山镇驻地东北,直山西.人口3,974人。系安吉村、郝家庄、车家疃,贾家疃、石家疃之总称。
    据碑文记载,此地最早时有一康姓居住,将名康格庄。淸朝时,因挡"皇纲"闯祸而逃之。附近5村仍统称康格庄。
    明泉村Míngquáncūn  位于莱山镇驻地西南,烟(台)祥(山)公路东侧,明泉村村委会驻地,地处半丘半泊,人口550人,耕地710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
    明末建村,因村东有一堡,命名堡西头.后演变为埠西头,1980年7月地名普査中,因与县内大队重名,以明时建村,地处水流汇集点,更名明泉村,1980年8月1日启用。
    友谊村Yǒuyìcūn  位于莱山镇驻地南,友谊河下游南岸,烟(台)祥(山)公路南侧,友谊村村委会驻地。地处泊区,人口1,184人,耕地1,204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
    明末,杨姓从本县冶头迁至午台南塂,后又迁此定居,得名杨家庄.1980年7月地名普査中因与县内大队重名,以临友谊河更名友谊村。
    千金店Qiānjīndiàn  位于莱山镇驻地西,烟(台)祥(山)公路与牟(平)观(水)公路分线处,千金店村委会驻地。地处半丘半泊,人口341人,耕地405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
    据《牟平县志》记载,元末,姜姓从现乳山县峒岭迁此定居,因地处大路交叉口,多人在此开客店,又临千金村,得名年金店。
    官庄Guānzhuāng  位于莱山镇驻地南,烟(台)祥(山)公路东则,官庄村委会驻地,村周围泊多塂少,人口3,327人,耕地5,137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系莱山镇最大一村。
    据《牟平县志》记载,明时,姜姓从现乳山县峒岭迁此建村。村址原为官夺民田之私田,当时称为官庄,故村取名官庄。
    千金Qiānjīn  位于莱山镇驻地南,烟(台)祥(山)公路北侧,光山西,千金村委会驻地。地处半丘半泊,人口2,350人,耕地2,875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
    元末,于、肖等姓曾在此居住,后刘姓又从牟平南门里迁此建村,当时村东有金场,村民在此开采,为多采金发财,取吉祥之义,村命名千金。
    南朱塂堡Nánzhūjiǎngpù  位于莱山镇西南,外夹河东,与院格庄乡交界处,南朱塂堡村委会驻地。地处半丘半泊,人口2,820人,耕地3,818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
    明初王姓迁来定居,因村北塂上有一堡,西港上有7个珠子,村以此命名南朱塂堡(朱由珠演变)。
    陈村Chéncūn  位于莱山镇驻地西南,牟(平)观(水)公路东侧,陈村村委会驻地,地处半丘半泊,人口830人,耕地1,070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
    明初,陈姓由小云南迁此居住,取名陈家疃,后改为陈村。
    解村Xiècūn  位于莱山镇驻地西南,牟(平)观(水)公路东脚,解村村委会驻地.地处半丘半泊,人口690人,耕地843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
    据《解氏家谱》记载,明末,解姓从现福山区旺远解村迁此定居,为怀念故乡,仿取村名为解村。
    姜家台Jiāngjiātái  位于莱山镇驻地西南,牟(平)观(水)公路东侧,姜家台村委会柱地。地处港丘,人口474人,耕地579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
    宋末,姜姓由云南迁至蟵岭和大虎岚,后又迁此建村,因地处高地,得名姜家台。
    北朱塂堡Běizhūjiangpù  位于莱山镇驻地南,烟(台)观(水)公路南北穿过,人口1994人,为陈村、解村、姜家台之总称。
    地处南朱塂堡北,得名北朱塂堡。
    解格庄Xiègézhuāng  位于莱山镇驻地西南,友谊河中游南岸,解格庄村委会驻地.地处塂丘,人口1,079人,耕地1,522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
    清初建村,村东有一蟹子岭,村得名解革庄(蟹字改为解字)。"革"字后来演变为格,故村名解格庄。
    马村Mǎcūn  位于莱山镇驻地南,烟(台)祥(山)公路南侧,马村村委会驻地。地处山丘,人口1,450人,耕地1,509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
    明初,马姓由海阳所迁此定居,得名马村。
    金村Jīncūn  位于莱山镇驻地东南,雷山北,金村村委会驻地,地处山塂,人口824人,耕地795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村附近处有铁矿。
    辛冠吾烈士故里,1945年任胶东军区联络部副部长,1946年任胶东军区国共和谈共产党代表,去敌占区谈判返回途中,被敌人杀害。烟台市小钢联祥山铁矿机关驻此村。
    明朝,金姓从蓬莱城迁此定居,取名金村。
    祝村Zhùcūn  位于莱山镇驻东南,雷山北,人口90人,地处山塂,有铁矿。属金村村委会管辖。现已同金村、王村连在一起。
    明末,祝姓从本县现高陵镇祝家疃迁此定居,得名祝村。
    王村Wángcūn  位于莱山镇驻地东南,雷山北,人口86人,地处山塂,有铁矿。属金村村委会管辖。现已同金村、祝村连在一起。
    明末,王姓由本县现解甲庄镇辉石埠迁此建村,取名王村。
    刘村Liúcūn  位于莱山镇驻地东南,烟(台)祥(山)公路南,雷山西北.刘村村委会驻地。地处山港,人口302人,耕地191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村周围有铁矿。
    明朝末年,刘姓由云南迁此建村,得名刘家疃,公社化后改为刘村。
    北曲村Běiqǔcūn  位于莱山镇驻地东南,雷山东,曲村村委会驻地.地处山塂,人口1,391人,耕地950亩,属曲村村委会管辖。所产茄梨比较闻名。村周围有铁矿,国家已投资开采。
    据曲氏谱书记载,明末,曲姓由黄县北马先迁居垛骨场,后又同于姓一起迁此建村,曲姓多.得名曲家疃;1945年解放后,更名曲村。1960年因开矿有80余户人家搬迁至村南居住,称南曲村,原村更为北曲村。
    南曲村Nánqǔcūn  位于莱山镇驻地东南,雷山南,人口359人,耕地356亩,地处山塂,属曲村村委会管辖。
    1960年因开矿由原村搬迁80余户来此建村,因地处曲村南,得名南曲村。
    祥山Xiángshān  位于雷山北,烟(台)祥(山)公路短途汽车之终点站。人口4,604人,为马村、金村、王村、祝村、刘村、北曲村、南曲村七村之总称。
    此处地势较高,明朝时取名上山里;1870年以吉祥嘉言之义更为祥山里。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更名祥山。
    山南周Shānnánzhǒu  位于莱山镇驻地南,雷山西南地处山区,多山坡地,山南周村委会驻地。地处山塂.人口1,056人,耕地1,386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
    明朝时,周姓迁此定居,村处雷山南,命名山南周家,后简称山南周。

知识出处

山东省牟平县地名志

《山东省牟平县地名志》

《牟平县地名志》是专门介绍牟平县有关地名情况的资料书,志里记载着牟平县的现行行政区划、居名点,部分起地名作用的台、站、港、场、人工建筑物、名胜古迹、 纪念地、重要的自然地理实体等地名的概况、名称来历、含义、沿革,以及部分重要地名的简略考释。为使本志通俗易懂,形象直观,采用了语体文记述体,并附地图29幅、 照片43帧,供查阅使用。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