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平城概括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东省牟平县地名志》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00016
颗粒名称: 牟平城概括
分类号: C912
页数: 2
页码: 7-8
摘要: 本文介绍了山东省牟平城
关键词: 山东省 牟平城 概括

内容

牟平城 Mùping Chéng  位于县境北部,东至绣花厂,西至牟山路,南至新建大街,北至宁海大銜,距黄海  5公里.城区东西长2.2公里,南北宽2.2公里,面积5.3平方公里(包括工业区)。人口约3万,大郝汉族,县委,县人民政府和宁海镇人民政府均设于城内。
    城区地势平坦,南部略高,一般海拔11公尺,年平均气温11.5℃,一月份平均温度-2.9℃,七月份为24.9℃,最高温度37.2℃,最低温度-19.6℃,年平均积温4370.5℃,年均降水量764毫米。
    考今县城,始建于汉,初为东牟县治。汉高后六年(公元前182年)曾封齐悼惠王子刘兴居为东牟侯,国治设此。唐麟德二年(公元665年)"析文登县于东牟故城置牟平县,"如意元年,曾于牟平故城置登州府,领牟平、文登、黄县。宋、元、明、清,县治或州治均设于此地。清初改宁海为散州,不领县。民国二年废州为宁海县,三年为避与浙江宁海县重名,改称牟平,恢复唐县旧名.  牟平故城围长1,006丈,髙3.56丈,壕围1,096.5丈,宽7丈,深9尺,城墙内面积约0.9平方公里.设城门4座:东为建武门,后改为集庆门;西为奉恩门;南为顺正门;北为镇海门,县公署置于县城中央,与南门相对,临街有砖甃瓮洞大门,上建谯楼,内有仪门、甬道、大堂、后堂、厢正、宿舍、花厅等,颇为壮观。
    自唐麟德二年复置牟平县以来,历代都以牟平城为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至1945年8月解放前,历代统治者只注重设县衙、监狱,豢养兵役,维护腐败政权,不重视城镇建设,千百年来,城容萧条,经济落后,人民困苦,城内只有一条东西贯通大街,而且泥路狭窄,其余街巷多坎坷不平,城内工业只有几家私人开设的红炉、白铁和自行车修理行。商业以吃食店铺和私人摊贩为主,每逢农历三、八为小集,五、十为大集,交换商品,互通有无,每年农历五月二十五日至月底开设城会,商贾云集,较为热闹。解放后,特别近几年来,随着城镇规划,城区不断扩建,除旧布新,镇容大变,东西已开辟出北关、政府、南关、工商等大街,宁海大街即将开辟;南北有牟山、西关、通海,文化、正阳、东关等纵路。这些街路分布较为均匀,条条宽杨顺直,多系沥青路面,车辆通行无阻。街路两旁,新建许多楼房,门市棋布,平日车来人往,农历五、十集日,车水马龙,市场繁荣.县城工业发展很快,现已拥有机械制造,丝绸、染织、酿酒、造锁、制鞋、服装等狻十个项目。另外,城内还有常家巷、贺家巷、大寺巷,同德巷、宫家巷、元发街、孙家巷、儒林巷、严家巷、天齐庙后等东西巷;有城隍庙后、西渔市口、东渔市口、马神庙巷、金莲堂街、老当铺街,曲家巷、永安街、正阳街等南北巷。通巷大部分古老狭窄,汽车行驶不便.沿巷多是瓦平房式古老建筑。县城建设规划,拟向城北黄海沿岸发展。
    中共牟平县委、牟平县人大常委、牟平县人民政府同住一院,位于文化路与政府大街交接处,院内设党政办事机构44个(1979年),占地33,500平方米。政府其他办事机构、企事业部门和主要建筑,如农业局、财政局、商业局、汽车站、银行、旅馆、招待所、百货商店、剧场等,大都座落于政府大街两侧;工业局、工商企业、外贸单位,多分布于工商大街两侧。城内设高中1处、联中两处、小学16处,共有教职员工545人,学生5,418人。县医院位于义化路与南关大街交接处西南侧.占地21,395平方米,现有床位160张,医务人员180人。
    牟平城适踞烟台,威海之间,在军事上占肓重要地位,金元以来皆有驻军镇守。金时于县城设宁海军,明时设宁海卫,清时又设宁福营。这里有悠久的斗争历史和光荣传统。如明清两代,就历经敉次斗争,明正德年间(公元1512年)刘六、刘七率农民起义军十余万人,于1513年攻打牟平城.纵火焚烧了城东门;清顺治13年(公元1661年),栖霞于七率义军围攻牟平城3日,城中统治者亡魂丧胆;清同治二年(公元1861年)春.捻军领袖李成、张閔刑率义军十万众入鲁,9月7日直抵城下,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势力:光绪32年(公元1906年)省垦务局强行拍卖昆嵛山大片荒地,引起农民强烈不满,4月以李东周组织三教会,会员两千余人,进城大闹3日。6月3日,三教会再次进城.李东周等十余人惨遭杀害;1911年武昌起义,次年1月23日,革命军进入牟平城,知州刘印昌逃走;年2月5日.日本侵略军侵入牟平城,建立日伪政权。1938年2月13日.山东抗日救国军第三军,在胶东特委书记理琪率领下攻入牟平城,活捉伪县长宋建五以下百余人,并与日军激战干城南雷抻庙,打响了胶东抗日第一枪,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气焰,坚定了晈东人民抗日信心,1945年8月17日,牟平城解放,县人民政府迁到城内。
    县城内外交通方便,牟浪公路(牟平至乳山浪暖口)、牟乳公路(牟平至乳山)都以牟城为起点,荣烟公路(荣成至烟台)橫穿县城北侧,为牟平通往邻县的重要枢纽。
    牟平城历史悠久,古迹颇多。清未尚存的庙、堂、寺、院、坛、台、宫、阁不下二十余处。如孔宙、武宙、义昌阁、清泉寺、城隍庙、关庙等较为宏伟壮观。后经兵变,拆除焚毁.所余无几,1945年8月解放以来,重新邻划城区,建厂逑校.寺庙已无迹可寻。唯弥勒寺左13级舍利宝塔尚存,不幸十年动乱期间亦被破坏。牟台位于城东1华里,南沈长堤.东临沁水.登顷凝眸远眺,山河城郭,尽收眼底,为牟平县名胜之一,现为烈士陵园。

知识出处

山东省牟平县地名志

《山东省牟平县地名志》

《牟平县地名志》是专门介绍牟平县有关地名情况的资料书,志里记载着牟平县的现行行政区划、居名点,部分起地名作用的台、站、港、场、人工建筑物、名胜古迹、 纪念地、重要的自然地理实体等地名的概况、名称来历、含义、沿革,以及部分重要地名的简略考释。为使本志通俗易懂,形象直观,采用了语体文记述体,并附地图29幅、 照片43帧,供查阅使用。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