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万军民奋力抗洪抢险

知识类型: 事件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中共济宁市历史大事记1949—1996》
唯一号: 150332020210009310
事件名称: 10万军民奋力抗洪抢险
文件路径: 1503/01/object/PDF/150310020210000015/001
起始页: 0511.pdf
事件类型: 政治事件
起始时间: 1991年7月23日
结束时间: 1991年7月24日

事件描述

泗河流域普降大到暴雨,平均降雨163毫米。降雨量大于200毫米的笼罩面积780平方公里,降雨量大于150毫米的笼罩面积1020平方公里,泗河书院站25日6时洪峰流量达1730立方米/秒。上游泗水境内无堤防段,洪水漫溢出槽,中游超过警戒水位1米以上,是1957年以来最大的暴雨洪水。接到汛情报告后,市委、市政府领导人立即赶到防汛指挥部召开紧急会议,采取果断决策:一是全力以赴防守抢护,水涨堤高,力保堤坝安全。二是做好栗河崖滞洪区破堤分洪的准备。市委书记、常委、市长等市级领导人分工把口具体负责,沿河的郊区、微山、邹城、兖州、曲阜、泗水等县的党政负责人也都连夜赶赴抢险第一线。省政府副省长王建功、省军区副司令员韩永禄、省水利厅厅长林廷生等也从济南赶到现场。到25日上午8时,就迅速集结抗洪大军10余万人, 下游8公里堤段6万多人,组织200辆汽车运送草袋14万条和3万条麻袋。市郊区栗河涯滞洪区的石桥、接庄两个乡镇41个村庄4. 8万群众3个小时内全部撤离到安全地带。在抗洪抢险中,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各级党政领导人连续24小时坚守泗河大堤, 随时了解水情变化,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同群众一道抢险固堤。人民解放军驻兖州、邹县、曲阜、济宁部队和武警官兵,哪里最危险、任务最艰巨,他们就岀现在哪里。许多官兵连续战斗十几个小时,忍饥渴、战酷暑,顽强拼搏,表现了人民军队的优良品质和大无畏革命精神。市和有关县(市、区)各部门协同作战,各负其责,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协作精神,确保了抗洪抢险的胜利。这次泗河抗洪抢险,共搬运土方53. 5万立方米,加固堤防42公里,动用机动车450辆,耗用草袋36. 7万条、麻袋13. 3万条、尼龙袋26. 1万条、木桩430 根、石料3380立方米,国家、集体、群众投入资金290余万元,避免了栗河崖滞洪区的启用,减少直接经济损失1.57亿元。为修复水毁工程和完善防洪堤防,根据治淮工程安排和水利部淮委的要求,组织市郊区、微山县民工进行了泗河下游退筑堤。工程于1992年1月26日开工,4月初竣工。工程完成后,泗河的抗洪能力由800立方米/秒,提高到3650立方米/秒。

知识出处

中共济宁市历史大事记1949—1996

《中共济宁市历史大事记1949—1996》

本书记载时限,自1949年10月1日始,至1996年12月31日止。以建国后党的历史时期的划分依次记述。以济宁市现辖区域追溯历史,先后记述了济宁市、尼山专区、台枣专区、滕县专区、湖西专区、济宁专(地)区、济宁市的内容。本书以地(市)级党的活动和党的领导为主线,围绕主线记述本地 (市)党的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同时兼顾本级人大、政府、政协、人民团体、地方军事机关的重大活动、重要事件,以及县(市、区)有重大影响的活动和事件;记述党和国家领导人、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主要负责人和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济南军区主要领导人到济宁的视察活动,外国党和国家领导人到济宁的参观访问活动,本市与兄弟省、市(地区)的交往活动,与外国有关城市的友好往来活动;记述县级以上行政区域的调整和组织机构的变化;领导人的任职变化记述地(市)级党委正、副职,纪委、人大、政府(专署、革委)、政协正职,地方师级军事组织军政正职。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