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七五”建设成就显著

知识类型: 事件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中共济宁市历史大事记1949—1996》
唯一号: 150332020210009261
事件名称: 全市“七五”建设成就显著
文件路径: 1503/01/object/PDF/150310020210000015/001
起始页: 0491.pdf
事件类型: 政治事件
起始时间: 1990年

事件描述

“七五”期间,全市认真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以“内向外向结合,开放开发并重,城乡一体发展”为指导思想,突出 “强农、重工、活商”的工作重点,以“科教先导,繁荣济宁”为战略方针,经济建设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精神文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明显成效,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得到进一步改善,城乡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国民经济得到较快发展。“七五”期间,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和工农业总产值均提前3年实现了第一个翻番。据统计,1990年,全市国民生产总值达到96亿元,比“六五”末增长72%;国民收入达到81亿元,比“六五”末增长 69. 7%;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87. 2亿元,比“六五”末增长107. 2%。其中,工业总产值达到126. 6亿元,比“六五”末增长174. 5%,农业总产值达到60. 6 亿元,比“六五”末增长19.9%。林牧副渔四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25. 9%上升到33. 8%。1990年,粮食总产量达到328. 7万吨,棉花10. 41 万吨,油料9. 26万吨。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66. 4亿元,比“六五”末增长 4. 3倍。财政收入达到6. 2亿元,比“六五”末增长172% ,连续4年实现收支平衡。重点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绩。“七五”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79亿元。全市基本形成了能源、机械、纺织、化工、食品、建材、医药7大工业支柱产业、国营大中型工业企业已由“六五”末的2个发展到60个。全市形成了由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5种运输方式组成的综合运输网络。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在供水、供气、道路、综合开发、小区建设以及改善居民住房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内外贸易日益活跃。1990 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到39. 8亿元,比“六五”末增长97.8%。商业零售网点发展到5. 4万个。全市“三资”企业达到39家,总投资7615万美元。出口商品收购总值达到5. 2亿元,比“六五”末增长1·94倍。各项社会事业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的成绩,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七五”期间,全市共取得科技成果601项,其中15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495项达到国内省内先进水平。教育、文化艺术、医疗卫生和体育事业有了进一步发展,社会风气逐步好转。

知识出处

中共济宁市历史大事记1949—1996

《中共济宁市历史大事记1949—1996》

本书记载时限,自1949年10月1日始,至1996年12月31日止。以建国后党的历史时期的划分依次记述。以济宁市现辖区域追溯历史,先后记述了济宁市、尼山专区、台枣专区、滕县专区、湖西专区、济宁专(地)区、济宁市的内容。本书以地(市)级党的活动和党的领导为主线,围绕主线记述本地 (市)党的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同时兼顾本级人大、政府、政协、人民团体、地方军事机关的重大活动、重要事件,以及县(市、区)有重大影响的活动和事件;记述党和国家领导人、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主要负责人和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济南军区主要领导人到济宁的视察活动,外国党和国家领导人到济宁的参观访问活动,本市与兄弟省、市(地区)的交往活动,与外国有关城市的友好往来活动;记述县级以上行政区域的调整和组织机构的变化;领导人的任职变化记述地(市)级党委正、副职,纪委、人大、政府(专署、革委)、政协正职,地方师级军事组织军政正职。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