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

知识类型: 事件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中共济宁市历史大事记1949—1996》
唯一号: 150332020210008865
事件名称: 济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
文件路径: 1503/01/object/PDF/150310020210000015/001
起始页: 0353.pdf
事件类型: 政治事件
起始时间: 1984年10月

事件描述

工农业总产值增长12. 5倍。1983年全市工农业总产值达到35. 79亿元,比 1949年增长12. 5倍,平均每年递增7. 95%。其中农业总产值达到17. 18亿元,比1949年增长5. 8倍,每年递增5.8%;工业总产值达到18. 61亿元, 比1949年增长143. 7倍,平均每年递增15. 76%。特别是党的^十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市国民经济在认真贯彻执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中持续发展。从1979年到1983年,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10. 17%。其中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12. 33%,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8. 39%。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1983年和解放初期相比,发电量增长1. 15万倍,棉布增长38. 5倍,食油增长52. 5倍。重点工业产品的原煤、水泥、化肥、 农机、自行车等从无到有,逐渐壮大,全市被评为省厅以上优质产品累计有130余种。城镇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至1984年6月底,平均每户就业人口 2. 29人,每人每月平均生活费支出39. 95元,比1978年增加16. 28元, 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51.2%,人均居住面积8. 9平方米,比1978 年增加2. 2平方米。居民贵重耐用消费品拥有量也大幅度增长。教育事业蓬勃发展。1949年全市仅有中学5所,小学1168所。目前全市已有高等院校4所,中等专业、技工学校17所,普通中学631所,职业学校126所,小学 3611所,大中小学在校学生已达62万余人。卫生事业发展。解放前,全市仅有教会办的4所医院和私人开的一些小医院、简易诊所,共有医务人员不过 400人,床位数十张,设备简陋,医疗条件差。到1983年底,全市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由1949年的7个,发展到602个,增长85倍;床位由166张,增加到 8164张,增长48倍;卫生技术人员由206人,增加到1. 23万多人,增长60 倍。全市已初步建成县(区)、乡、村的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也由1970年的26. 8%。下降到1983年的7. 17%°。

知识出处

中共济宁市历史大事记1949—1996

《中共济宁市历史大事记1949—1996》

本书记载时限,自1949年10月1日始,至1996年12月31日止。以建国后党的历史时期的划分依次记述。以济宁市现辖区域追溯历史,先后记述了济宁市、尼山专区、台枣专区、滕县专区、湖西专区、济宁专(地)区、济宁市的内容。本书以地(市)级党的活动和党的领导为主线,围绕主线记述本地 (市)党的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同时兼顾本级人大、政府、政协、人民团体、地方军事机关的重大活动、重要事件,以及县(市、区)有重大影响的活动和事件;记述党和国家领导人、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主要负责人和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济南军区主要领导人到济宁的视察活动,外国党和国家领导人到济宁的参观访问活动,本市与兄弟省、市(地区)的交往活动,与外国有关城市的友好往来活动;记述县级以上行政区域的调整和组织机构的变化;领导人的任职变化记述地(市)级党委正、副职,纪委、人大、政府(专署、革委)、政协正职,地方师级军事组织军政正职。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