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区进行农村中小学校舍改造

知识类型: 事件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中共济宁市历史大事记1949—1996》
唯一号: 150332020210008733
事件名称: 全区进行农村中小学校舍改造
文件路径: 1503/01/object/PDF/150310020210000015/001
起始页: 0291.pdf
事件类型: 政治事件
起始时间: 1981年1月

事件描述

1980年12月3日,中共中央发岀《关于普及小学教育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要用两三年或稍长一点时间, 实现“校校无危房,班班有教室,学生人人有课桌凳”(一无两有)的要求。按照中央的要求,各县(市)开始了校舍改造工作。经济比较贫困的泗水县,主要依靠群众集资,在全省率先实现了“一无两有”,成为全省第一个基本完成农村校舍改造的县。1981年5月,省教育厅、财政厅在泗水县召开了全省农村中小学校舍改造现场会,总结推广泗水县校舍改造的经验。1982年6月, 全国农村中小学校舍修建工作经验交流会在泗水县召开。会后,行署认真贯彻全国会议精神,东抓泗水,西抓金乡,树立典型,分类指导,使全区校改工作形成高潮。1985年,省教育厅颁发了农村中小学校舍改造实现校舍、课桌凳、院墙、校门、厕所、操场6配套的暂行标准。市政府依照标准,逐项检查全市农村中小学校舍改造情况,掀起了坚持高质量进行校舍改造6配套的第二次高潮。到1987年,全市累计新建、改造校舍9. 21万间,添置木质课桌、凳 79. 5万单人套,坚固适用的校舍达到99%,使用木质课桌凳学生占学生总数的100%,建厕所2. 43万间,院墙97. 11万米,大门3923个,拓宽操场 435. 5万平方米。全市农村民办中小学3949所,累计完成完整配套的学校 3680所,占学校总数的93%,其中,中学完整配套的占中学总校数的95%。 校舍改造累计投资2. 6亿元,其中国家投资(含省、市、县财力和市、县教育经费)仅占总投资的5.4%,乡(镇)、村(含工料折款)投资占总投资的94.12%。 1987年上半年,省教委、财政厅对全市校改进行严格验收,认定校改合格。

知识出处

中共济宁市历史大事记1949—1996

《中共济宁市历史大事记1949—1996》

本书记载时限,自1949年10月1日始,至1996年12月31日止。以建国后党的历史时期的划分依次记述。以济宁市现辖区域追溯历史,先后记述了济宁市、尼山专区、台枣专区、滕县专区、湖西专区、济宁专(地)区、济宁市的内容。本书以地(市)级党的活动和党的领导为主线,围绕主线记述本地 (市)党的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同时兼顾本级人大、政府、政协、人民团体、地方军事机关的重大活动、重要事件,以及县(市、区)有重大影响的活动和事件;记述党和国家领导人、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主要负责人和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济南军区主要领导人到济宁的视察活动,外国党和国家领导人到济宁的参观访问活动,本市与兄弟省、市(地区)的交往活动,与外国有关城市的友好往来活动;记述县级以上行政区域的调整和组织机构的变化;领导人的任职变化记述地(市)级党委正、副职,纪委、人大、政府(专署、革委)、政协正职,地方师级军事组织军政正职。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