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区遭受百年未遇特大水灾

知识类型: 事件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中共济宁市历史大事记1949—1996》
唯一号: 150332020210008185
事件名称: 全区遭受百年未遇特大水灾
文件路径: 1503/01/object/PDF/150310020210000015/001
起始页: 0094.pdf
事件类型: 环境事件
起始时间: 1957年7月10日
结束时间: 1957年7月23日

事件描述

全区遭受百年未遇特大水灾10日至23日,全区在14天内连降8次暴雨,全区平均降雨700毫米以上,加上客水汇集,大大超过了湖河容泄能力(南四湖当时最大容量为50亿立方米,这次洪水积水最高时达 104亿立方米),十几条入湖河道及南四湖堤防大部漫溢决口,津浦铁路以西湖河连成一片汪洋,济宁、嘉祥、金乡、微山地区纵横百余里,到处可以行船,出现了百年来所未有的特大洪水。暴雨中又有大风侵袭,给全区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据统计,共淹没耕地836. 62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60%,其中水深在1米以上的420万亩,减产约13.3亿斤.占全年总产量的 45%。受灾人口达281. 94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52. 8%,死亡355人,伤 1440人。进水或被水围困的村庄4171个,占全区总村庄数的39%,倒塌房屋107. 54万多间,牲畜死亡4859头,国库小麦损失1500万斤,群众财产损失难以计算。 水灾发生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关怀,从上海、南京、徐州、济南等地急调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部队2000余人,星夜赶赴灾区,投入铁舟、 轮渡、汽船、橡皮舟等137只抢救群众,并派出飞机空投救灾物资。省委书记处书记谭启龙、省长赵健民亲临灾区视察,组织救灾。地委一面迅即向上级报告灾情,一面迅速组织救灾工作,16日、21日,连续下发了抗洪救灾抢救灾民的紧急指示,作出部署。地专机关紧急动员起来,设立了生产救灾、灾民安置、物资供应、交通运输4个办公室。地、县党政主要领导人亲自到抢险第一线现场指挥,地直机关抽调600余名干部深入灾区,组织指挥防汛队伍, 抢险堵口,转移灾民。本着先救人,后救牲畜,再转运物资的原则,除中央和省支援的水路运输工具外,又从本区急调木帆船1376只,组织抢救被水围困的群众。7月21日至8月10日,20天的时间,抢救了 4000多个被水围困村庄的群众21万多人,使之平安脱险,胜利完成抢救任务。为妥善安置好灾民,在省、地委的领导组织下,各县的灾民大部分在本县或邻县作了安置,对需要外移的金乡、微山、济宁等地的17. 9万名灾民,除在本区的邹、滕、峄、 滋阳、泗水、曲阜6县安置外,根据省的安排,在惠民、泰安、聊城、昌潍4专区进行了异地安置,并先后于9、10月份安置就绪。1958年2月,外迁安置灾民陆续返乡。为了防止灾区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地、县成立了卫生防疫办公室,先后派出120余名医护人员会同省派的由189人组成的医疗大队, 分赴金乡、微山、济宁、嘉祥、汶上、滋阳、邹县等地开展卫生防疫工作,以防治夏、秋传染病为中心,以防治乙型脑炎为重点,采取在灾民集中地设点和巡回防治的办法,基本上保证了患病灾民的及时治疗,防止了流行病的发生和蔓延。 为使灾区尽快恢复生产,战胜灾荒,地、县各级党政组织一方面组织灾民开展生产自救,重建家园,层层制订生产自救计划,积极补种、改种。全区共补种改种晚秋作物113万亩,蔬菜72万亩,抢种小麦200万亩,收储各种野菜、树头菜等代食品5463万斤,修建房屋30余万间,发展副业生产100 余种,42万人参加副业生产,收入5121万元。为扶持灾区开展生产自救,先后发放救济款1544万元,各项贷款和予付定金1832万元,救济粮5. 08亿斤;一方面积极组织对灾区的支援。地委、专署于8月6日作出《关于在国家机关、学校、工矿企业中开展节约救灾运动的决定》,号召干部职工发扬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与灾区群众同甘苦共患难,节衣缩食,支援灾区。至月底, 地专机关有3309人参加捐献,占总人数的67%,共捐款8196元、衣服4594 件,割晒青干草1-3万斤,节约粮食1万余斤。各县直机关也开展了节约救灾活动。由于采取了上述措施,灾民的生活得到基本保证,灾区生产、生活秩序稳定。广大灾民通过抗洪救灾进一步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普遍反映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战胜这样大的灾荒。有的灾民编了这样的顺口溜:“大水无情人有情,共产党是咱大救星;洪水围困陷绝境,飞机轮船来救兵;颗粒无收房屋倒,政府送粮又送袄;只要咱听毛主席的话,天大的困难也不怕。”表达了灾区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感谢之情及战胜灾荒的决心和信心。

知识出处

中共济宁市历史大事记1949—1996

《中共济宁市历史大事记1949—1996》

本书记载时限,自1949年10月1日始,至1996年12月31日止。以建国后党的历史时期的划分依次记述。以济宁市现辖区域追溯历史,先后记述了济宁市、尼山专区、台枣专区、滕县专区、湖西专区、济宁专(地)区、济宁市的内容。本书以地(市)级党的活动和党的领导为主线,围绕主线记述本地 (市)党的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同时兼顾本级人大、政府、政协、人民团体、地方军事机关的重大活动、重要事件,以及县(市、区)有重大影响的活动和事件;记述党和国家领导人、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主要负责人和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济南军区主要领导人到济宁的视察活动,外国党和国家领导人到济宁的参观访问活动,本市与兄弟省、市(地区)的交往活动,与外国有关城市的友好往来活动;记述县级以上行政区域的调整和组织机构的变化;领导人的任职变化记述地(市)级党委正、副职,纪委、人大、政府(专署、革委)、政协正职,地方师级军事组织军政正职。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