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图书馆
济宁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济宁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济宁市召开民生保障体系建设大会
知识类型:
事件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中共济宁年鉴2012》
唯一号:
150332020210004877
事件名称:
济宁市召开民生保障体系建设大会
文件路径:
1503/01/object/PDF/150310020210000011/001
起始页:
0085.pdf
事件类型:
政治事件
起始时间:
2012年9月22日
发生地点:
济宁市
事件描述
济宁市召开民生保障体系建设大会9月22 日上午,济宁市召开民生保障体系建设大会,深入贯彻市十二次党代会关于民生工作的重大决策, 顺应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围绕全面建成惠及全市人民的小康社会,就加快推进十大民生保障体系建设进行动员部署,在全省率先构建“覆盖城乡、惠及全民,制度完善、体系完备,符合市情、持续发展”的民生保障体系,到2015年在全市基本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难有所帮”,让济宁人民普遍过上经济殷实、文化丰富、保障有力、安定和谐的新生活。 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马平昌作重要讲话,市委副书记、市长梅永红主持会议。市政协主席赵树国,市委副书记崔洪刚,市人大常委会第一副主任陈民,市委常委、秘书长刘成文,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刘中会,副市长张继民出席会议。 马平昌在讲话中指出,民生问题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最基本问题,关系到人民的幸福安康、国家的繁荣昌盛、社会的和谐稳定。市委、 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民生工作,近年来更是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精力尽可能地向民生集中,财力尽可能地向民生投入,政策尽可能地向民生倾斜,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每年都实施系列民心工程,坚持不懈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努力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多的改革发展成果,全市民生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一些工作走在了全国全省前列。 马平昌指出,经济社会越发展,民生工作就越深入,解决民生问题的要求就越高。构建民生保障体系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建设和谐社会的要义所在,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关键举措,是践行执政为民理念的具体体现。各级各部门务必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不断深化对构建民生保障体系重要性的认识,切实把思想高度统一到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上来,把构建民生保障体系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确保民生工作每年都有新进展、新突破,确保实现既定的民生工作目标任务。 马平昌强调,要确保民生保障十大体系建设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市委、市政府出台的《意见》, 对建立健全民生保障体系进行了全面部署,总的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为鲜明导向,以富民惠民为首要任务,按照“城乡一体、全面覆盖、初始起步、逐步提高”的思路,逐步建立健全就业创业服务等十大体系,提高公共服务资源普惠度和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建设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的幸福济宁。到 2015年,“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难有所帮”的目标基本实现,城乡居民的归属感、自豪感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更加幸福、更有尊严。各级要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出台的《意见》要求,精心组织、科学实施,全面落实民生保障体系建设各项任务。一要实施重点突破。 建立健全政府引导、社会共建相结合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让老百姓创业有门路、就业有岗位。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制度完备、管理科学的社会保障体系,让老百姓基本生活无后顾之忧。建立健全城乡统筹、均衡公平的教育保障体系,努力让每个孩子有学上、上好学。建立健全网络完善、功能齐全、具有济宁特色的基本医疗卫生体系,有效缓解老百姓看病就医的矛盾。建立健全多层次、宽覆盖、多功能的住房保障体系,让老百姓居住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建立健全政府辅助、社会救助、慈善帮助相结合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把党和政府的温暖、社会的关爱及时送给困难群众。建立健全公共文体服务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体需求。建立健全人与自然关系协调的城乡环境改善体系,提升生活环境质量,让老百姓喝上更加干净的水、呼吸到更加清洁的空气。要建立健全社会管理服务体系,让人民群众安全有保障、 权益受保护、生活更舒适。二要推动创新发展。 探索创新工作思路办法,不断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认真梳理和完善与改善民生密切相关的各项政策,科学制定济宁市解决民生问题的系统规划,努力创新民生工作的各项举措。探索完善工作方式方法,始终坚持“需求导向”,坚持问政、问需、问计于民,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把群众放在心中最重要的位置。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效应,根据体系建设的不同特点和实际情况,积极探索体系建设的路径方法,为全市提供示范、积累经验。三要构建长效机制。坚持系统化设计。按照 “当前可承受,未来可持续”要求进行制度设计,既抓紧解决与群众切身利益直接相关的问题,又充分考虑各方面的条件和承受能力,循序渐进地提高保障水平。坚持制度化安排,对体系建设中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适时上升为规章制度;对体系建设中必须完成的工作任务,及时明确为目标落实制度;对体系建设中各级各部门承担的主要职责,尽快建立责任分工制度;继续深化社会事业领域改革,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鼓励和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民生保障体系建设。坚持规范化建设。充分结合济宁发展实际,确保体系建设适度超前、定位准确、操作规范;突出加快构建信息化平台,推动资源整合和有效利用,促进信息交流和共享,方便群众使用和互动,切实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坚持长效化推进,按照循序渐进、积极作为的原则,有计划、分步骤推进,形成一种常态的、长效的机制,确保体系建设每年都有新进展、五年实现大突破。 马平昌要求,要加强对民生保障体系建设的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建立起统一协调的民生工作推进机制,社会各界都要重视、关注和支持民生工作,在全市构建起“党委统一领导、政府强力推动、部门全力组织、社会积极参与”的民生工作格局。要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要建立健全科学高效的工作推进机制、督促检查机制、考核奖惩机制和相应的工作管理制度。要把民生保障体系建设的任务细化量化、层层分解、责任到人,加大督查考核力度,加强民生工程的跟踪问效,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各级干部一定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带着强烈的责任和深厚的感情去做群众工作、 去抓民生工作。宣传部门和各类媒体要大力宣传惠及民生的政策措施,形成全市上下关注民生、支持民生、参与民生、发展民生的浓厚氛围。 梅永红就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确保民生保障体系建设真正落到实处提出要求。他强调,各级各部门、单位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马平昌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上来,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主要领导同志亲自抓、负总责,及时研究构建十大民生保障体系工作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各级政府要切实承担起主体责任,确保体系建设的每项任务都部署到位、措施到位、责任到位;各牵头部门要细化分解任务,确保各项任务按照时间节点有序推进;其他部门要齐心协力推动工作任务的落实。要建立完善督导检查制度,实行定期督导检查,确保十大民生保障体系建设取得实效。 会上,崔洪刚宣读了市委、市政府《关于建立健全民生保障体系的意见(试行)》。兖州市、汶上县、市民政局、市卫生局作了表态发言。 本次会议采取电视会议形式,通过济宁电视台公共频道向全市进行了现场直播,市里设主会场,各县市区和济宁高新区、济宁北湖度假区,各乡镇(街道)设分会场。各县市区长、分管副县市区长;济宁高新区、济宁北湖度假区管委会主任、 分管副主任;市直各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有关企业和高等院校主要负责人等在主会场参加会议。
知识出处
《中共济宁年鉴2012》
本书全面记述了2012年度济宁市委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做出的重要决定、召开的重要会议;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项事业等方面的发展变化情况。
阅读
重要人物
马平昌
相关
梅永红
相关
赵树国
相关
崔洪刚
相关
陈民
相关
刘成文
相关
相关地名
济宁市
发生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