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发展历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国共产党山东省济宁市组织史资料2000—2009 ・下》 图书
唯一号: 150320020210022669
颗粒名称: 二、十年发展历程
分类号: K9
页数: 4
摘要: 二、十年发展历程2000年至2009年,中共泗水县委、泗水县人民政府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十六、十七大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紧紧围绕建设小康社会和“工业强县、果牧大县、生态名县”的战略目标,坚持“全党抓经济,重点抓调整,核心抓项目,关键抓环境”的总体思路。
关键词: 区域地理 泗水县

内容

二、十年发展历程2000年至2009年,中共泗水县委、泗水县人民政府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十六、十七大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紧紧围绕建设小康社会和“工业强县、果牧大县、生态名县”的战略目标,坚持“全党抓经济,重点抓调整,核心抓项目,关键抓环境”的总体思路,牢牢把握跨越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总基调,突出抓了“招商引资、园区经济、生态旅游、城镇建设、农业产业化和结构调整”等重点工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立足实际,扎实苦干,创造性地推进全县工作,全县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09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88.43亿元,比2000年的34. 5亿元增长1.56倍;财政总收入达到3. 53亿元,比2000年的2.22亿元增长1.3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0年的2344元提高到880中国共产党山东省济宁市组织史资料(2000-2009)4790元,增长2446元;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4. 2亿元,比2000年5. 3亿元增长5.5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 6亿元,比2000年的5.9亿元增长5.5倍。
  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新农村建设取得丰硕成果。以建设新农村为总抓手,以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加大各项惠农支农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加快农业产业化和市场化进程,全县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稳步发展。农业总产值由2000年的15. 2亿元提高到2009年的40亿元,增长1.63倍。粮食产量由2000年的21万吨,提高到2009年的22. 8万吨,增产1.8万吨; 水果总产量由2000年的3. 81万吨提高到2009年的29. 39万吨,增长25. 58万吨;油料由2000年的2. 9万吨提高到2009年的5. 21万吨,增长2. 31万吨。畜牧、林果产值 2009年分别达到15.01亿元和5. 84亿元,果牧两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2. 1% , “果牧大县”地位得到巩固和发展。2009年被评为“全省经济林产业示范县”。全面实施民心工程,认真落实国家各项惠民政策,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并直接发放到户。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认真组织劳务输出,农民从打工中获得的收入也相应提高。2005年被评为“全省外派劳务基地县”、“全省劳务输出先进县”、 “全国劳务输出示范县”。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实施以兴修水利、治山整地、修路架桥、 绿化美化、农村社区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山区综合开发工程,实施贺庄水库及26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并通过竣工验收,2009年又启动龙湾套和华村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使全县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交通、水利、道路等“瓶颈”制约因素得到进一步缓解。实现了村村通电、通电话、通公路、通有线电视、通宽带、通公共汽车、通自来水的目标。2009年底,全县通车公路里程达到1904.5公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 99.87%。2005年,县内有杨柳镇孔家村等8个村被评为全省“百镇千村”建设示范活动先进村。2006年,泗水县被省政府命名为“村镇规划编制示范县”。
  “工业强县”战略不断深入实施,工业生产持续快速增长。2000年至2009年,以建立省级经济开发区为依托,实施“外引内培”战略,把招商引资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一大批投资大效益好、带动力强的项目相继落户泗水,特别是投资16. 9亿元的海螺水泥项目和投资20亿元的汇源工业园项目的成功引进,结束了泗水无“中国500强企业”投资的历史。对内出台了《关于鼓励和支持规模企业快速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性文件,培植发展了一批龙头企业,以华金集团、大宇水泥、圣鲁制药、永春堂生物科技、永胜建筑、水晶淀粉制品、利丰食品、方达机械为代表的30多家骨干企业快速膨胀壮大,具备了较强的经济实力和竞争优势,成为全县经济的支柱。全县工业已经形成造纸、建材、医药、机械加工、农副产品加工和塑料彩印等支柱产业。2009年底,全县规模企业达到220家,实现销售收入112.08亿元,利税13.17亿元,利润9.62亿元,工业总产值达到110亿元。
  城市面貌发生深刻变化,载体功能进一步完善。2000年至2009年,县委、县政府以建设“滨河园林城市”为目标,改造旧城,建设新城,强力推进城市建设,基础设施功能进一步完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在旧城改造方面,县里出台了关于《泗水县城中村改造实施办法》,从2002年开始实施了六街、礼泉村、石桥街、汤家庄、面粉机械厂区、影剧院地段、外贸粮油地段等10多个片区拆迁改造工程,拆迁房屋面积37万平方米。建设泗水县综述881财富广场、大富豪商城、步行街、商贸城等一批商贸项目。建设和正在建设了君泰、滨河水苑、恒星家园、圣源居、龙城知春、三发舜和、府前花园等20多个商住小区,建设面积达 72万平方米。同时还建设了珍珠泉花园保障性住房小区。改变了旧城面貌,改善了居住条件。新城建设,政府投资3. 1亿元,重点进行了西城区路网、路灯、绿化等建设,城市道路总长度达93公里,新增路灯2297杆,绿化面积达到382公顷,绿化覆盖率达到30% 以上,建成新城区6平方公里,再造了一个新的县城框架。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13.5平方公里。实施了集中供气、供热工程,建成了污水处理厂,启动了垃圾处理厂建设和城市 2万吨供水项目,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以改造城市环境和容貌为重点的“绿、亮、清”工程富有成效,进入了省级卫生城行列。2007年,泗水县被评为山东省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先进县。
  “生态名县”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围绕改善人居环境,加快了“生态泗水”建设进程。 制订出台了《泗水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全面推进区域群体开发,努力打造“中国泉乡 •生态泗水”品牌。建设防护林、经济林,设立自然保护区、生态示范区、森林公园。绿化荒山,保护重要水源地及涵养区域,建设南北自然绿色生态体系。深度开发旅游景点,提升生态旅游区规模档次。建设以泉林为主导,南北山区自然景观、观光旅游相映衬的生态旅游体系。推行清洁生产,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建设循环经济体系,营造山青、水秀、天蓝、地绿、土洁的良好环境,打造休闲旅游胜地。西侯幽谷、万紫园、圣源度假村、泉林泉群开发等一批集“休闲、度假、娱乐、宜居”为一体的大型旅游项目正在建设,凤仙山、龙门山、大云寺、青龙山、圣公山、黄山林场等一批森林公园正在完善。泉林泉群、安山寺景区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龙门山、凤仙山、民俗游乐园被评为国家AA级景区;雷泽湖、西侯幽谷被列为省级水利风景名胜区;泗张镇、中册镇和圣水峪南尧湾村、 金庄镇水泉村分别荣获“中国最佳绿色旅游名镇”、“山东省旅游强乡镇”和“山东省旅游特色村”称号,泉林泉群景区被评为“山东省最具特色影视拍摄基地”。
  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全面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深入进行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理想、道德、法制纪律教育,广泛开展文明生态村、文明小康村、文明社区、文明单位和“五好文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十佳工作者标兵”等系列创建活动,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全县涌现出一大批模范人物和先进集体。2009年,全县评出文明生态村、文明小康村、文明社区55个; 有省级文明单位9个,市级文明单位45个,县级文明单位86个。深入开展全民普法教育,实施“平安泗水”建设和技防“全覆盖民安工程”,实现县乡村三级联网联控,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制观念进一步增强,政法队伍的素质和执法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2009年,全县98%的村居和96%的机关、企事业单位达到平安建设标准,人民群众对全县社会治安的满意率达到98. 3%。泗水县先后荣获“全国铁路护路联防工作先进县”、“平安山东建设先进县”、“平安济宁建设先进县”等荣誉称号。 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广播电视、计划生育、土地环保、矿产资源管理等社会事业也都取得了新的成绩,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同步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完善,依法治县成效显著。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进一步加强,爱国统一战882中国共产党山东省济宁市组织史资料(2000-2009)线得到巩固。政务公开、财务公开、民主管理的经验做法已在农村基层单位推开,社会管理逐步走向法制化、规范化管理的轨道。

知识出处

中国共产党山东省济宁市组织史资料2000—2009 ・下

《中国共产党山东省济宁市组织史资料2000—2009 ・下》

出版者:中共党史出版社

本书分为市直编、市中区编、任城区编、兖州市编、曲阜市编、泗水县编、邹城市编等十三个部分,收录了山东省济宁市、区县组织机构的沿革和人员任职情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