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发展大势,明确历史方位,坚定在新起点上实现更高水平发展的信心决心。站在两个五年 规划的交汇点上,我们要展开的是一幅济宁发展的新画卷,必须树立战略思维、战略眼光,把济宁放到全 省全国大格局中去把握,放到济宁发展的历史纵深中去把握,看清形势、把握趋势,辩证分析我市的外部 环境、现有基础、机遇优势、问题短板和未来走向。综合各方面因素,济宁在历史方位上处于三个关键时 期。一是在新起点起势的关键期。五年规划是丈量一个地方发展进步的时空标尺。在历届班子打下的 良好基础上,经过“十二五”期间的不懈努力,我市站在了新的发展起点上。综合实力实现新跃升,GDP 从2010年的2540亿元,接连突破3000亿、4000亿两个大关,预计今年将达到41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 从169亿,接连迈上200亿、300亿两个大的台阶,预计今年将达到367亿。转型发展实现新突破,三次产 业占比由2010年的12.6:53.3:34.1优化到今年第三季度的10.3:49.5:40.2,信息产业实现了高端起步、跨越 发展,一批骨干企业规模实力走在全国同行业前列,建成了一批国家级产业基地。人民生活达到新水平, 城镇居民收入预计今年可达到35700元,是2010年的1.8倍,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可达到15000元,比 2010年翻了一番。城乡统筹进入新阶段,城市规模、品质和发展空间有了大提升,进入国家2类大城市 行列,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去年荣获“省人居环境范例奖”、今年又通过“国家人居环境范例奖”评审。 “五城同创”成效明显,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获得提名资格城市,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成功在望,今年有望 拿到申报全国卫生城市的门票。我市在全省全国发展格局中的地位持续提升,去年GDP、地方财政收入 总量分别居全国地级以上城市第40位、41位,刚刚公布的2015年全国293个地级城市民生发展指数排 名我市列第41位。群众对我们工作的满意度大幅提升,在全省群众满意度调査中我市总分排名从2011特 载3
年的第16名上升到去年的第6名,今年上半年又有新提升。通过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 实”专题教育,持续深入推进作风建设,广大党员干部的精神面貌、作风形象、能力水平都有了新提升,全 市上下形成了团结和谐、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这些都为“十三五”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构 筑了新的更高起点。二是用好放大机遇的关键期。一个地方只有抓住机遇、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才能踏 准时代的鼓点、赢得发展的先机。十八届五中全会作出了“一个没有改变、五个深刻变化、两个正在转变” 的重大判断,强调“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就我市来说,一方面 有着与全国全省共同的机遇特征,另一方面也有我们近年来争取和创造的独特机遇,而且这些独特机遇 有三个鲜明特点。一个是层次高,比如文化发展、生态建设、转型发展方面面临的机遇,都是中办回访报 告提出、列入国家和省“十三五”规划大盘子,国家部委和省委、省政府支持推动。另一个是领域多,我们 在文化、城市、产业、生态等多个方面都有重大机遇,“十三五”时期都有抓手和突破口,这种机遇叠加的情 况在全省全国都是不多见的。再就是影响深远,这些系列重大机遇对济宁的影响和作用是全局性的,不 仅事关当前新常态下的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还事关济宁的长远发展、永续发展。我们必须以长远的 战略眼光看待机遇,以对历史、对人民负责的精神珍惜机遇,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抢抓机遇,真正让机遇 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真正让机遇转化成区域竞争中“弯道超车”的新优势。三是拉长补齐短板的关键期。 只有善用“木桶理论”思维,认清短板有哪些、到底有多短,才能保持清醒头脑、明确工作方向。就我市来 说,发展整体水平不够高、结构不够优、不平衡、不可持续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从人均占有看,人均GDP 仍然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从产业结构看,服务业占比低于全国全省,工业经济存在实力不强、结构不 优、效益不高的问题。从城镇化水平看,我市城镇化率低于全省4.78个百分点、低于全国4.55个百分点。 从科技创新看,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低于全省4.69个百分点。从县域经济看, 不平衡的问题比较突岀,去年地方财政收入最高的县市区是最低的7.8倍,全省有17个县地方财政收入 低于10亿元,我市就有两个。从生态环保看,污染排放总量仍然在全省靠前,采煤塌陷地治理任务艰巨, 对生态修复带来很大压力。同时,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保障改善民生压力较大,社会稳定的任务艰巨 繁重,干部的素质能力不过硬、作风不严不实的问题仍然存在。这些问题和短板,根子上还是发展不够、 发展不充分。在发展这个问题上,我们绝没有停一停歇一歇的本钱,容不得丝毫松劲和懈怠,必须有强烈 的危机感、紧迫感,通过人一之我十之的加倍努力,加快追赶、补齐短板、缩小差距。按照中央和省委全面 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基于对我市历史方位的把握,市委提出了 “十三五”时期综合实力进入全省第一方 阵、鲁西科学发展高地建设走在西部前列、确立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地位、与全省同步提前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四大目标”。这“四大目标”明确了我市在全省、在区域、在周边3个发展格局中的战略新定位,体 现了对发展质量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新要求,又与市十二次党代会、“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奋斗目标相衔接, 体现了一棒接着一棒跑、一张蓝图绘到底的连续性。实现“四大目标”,我们有基础、有条件、有优势、有机 遇,只要全市上下坚定信心、团结一心、勠力同心,通过“十三五”的不懈努力,一定能够把更加富庶、美丽、 文明、和谐的新济宁呈现给全市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