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是济宁市实施林业10项重点工程和推动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创建的攻坚年、显效年。全市林业改革发展工作坚持生态优先、民生为本,以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创建为牵动,以林业10 项重点工程为载体,以改善生态环境为目标,以提升管护水平为重点,以发展林业产业为支撑,以深化改革创新为突破,围绕 “造林、护林、用林、活林”四条工作线,深化改革、 创新政策,完善机制、突破瓶颈,城乡统筹、创设优势,取得良好成效。
一、创新机制,完善政策,着力推进创建步伐编制了 2014年度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工作实施方案,规划了 571个创模重点项目,所有项目绘制成图件,实行按图施工、挂图作战。建立了督导检查制度、调度通报制度、专项督办制度,每周一调度、一总结、一通报、一部署,经过实地验收,571 个项目已全部完成。市委、市政府岀台了《加强林地湿地征占管理的意见》、《加快绿色通道建设管理的意见》等4个文件。加快实施市、县、镇、村“四级联创”,全市10个县市区启动国家、省级绿化创建活动,2014年创建国家、省、市示范和先进单位 474个,其中嘉祥、梁山成功创建省级绿化模范县, 邹城城前镇等4个镇街成功创建省级绿化模范镇,市级绿化示范镇街25个、村343个、单位100个。 广泛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市、县、乡镇几大班子和党政主要负责人、市县绿委成员单位全部建立绿化点和植树基地,春季、雨季带领干部职工进行义务植树,全市新建党政领导绿化点和植树基地309 处,参加义务植树人数320余万人次、植树1520余万株。开展新闻媒体、公益广告、主题活动、网络信息、宣讲普及等五位一体创模宣传活动,营造了良好创建氛围。
二、 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着力增加城乡绿量确立了城乡统筹、春季为主、四季造林的推进战略,每年年底组织造林空间调查摸底、确定年度造林任务,编制造林绿化实施方案,春季集中攻坚、 掀起热潮,夏季查缺补漏、雨季造林,秋季空间调查、土地流转,冬季实施冬干,并组织春季、夏季、秋季“三查”,核实完成、成活、保存情况,年底根据造林实绩核查,严格兑现奖惩。围绕造林绿化,深入开展了调查摸底,编制了年度实施方案、项目规划和造林作业设计,将20万亩造林任务具体到山头地块、落实到造林小班。按照动员部署、现场调度、 督导推进、核查验收等步骤全面推进。市几大班子领导牵头成立5个督导组,包保督导县市区及市直部门绿化工作,定期调度、明察暗访、通报问责。完善日常调度推进机制,建立了督导检查、调度通报、 专项督办制度,每周调度、通报。在坚持政府推动的同时,积极采取政府租赁、土地流转、工程造林、 以绿养绿、市场化运作等,通过招商引资、综合开发、企业造林、大户承包、合作社造林等形成多种造林模式,有效突破土地、资金、空间等制约。经核查,全市新完成合格造林26.76万亩,为年度任务的133.8%,完成湿地保护修复26.56万亩,为年度任务的132.8%。
三、 造管并重,依法保护,着力巩固生态成果按照造管用并重的思路,全面落实国家、省《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和森林、湿地、物种生态保护红线要求,建立实行了党政领导保护发展森林资源任期目标责任制,启动了森林、湿地、物种三条生态红线划定工作,实行严格的林地湿地征占审批和林木限额采伐、凭证采伐以及林地湿地征占用生态补偿制度,林地湿地征占审批率、林木凭证采伐运输率达到100%。大力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积极实施人工、飞机、生物等综合措施,防治美国白蛾、 春尺镬、法桐方翅网蝽、杨扇舟蛾、杨小舟蛾等病虫害,投入资金3130余万元,实施飞机防治270万亩, 全市未出现大的疫情。加强了涉林执法力度,集中开展专项行动,年查处各类涉林案件612起,案件查处率达到98%,办案合格率达到100%。强化森林防火能力建设和提升,严格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签订了市、县森林防火责任状,每月开展一次防火督查。积极开展森林防火能力建设达标和示范区创建,争取到3400万元的国家尼山重点防火项目、孔孟历史文化名城防火项目立项,投资71万元完成了护林员森林防火移动通讯终端配置,曲阜被评为省森林防火能力建设示范县、微山被评为省森林防火能力建设达标县,全市没有发生大的森林火灾。
四、培育产业,激活动力,着力支撑持续发展加快改革活林,出台济宁林业版全面深化改革意见,深化林权配套改革,制定出台了《济宁市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管理暂行办法》,建立林权流转服务中心12个;多家商业银行开展林权抵押贷款业务,已发放林权抵押贷款2.7亿元;全面启动了森林保险业务,6个县市区已开展森林保险业务, 完成公益林保险55.77万亩。重视产业强林,相继召开了全市林业产业现场会议、全市林业产业发展现场推进会议,建设了现代林业产业示范区5处, 全市林业产业产值达到492亿元,以种植养殖业为主的第一产业,特色林果基地、用材林基地、苗木花卉、杞柳种植、中药材基地等种植基地建设和林下经济发展加快,全市新发展经济林12.1万亩,经济林规模突破120.17万亩;新增苗木花卉10.8万亩, 新育14.2万亩,苗木花卉种植面积发展到49.4万亩;新增林下经济41万亩,面积发展到78万亩。以加工制造为主的第二产业,大力推进林产品就地加工转化,加快发展人造板加工、家具制造、林浆造纸、杞柳编织、果品储藏加工等产业集群,新晋升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8家、专业合作示范社17 家,新评选市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9家、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示范社31家,市级以上林业专业合作社示范社达到130家,其中省级33家,林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3000余家,其中国家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省级60家、市级150余家。以旅游服务为主的第三产业,依托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 湿地公园、林产品流通市场建设,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业,建成各类林产品流通市场40余处,新申报国家级湿地公园3个、新建市级湿地公园4个,新建国家级森林公园1个,市级以上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和自然保护区达到44处,数量居全省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