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院党组工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2013中共济宁年鉴》 图书
唯一号: 150320020210019145
颗粒名称: 检察院党组工作
分类号: D926.3
页数: 3
摘要: 2013年,全市检察机关在市委和省检察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 市政府、市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下,坚持干在实处、干出实效,全面履行检察职能,大力加强自身建设,检察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和进步。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起诉假冒专利、注册商标等犯罪嫌疑人37人。依法打击破坏环境资源犯罪,起诉非法采矿、盗伐滥伐林木等犯罪嫌疑人76人,立案侦查环境监管失职渎职犯罪嫌疑人10人,助力美丽济宁建设。一是推进平安济宁建设。全面推行公诉案件简易程序审理制度,监督纠正非法取证、滥用强制措施、侵犯诉讼权利等刑事诉讼问题193件。
关键词: 检查院工作 党组工作

内容

2013年,全市检察机关在市委和省检察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 市政府、市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下,坚持干在实处、干出实效,全面履行检察职能,大力加强自身建设,检察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和进步。
  一、发挥职能作用,服务科学发展。
  一是着力服务发展战略。围绕服务全民创业、农村改革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文化强市建设, 出台工作意见13个,指导全市检察机关正确把握法律政策,稳妥办理改革发展中的各类案件。坚持“外创环境、内抓预防”,跟踪服务在建续建重大项目35个。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起诉假冒专利、注册商标等犯罪嫌疑人37人。依法打击破坏环境资源犯罪,起诉非法采矿、盗伐滥伐林木等犯罪嫌疑人76人,立案侦查环境监管失职渎职犯罪嫌疑人10人,助力美丽济宁建设。二是着力推动经济发展。依法打击非法集资、金融诈骗等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犯罪58人。开展国家投资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严肃查办发生在土地出让、规划审批、招标投标、资金划拨等环节的职务犯罪17 件。立案侦查资源开发、产权交易、政府采购等领域涉及国家工作人员的商业贿赂犯罪43件。依法妥善处理涉及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的案件,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三是着力维护保障民生。坚持民生优先导向,严厉打击非法制售“毒豆芽”、“毒面筋”、“注水肉”等危害食品安全违法犯罪30人。集中查办征地拆迁、 教育医疗、劳动保障等领域侵害民生的职务犯罪 58人。积极构建联系群众、服务群众长效机制,在全市检察机关广泛开展“五进两服务”大走访活动,密切了检群关系。
  二、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
  一是推进平安济宁建设。从增强群众安全感出发,严厉打击黑恶势力犯罪、严重暴力犯罪和多发性侵财犯罪等严重刑事犯罪,共批捕犯罪嫌疑人3188人,提起公诉5830人。其中,批捕涉黑、涉毒、涉枪犯罪嫌疑人126人,起诉136人。从减少社会对抗出发,宽缓处理轻微犯罪。对犯罪情节轻微、主观恶性不大的犯罪嫌疑人,决定不批捕 866人,不起诉136人。探索符合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办案模式,妥善帮助19名未成年犯重新回归社会。从化解社会矛盾出发,积极稳妥处理群众控告、申诉和信访2700余件。综合运用法律、政策、教育、经济等手段,及时化解了一批重大疑难信访。二是强化职务犯罪惩防体系建设。坚持 “老虎苍蝇一起打”,全年共立查职务犯罪嫌疑人 263人,其中贪污贿赂犯罪180人,渎职侵权犯罪 83人。查办的案件中,大案211人,县处级以上干部8人,科级干部35人。建立以质量为核心的业务综合考评机制,实行初查评估、看审分离、讯问同步录音录像、人民监督员监督等制度,全面推行职务犯罪案件逮捕、撤案、不起诉报上一级检察院批准的工作机制,案件质量稳步提高。坚持惩防并举,充分利用警示教育基地,开展法制宣传活动 4.3万人次,兖州市检察院警示教育基地被评为全国检察机关“百优”预防职务犯罪教育基地。积极推进社会化预防宣传,二幅廉政广告作品在首届全国检察机关廉政公益海报评选中获奖。三是推进司法公信建设。强化刑事立案和侦查、民事和行政诉讼监督,监督刑事立案97件,追捕追诉338 人,监督撤案119件,办理民事调解和执行监督、行政执法监督、诉讼违法调查105件。全面推行公诉案件简易程序审理制度,监督纠正非法取证、滥用强制措施、侵犯诉讼权利等刑事诉讼问题193件。 探索推行刑罚变更执行同步监督机制,纠正不应当提请减刑、假释、保外就医46人,纠正监管活动违法82次。严肃查处执法不严、司法不公背后的司法腐败犯罪12人。
  三、立足检察职能,推进社会治理。
  一是坚持关口前移。完善办案风险评估预警机制,深入分析研判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 根本性、基础性问题,向各级党委政府提交清除社会和谐稳定隐患、加强管理的调研报告32份,向有关部门提出规范管理、堵塞漏洞的检察建议76份, 推动开展专项整治27项。二是坚持严格执法。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相衔接机制,依法督促移送案件7件。探索建立社区矫正监督中心和刑事执行监控中心,形成了“监督管理、教育矫正、帮困扶助”三位一体监督体系。正确处理检察机关与其他政法机关之间的制约、配合关系,通过说理答疑、公开听证等措施,促使362名案件当事人服判息诉。联合有关部门做好救助工作,向生活确有困难的33名被害人发放救助金7.2万元。三是坚持重心下移。认真落实检察环节的各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把工作触角向基层延伸,在人口较为集中、辐射功能较强的乡镇街道,设立派驻检察室43个。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法律咨询、矛盾化解和帮扶群众等工作,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把检察工作延伸到“村头、街头、地头”。
  四、加强自身建设,夯实发展根基。
  一是深化纪律作风建设。组织开展“守纪律、 正检风、做表率”和“庸懒散”专项治理活动,深入查摆整改在宗旨意识、执法作风、执法行为和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等方面的突出问题。二是深化队伍专业化建设。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选调招录 57名大学生充实基层。组织开展业务培训、岗位练兵、比武竞赛和专题研讨120余次。建立专业人才库,实行重点培养、分类管理。1名干警被评为 “全省检察业务专家”,2名干警分获“全国优秀公诉人”、“全国职务犯罪预防素能比武优胜标兵”称号。三是深化监督制约机制建设。为提升监督的刚性约束效果,建立《全市检察机关内部监督制约长效机制》,修订《执法规范化制度汇编》,做到规范执法全员化、全员执法规范化。探索构建检察长负总责的大督察格局,加大对“三公”、“四风”等问题的监督检查力度,先后组织明察暗访83次。 深化科技强检,扎实推进检察信息化建设,实现了对执法办案的全程动态监控。四是深化基层基础建设。扎实推进基层检察院执法规范化、队伍专业化、管理科学化和保障现代化建设。积极推动基层工作创新,11项创新成果和经验得到高检院、 省检察院肯定。完善基层检察院分类考评办法, 基层检察院的整体面貌发生新的变化,全市检察机关有28个集体和26名个人受到省级以上表彰。
  附:中共济宁市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名单书 记:张庆建副书记:刘继祥成 员:张庆建 刘继祥 李 斌 王宜海 田生 张 斌 刘汉瑞 王世训 郝孙东海

知识出处

2013中共济宁年鉴

《2013中共济宁年鉴》

主要讲述了山东济宁市委工作概况,政治纲要和市委各部门工作概况,各信息资源局的改革和创新。对当地的企业做出了评比并享有“企业之星”称号。济宁当地的乡镇发展兴建有了强有力的改善等情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