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工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共济宁年鉴2012》 图书
唯一号: 150320020210018154
颗粒名称: 市委工作
分类号: D631.19
页数: 4
摘要: 中共济宁市委书记马平昌一、组织概况与党的建设截至2012年底,全市共有基层党组织22871 个,其中党委708个,党总支1639个,党支部 20524个。全市共有党员 467715名,年内新发展党员8464名。
关键词: 政治工作 市委工作

内容

中共济宁市委书记马平昌一、组织概况与党的建设截至2012年底,全市共有基层党组织22871 个,其中党委708个,党总支1639个,党支部 20524个。全市共有党员 467715名,年内新发展党员8464名。
  2012年,济宁市委认真履行“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以改革创新精神实施了一系列加强党建工作的新举措。一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把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召开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体会议,对学习宣传贯彻工作进行全面部署。举办了 5期专题培训班把全市1250多名县处级以上干部轮训一遍。各级组织骨干力量进行巡回宣讲,新闻媒体开辟专题专栏进行广泛宣传,掀起了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大精神的热潮。二是突出抓好干部队伍建设。圆满完成了市县乡领导班子换届工作,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重视加强换届后各级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实施干部教育培训“百千万工程”,培训干部2900多人次。三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制度,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2012年对 9个市直部门单位的正职实行了公开差额选拔,面向全省公开考选了 10名县处级干部。四是统筹做好基层党建工作。在全市范围开展“大规模驻村入户、面对面谈心交流”活动,选派7. 3万名机关干部对点联系6216个行政村,其中驻村“第一书记”3378名,实现了机关干部、行政村“两个全覆盖”,挨门逐户访民情、听民意、解民忧,办了一大批惠民利民的实事。启动实施了“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提升工程”,通过增加投入、增强力量、强化帮扶“两增一扶”措施,提升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 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能力,得到中组部、省委组织部的充分肯定。五是持续推动干部作风转变。在新闻媒体公布了市级领导干部牵头的重大事项、包保的重点项目,全面实行了各级领导干部轮流公开接访、市县乡政府班子成员上线接听政府公开电话制度。开通了“济宁市网络问政平台”。制定了《济宁市作风效能问责暂行办法》,对机关“慵懒散”行为进行了专项治理。六是12中共济宁年鉴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在全体党员干部中开展了“恪守从政道德、保持党的纯洁性”教育活动,改革完善了公共资源交易管理体制,在全省地级市率先全面开通科技防腐电子监督系统。集中实施涉企“三乱”专项治理,大力推进“四减一代办”机制优化发展环境,深入开展“为企业排忧解难服务活动”。加大查办案件工作力度,保持了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
  二、重大决策与主要工作2012年,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济宁市委紧紧围绕“与全省同步提前全面达小康”的目标,坚持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总基调,强力推动工业化、城市化“两化并进”,以大项目建设为引领,集中实施工业发展、城市建设、县域经济、文化产业、 生态建设“五大突破”,着力构建民生保障“十大体系”,经济社会保持了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3190亿元、同比增长1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245. 6亿元、增长18.6%,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09. 7亿元、增长22. 3%,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454元、增长13.6%,农民人均纯收入10002元、增长14. 8% 。
  (一)加快经济转型,推动产业升级。紧紧围绕主题主线,坚持在加快发展中转型、在推动转型中提升,努力走好“依靠资源起步、凭借转型跨越” 的路子。一是强力突破工业经济。把工业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主战场,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改变“煤电一业独大局面”,构建新型工业化体系。集中培植的能源工业、装备制造、煤化工、食品“四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加速膨胀,煤化工、工程机械、专用汽车、生物技术、纺织新材料、光电特色产业6个国家级产业基地集聚发展,先进制造业占工业比重达到63% ,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45%。目前,全市年销售收入过百亿企业已经达到8家,其中兖矿集团突破 1000亿元,太阳纸业和华勤集团双双突破300亿元。2012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增187家, 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332个,累计有39家世界 500强企业落户济宁。二是推动服务业跨越发展。
  以服务业牵动转型,投资50亿元的万达广场、50 亿元的豪德物流、34亿元的亿丰时代广场等一批服务业大项目相继启动建设和建成,森达美港口、 嘉祥铁水联运项目打造起全新的“运河物流”品牌,全市港口吞吐能力达到6000多万吨,占全省内河航运能力的80%以上。三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粮食生产实现“九连增”、总产达到113.8亿斤,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806家,各类农业标准化基地发展到556万亩,农业专业合作社达到3233家。四是切实强化科技支撑。积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新建重点实验室和院士工作站15个,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发展到60家,全年取得重要科技成果150项、专利授权5000项,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149家,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21.5%、占比较年初提高了 1.5个百分点。
  (二) 实施“县域经济倍增计划”,强力突破县域经济。突出县域特色,加大帮扶力度,一县一策助推发展。建立了“市委常委包保、市直部门牵头、金融机构支持、大型企业相助”的帮扶机制,市财政新增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2.5亿元,返还市级分享收入4000多万元,支持经济薄弱县奋力赶超。 2012年全市县域(除市中区外)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75亿元,同比增长22. 7% ,9个县市区财政收入在全省实现了位次前移;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1478亿元,增长25.7%;县域经济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比重达到83.4%。
  (三) 实施城镇化追赶战略,推进城乡一体发展。以“城市建设管理年”为抓手,大力实施“城镇化追赶战略” ,2012年全市城镇化率提高了 2. 1个百分点。强力突破中心城区。北湖新区作为未来城市主中心,以承办第23届省运会为契机,实施了核心景区开发、基础设施配套、功能片区建设,50 平方公里的生态新城形象初步展现。中心城区形成了北湖生态新城、东部科技新城、济北新区和运河生态经济区竞相发展的格局。目前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117.5平方公里、人口 102万。加速组群城市融合发展。各板块间启动了总投资227 亿元的70个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济徐高速济市委工作13宁段、滨湖大道济宁至鱼台段建设提速推进,组群城市的“同城效应”进一步显现。加快县城开发建设步伐,促进县城向中等城市发展。把小城镇建设放在市级层面推动,在抓好8个省级示范镇的同时,市里又增加2个镇按照省里政策进行扶持,带动全市小城镇整体水平的提升。
  (四) 实施“突破曲阜”战略,推进文化强市建设。实施文化“突破曲阜”战略,从税收、土地、融资、人才等方面出台了“一揽子”扶持政策,市财政每年拿出3000万元支持曲阜新区“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文化“突破曲阜”战略得到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已纳入文化部与山东省文化强省建设框架协议,作为“文化经济特区”上升为省级战略。截至2012年底,全市建成文化产业项目72 个,在建文化产业项目111个,总投资额919亿元。 投资198亿元的大遗址保护、投资100亿元的尼山圣境、投资85亿元的东方文博城等一批文化产业项目全面启动。大力实施孔子品牌带动战略,国际孔子文化节、世界儒学大会、“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在海内外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文化济宁”的城市形象进一步提升。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扎实推进“文化惠民、服务群众”12件实事,156个乡镇街道全部建成综合文化站,农村文化大院、农家书屋基本实现行政村全覆盖。
  (五) 突出生态建设,打造美丽济宁。狠抓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完善“治用保防控”流域治污体系,南水北调119个治污项目全部竣工,13个省控考核断面全部达标,主要河流入湖水质达到三类水标准,确保“一湖清水”安全过境。节能减排任务全面完成,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继续下降。大气污染防控成效明显,大气环境质量改善幅度居全省前列。新增造林面积19万亩、人工湿地1万亩,建成国家级森林公园、湿地公园2处,省级以上生态乡镇占全市乡镇比例达到 45%。
  三、改革与创新(一)全面展开新一轮发展布局。着眼济宁发展阶段和区域竞争态势,在深刻认识市情、凝聚各方共识的基础上,集中谋划和展开新一轮工作布局,努力站在新起点实现新发展。在发展定位上实现“与全省同步提前全面达小康”,加快做大总量、提高均量、提升质量,通过五年努力全面建成惠及全市人民的小康社会。在目标要求上确保 “三个高于、三个提高”,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县域经济综合排名位次高于上年、固定资产投资和亿元以上大项目投资增幅高于周边市平均水平,着力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效益、着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着力提高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在思路布局上坚持“两化并进、深化转型, 重点突破、项目引领,注重统筹、关注民生”,围绕转方式调结构促转型这条主线,强力推动工业化、 城市化“两化并进”,以大项目建设为引领,集中突破工业发展、突破城市建设、突破县域经济、突破文化产业,加快构建民生保障体系。
  (二) 积极探索改善民生新举措。把办好群众的事作为最大责任,2012年民生支出达到202亿元、增长30.5%,占财政总支出的56%。着眼于让群众普遍受益、持续受益,在全省率先启动民生保障十大体系建设。全国首创的“先看病后付费”模式,受益群众89.6万人;实施“家庭困难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对所有义务教育阶段经济困难学生发放了营养补助金;建立“万名保健医生进农户”制度,实现了“农民上门找医生”到“医生上门送服务”的根本转变。大规模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2012年完成3640个村庄、7670公里的道路硬化, 建立起城乡环卫一体化长效机制,农村环境卫生面貌大幅改善。在全省民意调查中,群众满意度上升3. 14个百分点,在全省前移5个位次。
  (三)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认真履行维护稳定第一责任,切实做到“两手抓、两手硬”,突出责任落实和考核问责,制定了全市社会稳定信访工作试行《考核办法》,突出抓领导干部公开接访、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重点信访问题专项治理等工作。 2012年到省集体访、进京个访和进京非访同比分别下降98% 、82%和80%。深化平安济宁建设,广泛开展基层平安创建活动,构建起网格化社会管理新格局。突出做好重点敏感时期维稳工作,圆14中共济宁年鉴满完成了十八大安保维稳任务,做到了进京非访 “零登记”。
  (四)健全完善工作推进机制。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以“跨越发展”为主题,以“争先进位”为着眼点,进一步打开思想通道、提升发展标杆;开展 “效能提升年”活动,以“立说立行抓落实、问责问效转作风”为主题,以作风建设为突破口,深度优化发展环境;探索建立“三个体系”,通过构建宝塔形目标责任体系、科学严格的考核奖惩体系、有力有效的监督检查体系,从体制机制上保证各项决策部署的落实,进一步树立起干事创业的鲜明导向。
  附:济宁市委书记、副书记、常委名单书 记:马平昌副书记:梅永红常 委:马平昌 梅永红 韩军 何思清 刘成文 刘中会 周洪 王次忠 张辉 李建华(女)余春明许向农

知识出处

中共济宁年鉴2012

《中共济宁年鉴2012》

本书全面记述了2012年度济宁市委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做出的重要决定、召开的重要会议;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项事业等方面的发展变化情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