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五年的工作回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共济宁年鉴2012》 图书
唯一号: 150320020210018147
颗粒名称: 过去五年的工作回顾
分类号: D034
页数: 3
摘要: 市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济宁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是应对挑战、经受考验的五年,也是砥砺奋进、成就卓著的五年。在中央和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市委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创新实干,全面完成了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任务,谱写了济宁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辉煌篇章。
关键词: 代表大会 会议内容

内容

市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济宁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是应对挑战、经受考验的五年,也是砥砺奋进、成就卓著的五年。在中央和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市委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创新实干,全面完成了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任务,谱写了济宁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辉煌篇章。
  五年来,我们全力以赴推动经济发展,综合实力跃上新的台阶。201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8202中共济宁年鉴亿元,比2006年翻一番。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07亿元,是2006年的2. 5倍。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5500亿元,新口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411家,销售收入过百亿企业增加到7家。粮食生产连年创历史新高,农业标准化基地发展到350万亩,规模以上龙头企业达到767家,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高。
  五年来,我们坚定不移推进战略转型,发展方式实现重要转变。工业结构持续优化,制造业超过煤电产业居主导地位、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上升到56%。传统优势产业加速膨胀,四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总体突破3000亿规模。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壮大,建成国家级光电产业基地。服务业提速发展,占GDP的比重逐年提高。区域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 ,高新技术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提高了 11.4个百分点,济宁高新区晋升为国家级高新区。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成效显著,两次代表山东省接受国务院淮河流域治污考核均获得第一名。
  五年来,我们集中力量突破城市发展,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实施中心城区区划调整,形成了“一城四区”发展格局,建成区面积由59平方公里拓展到117.5平方公里,人口由55万增加到102.4万。济兖邹曲嘉五大板块加速融合,机场、高铁站、高速公路、快速干道、内河港口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建成使用。县城和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扎实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保洁模式全面推开,创建国家园林城市通过验收。
  五年来,我们坚持不懈深化改革开放,发展活力得到有效释放。农村综合改革向纵深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取得明显成效,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新型乡镇和省级园区推行“镇园合一”模式,50家市属困难国有企业完成改制脱困任务。财税、金融、文化、教育、医疗等领域的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对外开放迈出坚实步伐,五年累计利用外资25亿美元,进出口总额达到192亿美元,上市公司发展到6家,39个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落户济宁,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五年来,我们倾心尽力提升民生水平,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加,分别达到 19215元、8712元,是2006年的1.8倍和1.9倍。累计新增城镇就业46. 8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49. 3万人。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新农合、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企业最低工资标准、城乡低保标准和“五保”供养标准逐年提高,改造农村危房6. 3万户,为5万户城市困难家庭提供住房保障。 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农村教师工资实现县级统筹。城乡文明创建富有成效,被评为省级文明城市。曲阜新区文化产业园成为六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之一,国际孔子文化节、世界儒学大会等节会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体育、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党史、文物、档案、老龄、残疾人和人口计生等事业取得新进步。援川援疆工作成效显著。国防、民兵预备役建设和双拥工作扎实开展,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六连冠”。平安济宁建设深入推进,社会大局持续稳定,被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
  五年来,我们毫不放松强化政治保障,党的建设得到全面加强。理论武装工作持续深化,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取得丰硕成果。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步伐加快,干部队伍素质能力明显提高。党管人才工作机制逐步完善,各类人才队伍蓬勃发展。新农村帮扶和“城乡联建创五好”活动扎实开展,基层党组织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反腐倡廉建设深入推进,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明显好转。作风建设力度持续加大,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各级人大、政协工作卓有成效,统一战线、民族、宗教、对台、侨务、老干部等工作取得新进展,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等人民团体的工作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同志们,成就令人振奋,历程不同寻常,奋斗充满艰辛。成绩的取得,是中央和省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历届市委继往开来、不懈努力的结果,是全市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同心同德、艰苦奋斗的结果,是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各界人士、驻济部队、中央和省驻济单位及离退休老同志关心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中共济宁市第十一届委员会,向所有参与支持济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是:经济结构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强,经济外向度偏低,节能减排压力较大;城市化水平不高,县域发展不平衡;民生保障水平还比较低,一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解决得还不够好;社会管理还有薄弱环节,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依然存在;少数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能力作风与新形势还不相适应,一些领域还存在消极腐败现象。对这些问题,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五年的探索实践,积累了宝贵经验,带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必须把解放思想作为行动先导。五年来,我们坚持每年一个主题,深入开展“三学三创”活动,在解放思想中凝聚共识,在与时俱进中完善思路, 在改革创新中破解难题,走出了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路子。科学发展奔涌向前,解放思想永无止境。 只有牢牢抓住解放思想这个“总开关”,才能不断为发展打开通道、注入动力。必须把加快发展作为最大任务。五年来,无论宏观经济形势多么复杂、遇到的压力挑战多么严峻,我们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总基调,做到加快发展的决心不动摇、气势不减弱、标杆不降低,保持了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好态势。 实践证明,发展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只有不分神、不动摇、不懈怠地抓发展,才能赢得各项工作的主动权。必须把改善民生作为最高追求。五年来,我们坚持做到民生工作优先部署、民生政策优先落实、民生投入优先保障,最大限度地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只有围绕改善民生谋发展,才能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支持,凝聚起全社会的强大合力。必须把维护稳定作为第一责任。五年来,我们坚持把稳定紧紧抓在手上,积极主动排查化解社会矛盾,创新完善群众工作体制机制, 不断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保持了社会大局的和谐稳定。在新的发展阶段,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新问题还会不断出现。只有把第一责任牢记在心,把维稳工作紧抓在手,才能在稳定的社会环境中更好地推进改革发展。必须把党的建设作为根本保证。五年来,我们坚持抓班子带队伍,抓基层强基础,抓廉政反腐败,抓作风促落实,为改革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实践证明,事业成败,关键在党。只有以改革创新精神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才能更好地担负起执政一方、发展一方、造福一方的政治责任。这些基本经验,是广大干部群众在实践中形成的深刻共识,也是今后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原则。

知识出处

中共济宁年鉴2012

《中共济宁年鉴2012》

本书全面记述了2012年度济宁市委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做出的重要决定、召开的重要会议;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项事业等方面的发展变化情况。

阅读